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三国与论语:后生可畏,盘点三国有哪些少年英雄

三国与论语:后生可畏,盘点三国有哪些少年英雄

阅读量:3629152 2019-10-21



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罕见史事作者:镇江三国学会  苏文生
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圣人告诉我们,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少年聪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
现在我们来盘点有哪些三国后生可畏,少年有成。
一、 孔融,少年老成异常人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
孔融十三岁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他天性好学,博览群书。名士张俭为中常侍所记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张俭。张俭与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却不在。当时孔融年仅十六岁,张俭认为孔融年轻,并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处境。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后来事情泄漏,自国相以下的人,都秘密的压下此事,张俭得以逃脱,孔褒、孔融则被逮捕入狱。但不知他们二人是谁获罪。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一门都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此事而闻名。(《后汉书·卷七十·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当时,名士李膺在洛阳任职,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亲戚,门人一般不通报。孔融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他对门人说:“我是李君的亲戚。” 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李膺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后来太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告诉他,陈韪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孔融立即反驳道:“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李膺大笑,说:“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后汉书·卷七十·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二、 文钦,年少英勇立奇功
文鸯,魏末晋初名将,曹魏扬州刺史文钦之子。
三国末期有一位武将并不比吕布差,甚至武力值还在吕布之上,他就是文鸯。
文鸯一生鲜有败绩,且每次作战必身先士卒,总能在千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回回都在敌阵杀进杀出几个来回,杀敌上百,最后还总能全身而退。 

225年,司马师废掉曹芳引得文钦的不满,所以与毌丘俭等人造反起兵,讨伐司马师。司马师率领大军来到乐嘉城,与邓艾的大军会师。文钦得到消息的时候很紧张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当时只有18岁的文鸯,为自己的父亲献上一计:现在他们两军刚刚会师还不是很稳定,我们如果现在去偷袭,肯定能取得很大的效果。
这时文钦要率军回寿春,文鸯认为一定要挫一挫司马师军士气,便与骁骑十余人一同杀入敌军阵中,所向披靡,然后才引兵离去。接着司马师派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来到,文鸯单枪匹马冲入数千骑兵阵中,转眼间便杀伤百余人,进出六七次,追骑不敢逼近 《资治通鉴》  。
《晋书》上则未提及此事,只说司马师军大破文钦。司马师回军后就死了。
赵云的七进七出本就有曹操爱才不杀的成分在,又是小说之言,有待考究。但文鸯这可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死战,赵云之七进比之文鸯七进,高下立见。
三、 诸葛恪,少年睿智折服人
诸葛恪 三国时期孙吴权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大将军诸葛瑾长子。
18岁那年,孙权见到诸葛恪,问他:“你的父亲和你的叔父(指诸葛亮)谁更优秀?”诸葛恪应声回答:“我的父亲更优秀。”孙权问他原因,诸葛恪说:“我的父亲知道应该服侍谁,而叔父不知,所以我的父亲更优秀。”孙权听罢大笑。《三国志》
诸葛恪年轻的时候就很有名气,文采飞扬,辩论起来随机应变,没有能应答他的人。孙权见了很惊奇,对他的父亲诸葛瑾称赞道:“蓝田出产美玉,果然是名不虚传。”后来比喻贤父生贤子,名门出贤良。

一次宴会上,孙权看诸葛恪年龄小,叫他依次给大家斟酒。到了张昭面前,张昭不喝酒,说:“这样不符合尊敬老人的礼节吧?”孙权对诸葛恪说:“你能不能找个恰当的理由出来,让张公喝下这杯酒呢?”诸葛恪端着酒杯对张昭说:“吕太公90岁的时候,还手拿兵器指挥部队作战。现在打仗时皇上考虑到你的安全,让你在后方;聚会时考虑到你的地位,总是请你在前面,这难道不是尊敬你吗?”张昭无话可说,只好饮酒。《三国志》
另一次聚会,有只白头鸟飞停在宫殿前。孙权随口问:“这是什么鸟?”诸葛恪答:“这是白头翁。”张昭年龄最大,满头白发,怀疑诸葛恪在戏弄他,说:“从来没有听过有鸟叫这个名字,如果有“白头翁”,那诸葛恪能再找出一只“白头婆”吗?”诸葛恪答:“不是所有鸟的名字都能成双成对,有种鸟叫“鹦母”,辅吴将军能再找出一只“鹦父”吗?”张昭不能回答。《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资产部十·针》
四、曹冲,智救库吏现仁义
曹冲,曹操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
当时军队国家事务繁多,施用刑罚又严又重。曹操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啃啮,管理仓库的吏役害怕一定会死,琢磨想要反绑双手去自首罪过,但仍然惧怕不能免罪。曹冲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你自动去自首。”曹冲于是拿刀戳穿自己的单衣,就像老鼠咬啮的一样,假装作不乐意,脸上一副发愁的样子。曹操问他,曹冲回答说:“民间风俗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会不吉利。现在单衣被咬了,所以难过。”曹操说:“那是瞎说,用不着苦恼。”不久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情汇报了,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一点也没责备库吏。

