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他是从盐运河畔走出的杰出哲学家,开启了中国文学和科学启蒙两大思潮……

他是从盐运河畔走出的杰出哲学家,开启了中国文学和科学启蒙两大思潮……

阅读量:3885619 2019-10-28




◆编辑:刘涛 黄文卿◆图:小雨◆素材来源:泰州日报
在中国思想史中学派纷呈但以一个地方命名一个学派却十分罕见“泰州学派”正是其中之一
泰州学派是明代中后期思想学术领域出现的一个平民儒学派别,创始人为明代的王艮。其“百姓日用即道”及“百姓日用之学”的学说,得到广泛传播。
人物名片王艮

(1483-1541),字汝止,号心斋,明代泰州安丰场(今属东台)人。王艮少时家贫,当过灶丁,又曾商游四方,后家道日裕,乃发奋读书,自成一家,创立泰州学派。明万历五年(1577),王艮弟子耿定向等人于泰州光孝寺西侧建下了“崇儒祠”祀之。
盐丁出生,自学成才
泰州在历史上以产盐闻名,早在汉代就有“东海煮盐”之说。在泰州,除西汉吴王刘濞动用人力开挖的自扬州茱萸湾经泰州、海安、如皋的盐运河之外,还有一条专门运输海盐的盐运河。此河位于泰州东北,又称北运河,它自泰州出,经溱潼、西溪,抵达东台,是沟通泰州北十二个盐场的重要水路要道。
明成化十九年(1483)七月二十日,王艮就出生在这条北运河流经的泰州安丰场(今东台安丰镇)咸水沟月塘湾北侧的一户王姓盐丁家庭。
王艮7岁时被家人送进乡里的私塾读书,到11岁时因家贫而回到家中帮助父母打理家务。19岁时,他奉父亲之命远赴山东贩运私盐。之后,一直跟着父亲,从事着晒盐、煮盐、贩盐的工作。少年时的王艮,朝夕与盐民相处,深深体会到盐丁的艰辛。这段生活经历,烙印在王艮的心中,萌生了一些想法,为什么盐民那么勤劳,却依然那么贫困、地位低下?

在25岁这一年,王艮在经过曲阜孔庙时,看到很多人瞻拜孔子等先贤后而奋然立志。归家之后,他开始刻苦自学,“日诵《孝经》《论语》《大学》,置其书袖中,逢人质义。” 26岁,他在代父服苦役之后,思想上逐渐走向成熟。
到32岁时,他在学术上已有自己的创见,形成了自己的“格物论”思想。因泰州地处淮南,故名“淮南格物”论。同时,由于王艮学以致用,着眼于用所学知识解决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惑,所以又初步形成了“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观。
师从阳明,开宗立派

“得道”的王艮“毅然以先觉为己任”,效法孔子,在泰州安丰盐场开展讲学教化活动。38岁时的一天,王艮正在讲学,当讲到《论语》首章内容时,有位叫黄文刚的塾师听了感到惊讶,说先生之说与阳明公所论“致良知”类似。王艮在偏僻的安丰讲学多年,已然为师一方,当然会感到奇怪。他惟恐阳明公王守仁“以学术误天下”,决定“不可不往见之”。
王艮到南昌拜会阳明公王守仁时,穿戴一身古式冠服,自称“海滨生”。在与王守仁论辩后,王艮拜其为师,“心大服,竟下拜执弟子礼”。学术已有小成且很“狂”的他竟如此谦逊,大出王守仁的意外。

从学王门之后,王守仁对王艮非常看重,特意取《易经·艮卦》的“艮”字,将他的原名“银”改为“艮”,并取字“汝止”。在王守仁门下的八年时间,王艮一方面帮助老师在会稽阳明书院、广德复初书院、金陵新泉书院、泰州安定书院等地开展讲学活动,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学习、借鉴各种学术思想和结合劳动群众需要的学术创新活动中进行独立的讲学。
他的讲学不唯经书、不泥师说,尽管有对“四书”、“五经”和“王学”等内容的重述,但却是有所取舍,多有新意。他还“多指百姓日用,以发明良知之学”,说“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圣人知便不失,百姓不知便会失。”把王守仁的“致良知”落实到“百姓日用”上。这期间,他作《鳅鳝赋》《复初说》《安定书院讲学别言》《乐学歌》《天理良知说》和《明哲保身论》等文,进一步阐明自己的学术思想。

