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巡礼吉林,以英模命名的那些地方——德彪篇】

【巡礼吉林,以英模命名的那些地方——德彪篇】

阅读量:3612395 2019-10-20


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曾涌现出千千万万英雄模范,他们用鲜血、智慧推动着国家社会的进步,他们不愧为历史创造者。当然,共和国也从未忘记他们,各级党委、人民政府用他们中一些人的名字命名县乡村、街道、公园广场等和各类建筑物,为的是使人们永远铭记他们,并且在他们英名的感召下砥砺前行。
在我们吉林省就有许多这样的地方。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推出《巡礼吉林,以英模命名的那些地方》栏目,向读者介绍我省以英模命名的那些地方名称的来历、英模生平功绩、历史沿革及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让我们通过此栏目进一步加深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最后,谨以此栏目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华诞,祝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德彪篇
刘德彪,这个名字对吉林省农安县人来说,可谓家喻户晓,他是农安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为了农安的解放,他把一腔热血洒在了这片黑土地上。为了纪念刘德彪,1949年2月,农安县人民政府决定将县城的原西北街命名为“德彪街”,9月将农安镇的一所小学命名为“德彪小学”。
刘德彪画像
 
刘德彪,男,汉族,1915年出生,江西省吉水县阜田区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1935年任中央军委骑兵一团政治部主任,同年5月下旬,率队强渡大渡河。1937年8月,任八路军一一五师营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41年春,任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四十团骑兵大队政治委员。1943年春,刘德彪任中共龙关、崇礼、赤诚联合县委书记兼骑兵大队政治委员。1944年夏参加晋察冀高干会议后,经组织批准去延安学习。1945年11月12日,中共吉林省工委决定组建中共农安县委、农安县人民政府,任命刘德彪为农安县县长。11月20日,农安县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民主政权——农安县人民政府,组建了第一支人民武装——农安县保安大队。12月上旬,农安保安大队扩编600多人,改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吉林省军区农安独立团,刘德彪兼政委。由于在扩编武装过程中,一些伪官吏、伪警察、土匪及国民党特务混入到队伍里,并窃取了部分领导权。1945年12月26日夜晚二十三时,混入驻西烧锅五连的敌人叛变,枪杀了五连指导员、中共党员申廷祥。叛变主谋马长生随后指挥叛军向县政府围拢攻击,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刘德彪同志决定突围。在突围过程中,刘德彪同志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30岁。农安县,历史悠久,古称黄龙府,曾被评为中国最美文化休闲旅游名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德彪街地处农安县委县政府西南方,总长2599米,北起兴华路,南至滨河北路。其中:兴隆路至宝安路段2002年新建;黄龙路至宝安路段2008年大修,2015年拓宽;兴华路至黄龙路段2015年拓宽;2013年新建兴隆路—滨河北路段。德彪小学坐落于环境优美的伊通河畔,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所具有百年建校历史的局直属小学,前身是1906年春清政府(光绪三十二年)在农安县最早创建的官办学堂。学校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现有31个教学班,1640名学生,92名教职工,81名专任教师。百年的历史积淀、代代相传的红色血脉、优良的教师队伍、优美的教学环境,为德彪小学“文化立校,特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农安辽塔
巍峨宝塔见证古韵王城,松江伊水述说百年德彪。如今的德彪街,与农安县委县政府办公楼比邻而居、交相呼应,临近国庆,满街挂满了国旗和大红灯笼,更成为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彰显了农安人民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和平的珍爱。
德彪小学
德彪小学确立了“文化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方向,先后获得国家十三五科研课题先进实验校、吉林省三星教育学校、长春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和长春市党史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
德彪街一隅 
德彪街、德彪小学共同为农安这座古城赋予了深厚的红色基因和历史底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让我们向那些为共和国解放而做出牺牲的英雄们,致敬! 
(来源: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