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仿制药企行业大萧条 中国整个医药代表大裁员来临!

仿制药企行业大萧条 中国整个医药代表大裁员来临!

阅读量:3633099 2019-10-21



最近的医药圈很热闹,不是听说某某药企退市,就是某某药企解散销售团队。
“4+7”带量采购向全国扩围实施在即,但冲击波已提前显现。近日,江苏省医药联盟获悉:北京嘉林宣布解散销售团队,赛诺菲中国已在解散波立维的医学团队以及销售团队。嘉林药业、赛诺菲中国就是整个仿制药企行业的缩影,整个医药代表大裁员的时期必然来临。
据江苏省医药联盟(微信公众号:JSS-YYLM)了解,多家知名药企已经剥离非核心业务,甚至过专利期药品产线。
  
礼来、诺华等已出售其在中国的工厂,涉及过专利原研药和原研药产线。
  
辉瑞、拜耳、阿斯利康等也开始尝试将销售团队下沉基层市场。
  
同步,上述跨过药企在全球范围内的裁员,也一直在持续。有业内人士统计,2018年以来,辉瑞,赛诺菲,诺华,GSK等知名跨国药企裁员总数就接近2万人。
  
放眼国内,本土龙头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科伦药业等多家药企也都在调整战略,转向创新药、高端仿制药,尽管目前还没有直接的大规模裁员的消息穿出,但是其内部人员洗牌也可以预见。此外,信立泰新产品及专科药总部也准备调整架构。其主打产品泰嘉(氯吡格雷)在扩围中落选,被认为是主要动因。
而早在今年年初,华森制药、恩华药业、恒瑞医药等多家知名药企早已对销售部门做出调整,甚至明确将减少在销售环节的投入。
4+7第一波冲击下的惨状,最近裁员事态越来越常见,随着带量采购政策纵深推进之下,中选药企的利润也进一步受到挤压,企业再养着销售团队的话,反而是一种成本负担,预计未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中选企业裁撤销售团队现象。
随着带量采购政策的纵深推进,对于中标采购企业来说,通过降价可以换取到全国大面积销售市场,同时,企业的利润也进一步受到挤压,如若再养着销售团队,反而是一种成本负担,预计未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中选企业裁撤销售团队、医药代表现象!
这两年的医药市场,对很多从业者和药企来说,“过冬论”、“坚持论”“剩者为王论”都听了太多。假如说以往宏观环境严酷的现实打压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还能勉强正常运作的话,那如今则是宏观微观形势相互作用打压企业的生存空间,企业如果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则根本无法活下去。 就医药行业而言,以往的情况是三分之一奄奄一息、三分之一有声有息、三分之一无声无息,而如今则是大多数企业都处在奄奄一息阶段,这就不得不考验企业老板的生存智慧了。
但在当今医药市场各类淘汰频频上演的时代,一个从业者要做的第一大事就是必须想办法使团队保存下来,剩者为王,而“剩”是为了“胜”!不论是团队还是个人都是剩者为王!           
在市场变化时,企业在改变,在寻找出路,我们个人呢?是否也应该想一下有几套方案应对?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团队本来就是跨国药企的特点之一。
  
而在带量采购倒逼之下,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对原研药和未过评仿制药双向替代的背景下,无论跨国药企还是国内企业,都将加快人员和战略调整的脚步。
转型是痛苦的,不转型是更痛苦的。医药风暴已经席卷来临,并将未来3-5年可能持续,“危中有机”,但是机会一定是给有准备之人的,这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节点,在这医药“煎熬”的年代里,要苦练内功、扬长避短,这样才能走的更远,活着,对一个医药人来说是最大的目标,是最核心的追求,是最大的成功和意义。
变化是必然的,当变化发生时,有准备的人一切依旧,生活继续。


医药代表撤裁后,药企如何营销?
新的营销模式必然是采用数字营销,叠加线上线下配合营销的方式。核心地区在线下加强精英医药代表学术推广,辅以数字营销精准触达。广阔区域将用虚拟代表加数字营销的学术推广模式,达到低成本、广覆盖、传递学术信息的目的。
传统模式中医药代表的成本居高不下,市场作用不断减弱,甚至像嘉林药业一样成为企业的负担。营销转型的趋势已成定局,无论你愿意或不愿意,它都势不可挡的来了!
北京嘉林药业宣布解散销售团队
在今年9月份的“4+7”扩面集采中,嘉林药业的阿托伐他汀钙产品“阿乐”未能中标。这次带量采购全国扩围,产品未中标则意味着失去了全国公立医院的市场。去年的集采未中标,还可以在非“4+7”地区继续做市场,还有零售可以做。今年则不同,集采全面无死角,未中标产品的销售团队只能转岗或者就地解散。
尤其对于只有单一品种,一条生产线的企业而言,产品未中标更加致命。如果企业产品线丰富,品种多样,即使一个未中标,还有其他产品可以继续谈判推广市场,未中标产品的销售团队就可以转岗或者内部调配,转向其他产品。而“阿乐”就是嘉林药业的核心产品,“阿乐”未中标则公司市场几乎全部沦陷,销售团队只能就地解散回家,没有其他选择。
嘉林药业“阿乐”是去年“4+7”集采的独家中标产品,这对于企业的业绩没有帮助吗?
在去年进行的“4+7”城市带量采购试点谈判中,“阿乐”独家中标后,在集中带量采购的“4+7”城市销售大幅增长,市占率名列前茅。中国药学会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阿乐”的市场占有率在国产降血脂药领域排名第一位。
但是,在该轮谈判中,“阿乐”付出了降价83%的代价才成功中标。“阿乐”在集中采购区域的平均销售单价为3.4元/盒,非集中采购区域平均销售单价则为17.38元/盒,执行集中采购区域产品销售均价为未执行区域价格的19.56%。
市场占有率提高,但是企业的销售均价、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大幅下滑
2019年3月份起“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正式施行。2019年上半年,“阿乐”在执行药品集中采购地区的销量占比为54.46%,销售金额占比则为18.96%,整体销售均价较上年同期下降42.28%。
2018及2019年上半年,嘉林药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61亿元、9.2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42亿元和2.57亿元,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44.5%和45.48%。
赛诺菲解散波立维的医学团队以及销售团队
据第一财经报道,赛诺菲中国已在解散波立维的医学团队以及销售团队。不过,第一财经记者试图进一步向赛诺菲中国公关部了解情况,截至发稿时,尚未获得回应。
赛诺菲在集采扩围中两个品种拟中选,其中波立维75mg以2.544元/片的报价,甚至低于4+7中选厂家信立泰,最终获得中选资格,与石药集团、乐普药业三家共同瓜分氯吡格雷公立医院70%的存量市场,采购周期至少2年。
据相关数据显示,波立维占有近6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4+7集采试点中落选后,信立泰占据了11个城市的带量采购市场份额,集采扩围赛诺菲如果再失去中选资格,那么未来两年内剩余的市场很有可能被其他国内企业瓜分蚕食。因此,集采扩围不惜报出比信立泰更低的价格胜出,与4+7集采相比,降幅近20%。
而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也接踵而来,降价后的波立维利润空间遭受严重挤压,能否支撑相关人员的运营?或者,还是否有必要继续保留销售团队?毕竟带量采购项目是保障完成中选品种的采购量的。
如今嘉林药业在扩面集采中掉标,宣布解散销售团队;赛诺菲中国极有可能已在解散波立维的医学团队以及销售团队。嘉林药业、赛诺菲中国就是整个仿制药企行业的缩影,整个医药代表大裁员的时期必然来临。
综合自:珍立拍、第一财经、黄伟文频道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