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孔子成长的结语——郭继承老师国学大智慧传播

孔子成长的结语——郭继承老师国学大智慧传播

阅读量:3629113 2019-10-21



弘扬正知正见中道传统文化 
做幸福睿智圆融大写中国人
充分挖掘转化千年圣贤智慧
为重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努力奋斗!

   孔子对他的一生,实际上有个小结,这个小结我说给大家,就当作对孔子思想的一个结语。孔子说他这一生怎么成长的?      1、十五有志于学;2、三十而立;3、四十不惑;4、五十知天命;5、六十而耳顺;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圣人的这一生,他从十五岁志于学一直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做了这个概括。
       我们每一个人,从孔子成长的这一生中间,怎么来吸取智慧,把孔子当作一个标杆,当作一个尺子,我们看一看,对照对照,我们和老人家比的话,我们缺少什么?
       比如“十五有志于学”,什么叫有志于学?是孔子在十五岁的时候,就把这一生要做什么,都已经非常清楚了,诸位,我们多少人活了三四十岁了,都还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呀!有多少大学生,二三十岁还在碌碌无为,还不知道此生的使命和责任哪!对不对?孔子十五有志于学,有人问,那我们有没有人做到?周总理十二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是这状态。
      所以,“十五有志于学”给我们的启发,一定要知道自己此生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我告诉诸位,我们活着一生几十年,说起来八十年、九十年仿佛很长,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我们这一生不能白活啊,要知道自己这一生的追求是什么。
      “三十而立”,什么“立”?孔子到了三十的时候,他人生看问题、处理事情基本的格局就立起来了,可是我们现在的很多人,一辈子都立不起来,听了张三说张三有理,听了李四说李四有理,听人家海外回来的人说西方多好,就以为西方多好,到底人应该怎么看问题,要立起来!
        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考,要有自己判断的能力。很多人,比如传销里边,进去以后,一两天就已经被完全洗脑、征服了,你立不起来怎么行啊!?我们听到各种观点,我们听完之后,用《中庸》的话,“明辩之”啊!你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没有理性判断的能力吗?所以,大家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自己关于人生和宇宙重大事情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以后,再听各种学说的时候,就能从容中道,就知道该怎么取舍,该怎么判断。
      “四十而不惑”,不惑,就是道理上都已经很通达了,看什么问题都很通达,可我们很多人,有多少惑啊!工作中有很多惑,人际关系有很多惑,包括自己升职的过程中、发展遇到了很多障碍,有很多惑,很多困惑,可是孔子四十岁的时候,他看这些问题,都已经不惑了。“不惑”这背后,实际上,说深了,他有秘密的,实际我们这个世间的规则,都有因和果,任何事情出现了,必有其原因,任何事情苗头出现了,必有其结果。你明白这些以后,你再看事,你的嫉妒也好,你的不解也好,就会消解很多。
       “五十岁知天命”,什么是“知天命”?这个境界很深,一个人知天命,就是一个人不但对外部的道理很通达,而且是对自己在宇宙中间应该怎么活有了领悟,如果说“四十不惑”是对外部的一种通达,“知天命”是指我本人,返回到孔子本人,他在宇宙中间应该有什么样的使命,该做什么,不做什么,他很清楚了,这就是“知天命”。我告诉诸位,“知天命”的境界,在座的各位,就是说我们这一生,该做什么,不做什么,这要很清楚,这就是“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什么是“耳顺”?耳顺,我们现实中做不到啊!我说你好你高兴,我说你不好你生气,表扬你优秀你美滋滋的,说你这人不咋地你就生气,你为啥不耳顺?就是“我”执。我们每个人都有对小我的执着,对自己很执着,当你的话符合我的想法的时候,我就高兴,当你的话不符合我的想法,我就生气,这就是被小我紧紧的包裹,你只有把这小我给打开了,没有小我了,怎么说,海纳百川的胸怀,这个时候,你听到什么,都耳顺了,这就是孔子的修为。
       到了七十岁的时候,从心所欲不逾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做什么也不违反规矩,这个境界非常高,我们现实中的人,如果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得做多少违法乱纪的事啊!可是孔子不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心所欲,还不逾矩,他的秘密是什么?秘密就是孔子把心中的那个污点给去掉了,把很多人性的弱点给克服之后,心中留下的是什么?用孟子的话叫——良知,用我的比喻,就是那个光亮的珍珠,光芒四射。
       七十岁的时候,孔子都找到了,找到以后,按照那个良知去做事,超越了人欲,那个境界,从心所欲,完全是道德的那份境界,道德澄明之后的那个境界,而不逾矩,这个时候,我们说四个字,就是——人与道同,人和宇宙的那个大道,是一体的,孔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都不违背道。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关注(本公众号)更多精彩视频文字为你呈现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