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动辽宁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升级

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动辽宁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升级

阅读量:3681195 2019-10-22


民革辽宁省委“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推动辽宁高质量发展”课题组
图1 辽宁省政协十二届七次常委会议会场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22号),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有效缓解了能源和环境的压力,在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省在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整体滞后
辽宁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整个汽车产业收入为0.912%,远低于全国5.82%的水平。辽宁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7.66亿元,占全国0.55%,排名20位。辽宁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共13家,新能源汽车产量6718辆。其中,纯电动汽车占5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41.2%,燃料电池汽车占0.8%。相比我省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产值规模和占比明显滞后。
2.新能源汽车推广不足、设施建设落后
受充电便利性等因素影响,我省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尚不能得到引导和体验式服务。2019年,我省推广新能源乘用车、客车分别占全国比重1.27%和 2.47%,市场培育和推广滞后;第二,受规模限制,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暂无法实现盈利;第三,已建成的充电站和在建充电站,多数仅提供充电服务,少数能提供换电池服务。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落后,服务跟不上。
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竞争力偏低
我省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投资、制造和研发过于集中在商用车和专用车上,只有小部分企业具有研制混合动力乘用车的能力,这严重制约了我省参与新能源乘用汽车市场竞争力。关键零部件方面,我省产品多集中在并不具有优势的动力电池封装等方面,而电池正负极材料等关键部件及未来智能汽车传感器、车载芯片等产业链环节薄弱,缺乏全产业链布局,产业链竞争力偏低。
4.新能源汽车创新能力欠缺
我省新能源汽车产品缺乏创新意识,尤其是在汽车轻量化、造型设计创新和交互性提升的创新趋势下,忽视对智能化、自动驾驶等技术的自主研发。我省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间的协作度不高,地方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业力量分散;过于依赖政府补贴、短期效益。我省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是以整车企业为主的运营模式,缺乏金融机构融资支撑,尚未打通产业创新发展路径。
二、加快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以上问题,严重制约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兴起,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大幅提升技术门槛,高品质、有口碑的车型正日益受市场青睐。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如下:
1.建议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首先,建议综合运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三电”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研发机构来辽投资、合作、重组,培育一批汽车电子、电机、电控及关键核心材料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其次,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新建、技术改造和扩大投资,对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期内加大投资补贴力度,鼓励项目所在地区进行配套补贴;第三,建议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加强现有企业新能源汽车项目和生产研究基地建设,打造新能源客车、纯电动乘用车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基地,扩大新能源汽车产量;最后,简化立项审批流程,加强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早建设、早竣工、早达产。
2.全面落实新能源汽车重点区域及行业推广
首先,建议抓好重点城市推广使用工作,将沈阳、大连、鞍山等城市列为新能源汽车重点推广城市,提升全省推广新能源汽车总量,到2025年全省新增及更换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要达标(80%);其次,建议大力推动旅游景区使用力度,提升全省旅游景区更换新能源汽车比重,到2025年全省4A级以上景区基本实现新能源汽车普及目标;第三,建议加大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推广力度,提高市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比例。最后,推广企业和私人新能源汽车使用,提高私人购买补贴,通过不限购、不限行、降低使用环节成本等手段推广新能源办公车、通勤班车和私家车使用。
3.建议政府大力推进充、换电池的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积极推进用户居住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区停车位改造,实施直接办理报装接电手续,制定统一收费标准;第二,充分利用单位内部停车场资源,加强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和充电设施建设;第三,积极推进公共服务领域充电设施建设,支持公交、环卫、机场通勤等定点线路沿途增设快充和换电站,实现高效互补;第四,加强城市公共充电设施建设,按照以优配强原则,优先在大型商场、文体场馆等停车场和交通枢纽等区域建充电设施;最后,加强城际快速充电网建设,利用高速公路、快速通道服务区建设城际快充站,实现省内城际快充网全覆盖,满足城际出行需求。
4.建议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做商业模式创新
积极推进智能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满意度,实现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的信息互动。建议充电服务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商场、超市、电影院、便利店等商业场所提供辅助充电服务。积极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商业合作模式,鼓励充电服务企业与整车企业合作,开展智能充放电、电子商务、广告等增值服务。积极引导投融资创新,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公交、出租、公务用车的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运营模式,个人使用鼓励实施分时租赁、车辆共享、整车租赁以及按揭购买等新模式。
5.建议政府鼓励协同创新,提升技术创新效率
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协同攻关、开放共享动力电池创新平台,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高功率密度、无线充电、移动充电等新型充换电技术及装备研发。提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服务和测试检验水平。积极申请在辽宁筹建国家新能源汽车质检中心,鼓励国内外汽车企业以及研发机构在我省建立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推进核心技术产业化。
6.建议政府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
首先,建议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生产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监控、动态检查,建立惩罚性赔偿和市场退出机制,大幅提升违规成本;其次,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终端用户年度车检,合理规定年度检测项目范围,着重加强三电外观检验及电检,形成便利可行的年检方案;第三,明确落实事故责任处理机制,安全事故主管部门应将涉事企业的事故结果及时在国家新能源汽车监控平台公示,车辆生产企业安全事故达到总数量的比例,由主管部门暂停其生产资质,经整改和重新提交审查后方可继续生产;最后,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当针对不同事故采取相应改进措施,要做好产品功能宣贯和客户使用说明培训,提高客户对产品的保养和故障排查意识,加大疑似故障电池使用车辆、设计缺陷车辆排查力度,针对安全隐患更新设计方案,做好安全防护保障,全力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安全品质。
编者语:本调研成果由民革辽宁省委“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推动辽宁高质量发展”课题组,马胜利、金福执笔,被辽宁省政协十二届七次专题常委会确定为大会书面发言材料。
总编辑:金福
责任编辑:孙芳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