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山西扶贫」关注我们

山西省产业扶贫工作站:让“阳光”照亮脱贫路

瓦窑口光伏会议
2019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畔庄村光伏基地
“光伏扶贫从这里起步,在全国推广。”这是国务院扶贫办刘永富主任对山西光伏发电扶贫创新的肯定。
光伏扶贫,是我省结合实际创造出的产业扶贫新业态,是精准脱贫的重大政策创新,是省扶贫办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投资到位、项目落地、运营维护、收益分配 “四个环节”,不断探索创新的结果。
目前,光伏扶贫已成为我省贫困地区挖掘资源禀赋优势、破解产业匮乏难题、实现转型发展的靓丽风景,成为贫困村培育发展集体经济、保障深度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路径。
从无到有 创造山西光伏速度
我省作为全国光伏扶贫首批试点省份,省委省政府从讲政治和全局高度,把光伏扶贫列入脱贫攻坚“八大工程、二十个专项行动”,并专门成立省光伏扶贫领导小组,将办公室设在省扶贫办产业站。
光伏项目,对于从未接触光伏项目、不懂发电原理、不谙行业政策的处室,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产业站迎难而上,从先行搜集研习光伏行业相关政策入手,四处拜师求学,请发改部门介绍行业知识,去电力部门了解发电常识,进企业实地观摩运行管理。2015年,依据国家光伏扶贫有关政策,省扶贫办先后制定出台7个省级光伏扶贫政策文件,在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建设模式、支持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加强全省光伏扶贫顶层设计。特别是2016年集中人员,起草《山西省光伏扶贫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成为全国首份省级光伏扶贫行业标准,对光伏扶贫项目承建主体、技术要求、建设条件、运营监管等全面规范,初步设置了光伏扶贫门槛。
光伏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政策性强,在项目组织推进过程中,省扶贫办产业站提前分析预判工作走向,主动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面对光伏品牌过杂、承建企业实力不强、招标价格虚高等问题,紧盯项目“集中开工期”,采取每月调度,备案审核,曝光问题等方式,加强质量监管,并提出全省招标指导价。面对光伏扶贫用地问题,依照国家政策,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配合国土部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重新规划报批的特事特办,确保全部项目建设按时开工。面对工程进度问题,坚持每月通报进展,2017年“一对一”给10个市的市长发函,强调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光伏扶贫。2018年,全省光伏扶贫建设规模102.9万千瓦,占全国四分之一,当年开工,当年并网,当年运行,创造山西速度。
目前,全省光伏扶贫项目总装机规模262.9万千瓦,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3484座、123.9万千瓦,集中光伏扶贫电站53座、139万千瓦。项目布局优先向脱贫任务较重的区域倾斜,国定贫困县规模占到40%,10个深度贫困县占到43%。
从“管”到“宣” 保持光伏扶贫热度
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投资建设方式不同于集中电站,运营维护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本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高效节俭”的原则,结合各地实际,省扶贫办产业站指导光伏扶贫项目县,摸索出部门监管、专业运维、群众管护 “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县级牵头部门负责专业运维监管,实施运维退出动态调整。专业运维采取招投标方式择优选取,运维费用综合评估阶段确定,日常管护主要由贫困户承担。前些天,产业站到阳高县调研,电站运维人员说:“你们这是第26次来到我们这里了。”
2019年,作为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监测数据接入试点省份,组织全省建成并网村级(联村)电站与国家电网数据对接,4月份全省动员部署后,“五一劳动节”前后10余天,密集举办4个省级培训班,邀请国网电商专家30余人次来我省指导工作。截至5月底,全省有3000多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实现与国网数据对接,其中纳入国家补助目录的2984座电站全部接入。依托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监测系统,电站运行状况能够实时监测。我省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有了“千里眼”,做到了“小的放大管、散的集中管、远的拉近管”。实时监测数据显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正常率达到95%以上。同时,针对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点多面广、地处偏远、易发自然灾害等实际,开发光伏扶贫保险产品,电站投保率达到100%。
维护管理可确保电站寿命,普及和宣传才是光伏扶贫健康稳步发展的关键。为此,省扶贫办在宣传光伏扶贫政策时不遗余力。2016年,围绕“谁来干、怎么做、钱哪来、如何管、谁收益”等五个方面问题,拍摄制作了18分钟光伏扶贫科教宣传片,腾讯网站和光伏资讯等公众平台,点击量超过10万人次。同时,借助各类培训,对光伏扶贫政策随机普及,从贫困村第一书记到县委书记,从运维人员到部门专干,每年培训人数多达2000余人次。2017年,参与全国培训授课任务;2018年,参与国家光伏扶贫规则评审;2019年,参与国务院扶贫办光伏扶贫政策起草。
光伏扶贫从陌生到一步步逐渐深入,从外行到一次次政策宣讲,从无中生有到参与国家政策制定,一路走来虽然艰辛,但过得很充实。“中国能源产业扶贫政府创新奖”的颁奖词:“太阳出来就赚钱,光伏给我好光景。”在中央政策的关怀下,在地方扶贫领导的努力下,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正谱写着一段以光伏产业推动精准扶贫的辉煌篇章。清澈的汾河水,巍峨的太行山,会牢牢记住为这片热土奉献过智慧和汗水的脱贫领路人。
从“创”到“分” 确保群众感到温度
隰县龙泉镇刘家庄村,村外山坡地上均匀排列着700多块太阳能电池板格外显眼。蓝色多晶硅组件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一条条电缆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源源不断地将电流传输到电网。
又到了电价结算周期,近段时间,该村党支部书记刘金堂正在为此事奔波。“村里有两座10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今年收入20万元以上没问题,刨去30个贫困户每户分到3000元光伏扶贫款外,村集体大概也能收入个万余元。光伏发电既节能环保又收益稳定,而且不占耕地,是个好项目……”谈起光伏发电的好处,刘金堂的好心情溢于言表。
把好事办好其实很难。收益分配是光伏扶贫工作的核心环节,如何将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到贫困户手中,真正起到扶贫实效,一直是省扶贫办产业站思考和困惑的焦点,特别是面对逐年递增的发电收益,单靠报表统计这个运行二十年、惠及数十万贫困人口的产业项目,实现精准目标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2018年初,产业站着手研发光伏扶贫收益分配管理系统,光伏扶贫收益从结算到支出,精确到每件事、每个人,原始凭证上线可查,分配细项一目了然,时间跨度随时调阅。这是我省光伏扶贫探索创新的又一实践成果,是今后做好光伏扶贫工作不可或缺的应用工具。系统研发过程坎坷,多次试点数次修改,前后历时近一年时间,2019年5月在全省推广应用,反响良好,开启了光伏扶贫信息化大数据管理时代。为确保光伏扶贫项目发挥预期扶贫效益,《山西省光伏扶贫项目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制定印发,按照成本指标、效益指标、调整指标三大体系,设立24个指标要素,量化考核评价分值,奖优罚劣。绩效考评工作的启动实施,我省光伏扶贫进入规范发展新阶段。
为其艰险,才更显勇毅;为其笃行,才弥足珍贵。站在脱贫攻坚、攻坚拔寨的关键时刻,借力“十三五”第二批光伏扶贫项目下达机遇,省扶贫办产业站将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高效的速度、更加务实的作风,对光伏扶贫持续发力,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让光伏扶贫这项惠民政策生根开花,让阳光照亮脱贫之路。

来源:山西农民报
编 辑:赵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