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在“家”与你相遇

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在“家”与你相遇

阅读量:3692976 2019-10-23



    身处异乡,你心中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和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相处,他们对家庭的理解和我们一样吗?就此类话题,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于当地时间2019年10月19日在劳德图书馆(EL Lowder Library)进行了一场“家庭”文化饗会,中美嘉宾欢聚一堂,分享自己对“家”的理解。
   孔子学院方丽博士从“家”字的演变入手,介绍了中国“家”字的文化内涵。品着丹尼斯(Dennis)先生从中国带来的红茶,“家庭茶话会”在温馨的氛围中开始。

方丽博士介绍“家”字的文化内涵
孔子学院马宇老师在介绍中国家庭关系的同时,还给大家介绍了“叔叔、舅舅”“我家有五口人”等汉语词语和句子。文化分享与语言学习相结合,提升了学员学习汉语的乐趣和效率。

马宇老师介绍中国的家庭关系
   来自印度的埃内斯(Inez),是一位退休的小学校长,她从印度家庭观念的角度,谈了自己对大家庭的看法。Inez的家庭成员分布在世界各地,像中国家庭一样,每逢家里有重大的节日,家庭成员都会不远万里,回到印度父母家团聚。

埃内斯介绍印度家庭文化
奥巴大学蒙哥马利分校(AUM)退休教授丹尼斯(Dennis)先生,由于父亲在美国空军服役,丹尼斯常年随父母辗转不同的城市,“家”对丹尼斯来说,是一个个移动的城市。同时,丹尼斯认为,“家”也意味着责任和相互关心。。

丹尼斯分享自己对“家”的理解
 切丽(Cheri)有着非洲、印第安人及白人血统。在切丽家里,家庭成员联系非常紧密,她会经常去看望还健在的母亲,她有一个上大学的女儿,也会经常回家。对切丽来说, “家”的观念受到自己从小生长的家庭环境的影响。

切丽介绍自己的家庭
嘉宾们一致认为,无论你来自哪里,“家”对我们来说都意味着“责任”和“关心”。“家”可以是家庭成员,也可以是朋友。正如孔子学院学员托马斯(Thomas) 医生所说,“我们是好朋友,也是一家人”。

我们是好朋友,也是一家人
文化传播从来都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通过举办“家”文化的分享活动,搭建了一个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我们在“家”相遇,我们在“家”交流分享,我们在“家”成为好朋友。

扫描关注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关注“特洛伊大学孔子学院”
英文网站:https://www.troy.edu/confucius/
中文网站:http://citu.us.chinesecio.com/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troyci
Twitter:http://twitter.com/cit_troy
微信公众号:CITU2018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