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 出 洪 林


文 / 杨红霞(安徽泾县)

选在一个明媚的秋日,和朋友们一起来到洪林。远远就看见道路两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格桑花。它们盛开在漫无边际的金色虾稻田路边,在纵横交错的农业师范园区里,与这黄灿灿的田野交相辉映,真是满目芳华,景色迷人。

宣州自古多物华,既有悠久的徽文化历史传承,也是诗词并茂,文人雅士层出不穷的好地方。洪林镇是宣州区的东大门,是距离沪苏浙最近的乡镇之一。我们一行人到达洪林镇政府,只见政府内白墙灰瓦,院落干净整齐,房子都是由很多年前的旧楼改造而来,正气凛然隐隐可见,毫无奢华之气。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了,看多了浮华之气,突然见了一股清流,心中肃然起敬!

洪林镇党委书记张玲和童主任是两个年轻的女干部,她们利落的短发,秀美清丽的样子,看着就让人喜欢。紧接着我们去了棋盘村生态农业园区,张玲书记首先带领我们参观了其中的“棋盘塔龙虾馆”,她如数家珍向我们介绍棋盘村人自己种植的水果,酿造的果酒;虾稻混养的模拟样板池;联系银行为农民下发大量周转资金等等……急群众所想,思群众所思,为人民谋福祉这才是党的好干部啊!

午餐时,首先上来的是爆炒蒜泥小龙虾,在雪白的葱蒜之间,红中有白,荤中有素,通体遍红,色香味俱佳,令人垂涎三尺。唐诗曰:“双箝鼓繁须,当顶抽长矛。鞠躬见汤王,封作朱衣候”。形象生动的比喻更显中国人民小龙虾的喜爱。三盘小龙虾倾刻间被我们消化完毕,洪林镇棋盘村党委书记黄朝斌风趣地问我们:“有没有觉得这里的龙虾和外面的龙虾相比,更加好吃,那是因为虾稻混养模式更适合小龙虾的生长,所以吃起来比外来虾肉质更鲜美。同时,我们的虾稻米也不打农药,是完全健康的绿色食品。镇里用“虾稻共养”模式养殖龙虾,目前全镇有 2.5 万亩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年产值约8000万元”。听着听着我就楞住了!没在农村种过稻的人一时换算不出来,但我知道一亩田若只是种稻子,除了农药,种子,人力以外,每亩田只赚200多元,还得风调雨顺才行,若是虾稻混养每亩田大约要多赚3000余元!同志们,想想看这是什么概念!这是鬼斧神工,偷天换日的神来一笔啊!船重千斤,掌舵一人。若是每个村,每个镇的领导都这样设身处地为农民的粮袋子,钱袋子着想,百姓的生活才会蒸蒸日上。

下午我们去了绿阳猕猴桃,火龙果,冬桃采摘园,吃到了有生以来从来没吃过的美味,这里的猕猴桃,和其他果类看起来都比外面小(因为没有打激素),可是猕猴桃果实软糯蜜甜。冬桃清脆甜美,真正的自然风味,他们为了保证果实的新鲜,从不向商家批发,但可以快递,所以想吃这里的美味,就打开位置,搜索宣城市洪林镇棋盘塔村,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江浙沪的游客们便会结伴而来,非常热闹。

除了有“国家级现代农业精品食品加工园、农业旅游观光样板园”之称的棋盘塔新兴农业园林。美丽的南漪湖水倒映蓝天,绿如翡翠,轻风吹过湖面,荡漾开微微的涟漪。也让人流连忘返,不舍离去。

自古以来,这里能人辈出,洪林镇向东五里处,沈家边村的沈有容,曾以29人的军堡,血战一天,挡住了三千鞑靼骑兵的进攻。明朝万历年间,曾三次击退倭寇,收复台湾。至今澎湖列岛仍有“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的碑刻,是公认的澎湖列岛第一碑,收复台湾第一人!一天很短暂,来不及去东华山,都说东华帝君是战神,想来这片英雄土地的人个个都很强悍。古时上马能战,保家卫国。如今和平年代,马放南山,党和干部领导老百姓在广阔的天地里发家致富,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将出洪林无弱兵,英雄代代有传人。“行百里者半九十”,你的梦,我的梦,大家的梦汇聚起来便是美丽的中国梦!加油,洪林人!
(二〇一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本刊特邀专栏作品
原 创 首 发

?作家风采简介?

☆☆杨红霞,安徽泾县人,中共党员,个体经营者,喜欢文学,写过自由诗,格律诗,散文随笔若干。本刊特邀专栏作者。

煮字取暖,以文养心。
每日精美小文,品味人生精彩!
《当代文摘》以尊重名家、培养新人为办刊宗旨,
致力于打造当代最纯净的微文学杂志。
文学路上,期待与您朝夕相守,天涯相伴!
投稿作者请加主编微信 rocola2010 以确认投稿是否成功


《当代文摘》编辑部
主编:黄山松 吴顺珍
微信:rocola2010
投稿邮箱:15136868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