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山西绛县这10个地方被国家重点保护,看看都有些啥宝贝!

山西绛县这10个地方被国家重点保护,看看都有些啥宝贝!

阅读量:3698450 2019-10-23


绛县是尧王故里,晋之故都,周勃封地。因公元前541年晋平公设置“绛县”,绛县成为中国的第一个“县”。绛县是龙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文物资源丰富,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

1、太阴寺:位于绛县卫庄镇张上村,始建于北魏时期(公元386至534年),太阴寺座南朝北,属阴,故称太阴寺。现存建筑有山门、北殿、南大殿。北殿在民国五年被烧毁,现北殿是从附近整体搬迁来的一座家庙。
现存南大殿为金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有“大雄之殿”木匾,为金大安二年(1086)镌刻。大殿内供奉我国最大的独木金身释迦牟尼涅槃卧像。木佛躯长4米,为金代原物。木佛造型端庄,夸张得当,神态安详。据元代碑文记载,这是金大定二十年云公、法澍(佛龛西侧有其塑像)等重修太阴寺、补雕《赵城金藏》时雕刻的一尊佛祖涅槃像,同时雕刻的还有三士佛像。木雕神龛内还完好保存有明代洪武五年绘制的一组吊唁壁画,十分生动 、形象。同时绘制了南北大殿内的巨幅壁画。可惜的是殿内极为珍贵的金代壁画与三士佛像的头部,在民国十二年被地方乡绅勾结古董商卖给了荷兰。
太阴寺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壁画、雕刻艺术以及佛教历史的珍贵遗产,几经证实太阴寺是国家图书馆,被视为镇馆之宝《赵城金藏》的主要雕印地。

2、景云宫玉皇殿:位于绛县城西南横水镇东灌底村景云中学校园内。景云宫始建于唐代,原先规模宏大,今日仅存主殿玉皇殿一座,其余建筑均已荡然无存。玉皇殿为元代木构,建在低平的阶基上,五间悬山顶,前檐斗拱五铺作,后檐斗拱四铺作,脊槫上留有清康熙四年(1665)的维修题记;柱础为素平的圆础,时代或许早于元代;建筑外观古朴端庄,继承了宋代建筑的秀丽风格。

3、董封戏台:位于绛县安峪镇董封村,初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后历代均有不同程度修缮,清嘉庆四年(1799年)增建三面观抱厦。董封戏台坐南朝北,分前台和后台,砖砌台基,石条压面,高0.9米,面宽、进深均三间,平面近方形,建筑面积102.4平方米,单檐歇山式屋顶。檐口施用粗大的额枋,五铺作双下昂斗栱,当心间施五铺作双抄斗栱,后檐斗栱五铺作双抄。四架椽屋用三柱结构,四椽栿上施月梁式平梁。

4、南柳泰山庙:位于绛县南樊镇南柳村西南约1000米处。始建于元朝,明代和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多次修缮, 现存有正殿、道士房、后土殿、牛龙马王庙、阎王殿、虎头门、圣母殿、火神殿和娘娘殿。正殿脊刹1996年曾失盗,现被追回。南柳泰山庙仍是一个保存比较完整的元、明、清古建筑群。

5、绛县文庙:位于绛县城内振兴西大街文庙路1号,始建于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元,明、清历代分别进行了重修和扩建。现仅存“大成殿”和“明伦堂”。大成殿为元代建筑风格,明伦堂为清代遗构。

6、长春观:位于绛县陈村镇东荆下村,创建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历代均有修缮。现仅存元代建筑玉皇殿和清代建筑三清殿。玉皇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施四根粗木柱,木柱上承粗圆木通额,通额上施斗栱五铺作双下昂,补间施一朵。大殿结构简洁,用材硕大,具有典型的元代建筑特色。

7、南樊石牌坊及碑亭:位于绛县南樊镇西堡村,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是时任山东盐运滨乐分司司运的贾宗洛奉圣旨旌表为其祖母诰封中宪大夫贾凝端继妻李恭人所建的节孝牌坊。牌坊为石质仿木构结构,南北向,双面六柱五门三重檐,高12米,阔8.50米。正门两端各开二合八字门,两面的石条台基各长4.63米,宽2.23米,高1米。牌坊上雕“圣旨”和“旌表”石匾,从基座到顶部均浮雕走兽、花卉、人物。牌坊夹杆石为圆雕石狮,其额枋,斗拱,阑额等部位,有内容多样,形式多样的石雕装饰,基本反映并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石雕工艺。右侧附设石碑楼一座,内有石碑15通,碑文均刻于各种石雕艺术造型内,书体有真、草、隶、篆,并配有线刻图案、花卉,雕工、书法俱佳,保存完整。

8、乔寺碑楼:位于绛县东山底乡乔寺村,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73年),为功德碑楼,是周氏家族为资政大夫周万钟所建的功德碑楼。坐北朝南,单体建筑,平面长方形,碑楼石砌台基长17米,宽2.60米,高1.50米,楼身约高15米。楼身六间,单檐歇山顶。正面五碑室七通碑,序由乙未科探花乔晋芳撰,每室之间有通柱石雕对联,上嵌石匾额,楼体上部四面均为仿木斗栱砖雕,三踩单翘,龙形耍头,有椽飞,并雕有人物、花卉。保存完整。
9、横北倗国墓地:位于绛县县城以西约11公里的横水镇横北村北约1000米处。墓地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75米,面积约35000平方米。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持进行了大面积发掘。共发掘墓葬1326座,其中西周早期偏晚一直到西周晚期墓葬1299座。在发掘区域内共发现西周时期的车马坑或马坑35座。出土文物有带有“倗伯”铭文的青铜器和先秦史籍《周礼》中记载的“荒帷”。以及大量的鼎、簋、甗、盘、盉、鬲、盆、觚、爵、觯、尊、壶、卣、方彝、钟等青铜礼乐器,鬲、罐、豆、盆、簋、尊、壶、瓮、瓿、杯等陶器,豆、壶、瓿等原始瓷器,漆器、玉石器、蚌贝器、串饰、骨器、铜车马器、铜饰件、铜兵器(戈、矛、镞)等。
10、周家庄遗址:位于山西绛县横水镇周家庄、崔村之间。遗址总面积约500万平方米,是一处以龙山时代遗存为主(分布面积约450万平方米),兼有仰韶、庙底沟二期、二里头、二里岗、东周等时期遗存的大型遗址。东周遗存的具体时代多为战国,仅见少量春秋晚期遗存。遗迹种类以灰坑、房址、瓮棺葬为主。灰坑包括袋形坑、锅底状灰坑、不规则形灰坑等种类;房址仅残存白灰面;瓮棺葬与典型晋文化者无异。出土许多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