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题回放:
2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二.学生佳作:

重读长辈这部厚书
“家有一老,是有一宝”,这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少年时,我并不知其中深意,只是依稀明白,要像爱护珍宝一样敬爱长辈。随着慢慢成长,我才逐渐明白,长辈们的悉心陪伴以及言传身教才是真正的宝贝。而如今,18岁的我已经长大,对于长辈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将长辈比作一部厚书,我认为再恰当不过了。
少年时,这部厚书是一部唯美的童话,它绝不逊色于任何如安徒生童话般的世界著作。在这部童话中,有母亲温柔的哺育,有父亲有力的臂膀,有姥爷晃动的肩头……从这部童话中,我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家人,学会了如何去爱与被爱,体会到了这个世界的温暖与关怀。这部童话,是长辈对我的爱的启蒙,也是整个长辈这部厚书的第一篇章。而如今重读这部充满着爱的童话,我读到的更多是心中的感恩、对回报长辈的渴望以及成年后肩上的责任。
随着慢慢成长,长辈这部厚书的第一篇章渐渐落下帷幕。它摇身一变,成了一部严谨又充实的教科书。在这部教科书里,有着长辈们的谆谆教诲和严厉批评。在这里,我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珍贵的人生哲理——我了解了自己对家庭、社会和国家应尽的义务,懂得了什么是团队意识,接触到了保护公民权利的庄严的宪法,并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自己的道路……这部教科书,身处其中之时,我只知因懂得了一个又一个宏大的道理而沾沾自喜并困惑于长辈们的批评和提醒。如今重读它,我才恍觉自己真正缺少的是什么,而这也预示着长辈这部书第三篇章的到来。
十八岁的我已经长大,也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挑战——高考。在高考备战期间,我遇到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在这些困难面前,我的那些大道理仿佛都失效了。无论是一夜又一夜点灯鏖战所带来的身体系统瘫痪,还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导致的极度自卑的心理崩溃,我无数次的尝试用人生哲理来激励自己,却好似根本无的放矢。这时,是长辈们牵着我的手,一步一步地告诉我该如何应用这些道理,一点一点地带我走出深渊。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妈妈在批评提醒我时最常说的那一句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一直以来缺少的,正是实践。
在长辈们的陪伴下,我度过了高考的备战期。高考之后,在长辈这部厚书中,一段崭新的篇章即将开启。在这第三篇章中,虽然不会再有长辈们的时时陪伴,但我会带着长辈们浓浓的期待与关怀,带着重读长辈这本厚书的满满收获,自信地迎接更多的困难与挑战,独自去实践。加油!一路高歌!
三.学生简介
曹可欣,南开中学2014级1班团支书,曾任校长助理、校团委员及外联部干事,曾获文心雕龙杯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在自主招生中通过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初审。

四.教师评语
作文主题设为“重读长辈这部厚书”,紧紧抓住材料作文核心——“重读”和“长辈”两个关键词来行文,切合题意。明确界定长辈的概念,并在作文中着重描写了自身对长辈这部书从初读到重读的认识变化,凸显重读,展现在成长中思想的成熟过程。结构上将长辈这部书分为三个篇章,构思精巧,创新性强。文章以对未来的信心结尾,洋溢着青春气息与满满正能量。作为一篇考场作文,在规定时间之内,能够做到中心突出、抓准材料核心并且生动新颖,已是难能可贵。(本文刊载于《语文月刊》)
五.老师简介:

王蕊:女,汉族,博士,天津市南开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第四期学员;民盟天津市基础教育委员会委员。“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专家评委。“文心雕龙杯”全国校园文学艺术大赛专家评委。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第六周期继续教育高中语文面授课程开发专家、授课专家。天津市教育质量评估检测中心高考评价工作学科组核心成员。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实践导师。毕业班复习指导中心高中语文学科首席教师。

敬请您关注"安东之子",更欢迎您赐稿,真诚地感谢您!(赐稿邮箱:15066693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