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土楼神韵:漳州河坑.塔下

土楼神韵:漳州河坑.塔下

阅读量:3622214 2019-10-21


漳州河坑全景图
总是觉得只有在路上不断奔跑行走着自己才算真正地活着,曾经一度十分向往着诗和远方,仿佛那样才算出门,总是觉得去别人活腻的地方像当地人一样生活过一阵子才算真正意义的抵达。于是一直憧憬着小小的远方,也有过几次所谓说走就走的旅行,有过几次一个人得远方,当然更多的是到不了的远方,因为远方需要时间和脚力才可抵达,而我已经渐渐长成一个中年的少女,心中星光不灭,却难以踏脚启程,因为开始有了牵挂,也开始怀疑奔走的意义,终究是老夫已老,少年狂已逐渐堕化为梦里客,让自己偏安于这无人问津的九层妖塔,祥林嫂一般的抱怨着生活-哎,我怎么把日子过成这样,然后日复一日,眼看着一年秋到头,唯岁月痴长,我叹我叹...
终于有一天我们河坑少庄主格雷小姐约我们到他的山庄做客,我想着反正无聊,连忙点头如捣蒜,就跟我们的少庄主和他的二弟Reno、樱黎还有水岸一起,一行五人预备一场土楼之旅,土楼我是见过的,永定土楼和南靖土楼,但是这次是土生美长那里的少庄主格雷亲导,加上会拍风景的Reno,会拍人像的张张,还有动作导演水岸,加上我这个臭美的文字编辑,应该就是一次有意思的英雄联盟,周一不歃血的联盟就这么愉快地定下来啦。
周一到周五只觉得时间飞快,而终于等来了周六,少庄主已在山庄掐时待我们。有玩不烦早的我们起得比上班日还快,终于顺利包车成功,我们在车里七唠八嗑,终于在两个小时之后抵达河坑,而我们少庄主已再寨前迎我们入寨,首先看到的是庄严的张家祠堂,祠堂不远处立着一个石柱,这是我见所未见的庄严石柱,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石柱上雕刻着“重誉”二字,历史的余味瞬间升腾开来,我想,这必是一个低调却又传承渊源的风水宝地,莫名其的好感,忍不住切下镜头,以待日后观瞻!
重誉石柱
追随着少庄主的足迹,我们一行奔三奔四的人欢快得像三四岁的小孩雀跃在村路里,仿佛久囚牢笼里的心终于得以张弛放飞,看到一只猫也兴奋得大叫,看到一只老母鸡也连忙按快门,一藤简单的丝瓜树非得切出当年牛郎织女相会的葡萄藤那般与众不同...一切的吹毛求疵,只因为它们生长在方圆土楼,光这一点,他们就足够与众不同,只因这土楼门外金灿灿的稻谷边上佝偻着白发苍苍的百岁老人,这鸡吖猫呀地方小丝瓜在我心里便觉得与其他不同...
四方楼前的稻谷和边上拄拐杖的百岁老人
原来只要五分钟不到的路程被我们生生拖成二十左右分钟,终于到了少庄主家的锦绣山庄,当初爸爸去哪儿的据点就是这里-少庄主家堂叔的“锦绣山庄”,门口一张牌刻着“无品牌摄影基地”,心下唐突之余,走进去才惊叹,此无品牌乃大品牌也,庄主本人就跟很多大明星合照过,富丽堂皇地张罗在橱柜里,而我却小人得志一般地窃喜,“小的我也算是和列位明星在不同的时空里同框过呢,有趣有趣...哇咔咔”
少庄主前日边备好的今天中午的菜单,我们深切感受到客家人的好客所言非虚,我们一行人边吃边夸好吃,吃着健美鸭、运动鸡、山中笋、河中鱼、客家芋子ban、滋补草根汤和揭盖尽是米香的饭,出门在外总是随便对付餐食的我们瞬间有了家的感觉,Ren童鞋更直接地秒认少庄主二姐,目的很直接就是为下次来打秋风行方便...
客家菜
餐足饭饱的我们稍作休息,喂饱手机后便浩浩荡荡出发,在土楼、过了收割季节的稻田里、有路没有路的地块上行走,搜索,取景按快门,行程我先刻录三个紧要的~
一、方圆土楼
方圆土楼
福建这边的土楼主要有方形土楼和圆形土楼两种,每一楼内大约可容纳四五十户人家,大部分都是同宗的血亲,大楼的正厅供奉着镇宅保平安的尊贵神明,每一个大楼都会有一口水井供养着一楼人们的吃食洗漱,水井里也养着一辆两尾小鲤鱼,或许是为了活水祥瑞?!
春贵楼水井,里面有小鲤鱼哦
据说这水井也有风水位说,风水现如今在多数人眼里依然是一种封建迷信,其实它是一个现代科学没办法解释的玄学,以阴阳八卦为轴心,依靠着金木水火土和天干地支等元素的循环转化作为其测算工具,这个我尚不知所以然,因此不敢妄言一二,只每每充满好奇。
风水轮
人类对未知神明的敬畏,也是殊途同归,用强大的未知灵力支持自己于自然法则之内生存发展,就如西方的基督耶稣圣母玛利亚,穆斯林的默罕默德或者前苏联的东正天主教,当然还有佛教以及我们中国佛道相依的新佛法等等这些都是信仰的力量在推动着人类前进,绝不是盲目迷信而是再规律之内对道法的尊崇以谋更好的新世界!
永庆楼
而这福建土楼是堪称奇迹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靠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规律之内,徒手仅靠木头的契合度和泥土的粘度垒砌了高大的足矣抵御外敌保家安宁的,却又宜居的方圆土楼,
庄正木结构
走在这些让人震撼的五六百年前的旧迹里,让人忍不住好奇这个仍供养着今人的旧迹在没有任何器械的当年是怎么一夜之间平地起高楼的,而这五六百年的方圆楼年岁下来是否有过如大鱼海棠般的少女一般在灰黑瓦楞顶上奔跑去寻找着这或许存在或许不存在?
灰黑瓦楞视角
亦或者他只是每日琐碎日常的妯娌相亲,兄弟和睦,婴儿啼笑,老爷老奶拄杖,鸡鸣狗叫鸭扑翅的日日不同却又仿佛日日重复?
春贵楼六鸭图
讲真,我很好奇?但是无奈,这过去的事只刻在历史的年轮里,或许墙木会知道,或许瓦楞会知道...
二、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自古便是泽水而居,而整个河坑和塔下村都是沿水而居,人脉沿着水脉,水是生命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自古便是泽水而居。这里的瓦愣屋檐与大理的灰黑屋檐简直系出同宗,色彩配比也是惊人相似,所不同的是大理市白墙和这里是黄土墙根;这里的小桥流水人家也与乌镇和凤凰古城的人家一样泽水而居,不同的是这边水位较低,没有高高的吊脚楼,更形似束河古镇那般,唯一不同的是建筑主系是福建特色的土楼;