王守仁去世后,他回到家乡泰州安丰场继续开门授徒。在他49岁时,已是“四方从游日众,相与发挥百姓日用之学甚悉”。在55岁这一年,终“有不谅先生者,谓先生自立门户”,王艮听说后感叹地说:“某于先师,受罔极恩,学术所系,敢不究心以报”。这也是变相地承认了自己的开宗立派。
这一时期,他的《格物要旨》《勉仁方》《与南都诸友》《均分草荡议》《王道论》和《大成学歌》等著作,是他创新的思想学说集中反映。至此,王艮的思想学说,为泰州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平民儒学,影响深远
泰州学派启蒙思想对晚明社会的影响范围是广阔的。王艮培养了大批弟子及再传弟子,诸如王襞、王栋、徐樾、韩贞、颜钧、赵贞吉、罗汝芳、何心隐、李贽、汤显祖、袁宏道、徐光启等近500人,前后绵延100多年。
由于王艮和学派诸贤在全国各地到处讲学传道,而且因为思想主张顺应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愿望,讲学形式(课堂、讲会、乡会等)和讲学方法又适应听众的层次和口味,因而学术思想传播极为迅速和广泛。但学术活动富有鲜明的战斗性,因而不少人惨遭封建专制迫害,如颜钧被充军、何心隐被杀、李贽被迫在狱中自尽等。

虽然在李贽之后,泰州学派活动渐少,但其思想影响已深入人心,使人们的思想从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开启了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文学启蒙和科学启蒙两大社会思潮,成为一个有着很大影响力的著名学派。
钱穆在其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守仁的良知学,本来可说是一种社会大众的哲学。但真落到社会大众的手里,自然和在士大夫阶层中不同。但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却该认泰州一派为王学惟一的真传。”
杏坛儒风,千古流芳

在王艮创办泰州学派500余年后的今天,人们依然能在泰州大地找寻到他的踪迹。

东淘精舍,位于东台市安丰镇的串场河畔,王艮的出生地、悟道地及讲学地。2001年,安丰镇人民政府重建东淘精舍于王艮纪念馆内。
安定书院,位于泰州古盐运河畔的泰山公园南侧,它环境清幽、历史悠久,主建筑因形似蝴蝶故被称为蝴蝶厅。安定书院是江苏省最古老的书院之一,始建于南宋宝庆二年(1226),当时的州官陈垓为纪念北宋大教育家胡瑗先生,便在他的讲学旧址兴建了一所讲堂。不惑之年的王艮,曾两次到这里讲学。

崇儒祠位于泰州古盐运河畔的光孝寺旁。嘉靖十九年,王艮在家乡去世。在耿定向等人的倡议捐助下,崇儒祠于明万历四年落成。大学士李春芳专门为崇儒祠撰写《崇儒祠记》,右佥都御史凌儒写下《先生祠堂记》。祠堂青砖黛瓦,构造精致,虽经历了数百年风雨,仍保持大部分原貌。
社学庵是王艮在泰州讲学的一处故址,《民国泰县志稿》中记载“社学庵,在大东桥,王艮讲学处”。社学庵位于原泰州天禄街东侧的索行巷里,坐北朝南,前后两进,从之前留存的三间明式大殿还依稀可知旧时风貌。如今,这条老街深巷虽然变迁消失,但一代大儒在泰州留下的踪迹依然在人们记忆之中。

知道多些

泰州学派杰出弟子代表
王栋 (1503-1581),王艮的族弟,泰州姜堰人。他曾师事王艮,得家学之传,并先后任训导、教谕、学正等教育官职。
王襞 (1515-1587),王艮的次子,明代泰州东台人。王襞在继承和传播王艮学说、宣传和扩大泰州学派的思想影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徐樾 (?-1551),江西贵溪人,考取进士后任过礼部侍郎、云南布政使等官职。徐樾是王艮最受器重的学生之一,因此深得泰州学派学术思想真传。
颜钧 (1504-1596),江西吉安府永新县人。从学徐樾三年后,又经徐介绍到王艮门下受业,因而亦得“泰州之真传”。
罗汝芳 (1515-1588),江西南城人。明嘉靖十九年(1540),他在南昌听颜钧讲学时拜颜为师,得泰州学派真传。作为泰州学派的重要传人,罗汝芳以发人“良知”和济人急难闻名于世。
韩贞 (1509-1585),泰州兴化人,陶匠出身。他坚持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道”学旨,实践王艮的乐学思想,常于秋成农隙之时聚徒讲学。
李贽 (1527-1602),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李贽发展了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他最为重要的学说是《童心说》,集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文艺观点。
徐光启 (1562-1633),明代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历任礼部主侍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等职。徐光启在我国首先提出学习西学“会通中西”,以求富国强兵,较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以制夷”的思想早200多年。
汤显祖 (1550-1616),江西临川人。进士,任过知县。师事泰州学派重要人物罗汝芳,但也受到李贽思想的重要影响。他的作品十分丰富,除了《牡丹亭》这一千古名篇外,还留下200多首诗和几百篇文章。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