曹冲心地仁爱,识见通达,都像这件事情所表现的那样,本应犯罪被杀,却被曹冲暗中分辩事理而得到帮助宽宥的,前后有几十人。曹操几次对众大臣称赞曹冲,有想让曹冲继承大业的打算。《三国志·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
还有一个事情,那就是当时曹操率领军队远征,但是失败被迫马上逃回城中,并且不能让敌人发现曹操已经离开了前线,所以这个时候城中肯定会有敌人的奸细和耳目在内。大探一切情报和消息。为了掩人耳目,曹操告诉准备去迎接他的那些人们,说他从东门回去,所以准备前来迎接曹操的那群人,都一直在东城门边上等着曹操,可是时间已经到了,曹操还是没有归来时间已经超过很久很久了,曹操还是没有归来。
这个时候只有曹冲一个幼小的孩童,他在整个城楼的南门边等着曹操,果然在黄昏的时候,他等到了自己的父亲曹操。这个现象让曹操感觉很是开心,很是受到鼓舞,因为自己的想法正是这样的,但是连满朝文武都没有猜透自己的想法,没有看出这个事情的重要点在哪里,却被一个小小的孩子看到了。
足以证明这个孩子当时的思想已经和特别年老成熟的曹操的思想快一致了,他能够看清楚曹操的计谋。而曹操在三国时期,那可是一个响当当的枭雄,一个小小的孩童,能和枭雄相提并论,足以可见冲重确实是天赋异禀。
 
五,孙亮,英才辨奸树权威
孙亮三国时期孙吴第二位皇帝(252年-258年在位)。吴大帝孙权第七子。
孙亮聪明颖悟,虽然年幼却有成人的判断能力,与傅相会面举止合乎礼节,大臣由是看重他。《建康实录》
十几岁那年,孙亮路过西边的花园,想要吃生梅,于是就派黄门官到宫中的仓库拿蜜来浸泡梅子,黄门官和藏吏有矛盾,故意将老鼠屎放入蜜中,诬陷藏吏不谨慎。

孙亮(剧照)把藏吏召过来审问,藏吏跪在地上磕头。孙亮问管仓库的官吏说:“太监向你要过蜜吗?”管仓库的官吏回答:“宦官早先索要过,可是在下实在不敢给。”黄门官不同意这个说法,宫中官员刁玄、张邠陈述:“宦官、管仓库的官吏说的都不同,请让司法机关彻底查问。”孙亮说:“这很容易知道。”孙亮叫人破开老鼠屎,老鼠屎里是干燥的。
孙亮笑着对刁玄、张邠说:“如果鼠屎之前在蜜里,里面和外面都应该是湿的;现在外面湿,里面干燥,一定是黄门做的。”
孙亮又问:“器皿都被遮盖收藏好,本来就不应该有这个东西。你有什么事情得罪了黄门官吗?”官吏叩头说:“他以前曾经向我要莞席,莞席有一定数量,不敢给他。”孙亮说:“一定就是这个原因了。”再次问黄门官,自认服罪,于是接受髡刑交给外署,左右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惊讶害怕的。《吴历》
作者:镇江三国学会  苏文生

炎黄春秋炎黄五千年,史事如春秋
n桃花岛主n以历史解读现在,幽默风趣
史事挖掘机
世界历史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