而这里的氛围以及民俗的气质都让我联想到潮汕,也是古镇,一样是厚重的理学氛围...凡此种种,果真是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吗?多年以前日色很慢,车马邮件都很慢,尤其是福建丘陵地带,交通闭塞,语言不通,光是从地名里的各种坑,各个人家就可以知道当初取名的随意或许只为区分,光是漳州,一样的闽南话,光是隔壁村可能都有不通的强调,更不消说相隔甚远的大理、苏杭、潮汕是略近,但也存在紧要的沟通障碍,但是这建筑,这人文何以做到惊人相似。
泽水而居
早晨出门采风,我跟少庄主闲话,奇怪为何这里的河边也跟凤凰古镇一样有一个小庙,少庄主一句,人类都是泽水而居,我恍然大悟,是呀,这不就是人的本能嘛,从前的两河文明,埃及的幼发拉底河文明和底格里斯文明等等都是人类出于本能适应气候而设计好的建筑技巧,更何况漳州丘陵地带,人多地少的人们大部分历史以前客家人便是四处打拼的,归来养家糊口说不定也多少有所启发,尽管有巴别塔之说,人们依然可以打破沟通障碍,因此雷同,我忽然得以理解。
三、德远堂
此非本人所拍,盗图二弟Reno
作为一个喜欢听故事的人,此行最吸引我的要数这德远堂了,这里应该是张家人的宗祠胜地,也称风水宝地,从隔壁导游的介绍中听来的未经考证的故事却足够吸引人。
鉴于特殊的地形,德远堂这块风水宝地形同一只卧虎,漳州塔下村人多地少,因此男人们都外出打拼,这也象征着他们张家男人们都如虎一般威猛外出打拼,有下南洋,有去台湾的,光是宗祠大会就可以汇集十三国都华人,而张家的媳妇们都如同老虎护犊一般在男人外出打拼的时候守护好自己的家,照顾好张氏家族的血脉传承,而张家祠堂的一个理念就是饮水思源,重誉光耀门楣,振兴家业;

二祠堂前的这些耸天石柱则代表着塔下村有历史以来的名人石记,只有三种人才可以拥有这种供后世子孙瞻仰的权利,一类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官、一类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将、还有一类是百岁老人,百岁老人多出的条件是后世子孙要有造福村里的福善之举,比如造桥修路等有利于相信繁荣建设的特殊贡献,无怪乎风水宝地,这也是一个文化得以血脉承袭,聚落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族规,这也是为什么塔下由华侨中学还有很多华侨捐助的基建工程。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无论走多少路,终究不能忘记来路,如此才得以三羊开泰。(听来的故事,更原始的故事应该只有当地老人的口口相传才是他们的传承,或者只有张家人才懂得的传承。)

本来还可以听到更多故事,无奈我们听得正起劲的时候只听见扑通一声,我们的小摄影师樱梨掉坑里了,坑还挺深,回过神来也只问一句,“我的相机呢?我的手机都没事吧?!”然后才开始自习检查自己身上有没有受伤,这里无边清净,导游也没在讲故事的欲望,指了医院的方向变麻溜地撤了,倒是边上卖茶叶的老板娘很热情地邀我们去喝茶听她讲剩下的故事,我们听的津津有味,后面因为夜深了我们便收拾会少庄主家的“锦绣山庄”~
这是一趟非常完美的旅程,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不断,有美景养目,又有文化养神,堪称完美,夫复何求~
同一个风景,不一样的人会看出不一样的美
同一个古镇,那怕同一个你在时期也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因此,不要听任何人说,要只要你自己去看
河坑村口桥
(番外)
你在照片上看起来毫不费力的岁月静好
一定是有那么一个摄影师扛着重重的单反
顶着烈日帮你定点 调焦 整pose
还自带修图功能
哪有什么毫不费力呀
比方说镜头里这个红围巾的摄影师昨天拍着拍着就扑通一声掉坑里
皮都磕破了却母鸡护犊般地护住了所有的摄影工具
从坑里爬起来回过神来只一句
“我相机呢?我手机呢没摔着吧?”
完美,无懈可击
都说摄影穷三代
zizizi
这说法还只能说谦虚,谦虚,太谦虚
“咔”
?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