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古称蒲坂,又称智邑。永济扼蒲津关口,当秦晋要道,是古河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永济在南北朝时期隶属于泰州、蒲州,唐朝两建中都,蒲州成为六大雄城之一。清雍正年间设置永济县名。1994年1月,撤县设市。永济人文荟萃,唐多文士,宋多画家,明多官员,清多艺人;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处。

1、栖岩寺塔林:位于永济市朝阳镇下寺村东北5公里, 栖岩寺,初名灵居寺,始建于北周建德年间(572-578年),隋仁寿元年(601年)改为今名。宋代以后各代屡有修建,于山巅,山腰,山上分别置有上、中、下三寺。惜毁于抗日战争期间,唯仁寿二年所立舍利塔铭碑(现存市博物馆)及四十多座砖塔尚存。
现遗存唐天宝十三年(754年)建《智通禅师塔》一座,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建禅师塔一座,宋代六角五级密檐式舍利塔一座,元、明、清建禅师塔三十多座。除宋代舍利塔保存尚好外,其余诸塔损毁严重,大部分塔铭和构件遗失。2016年当地政府对塔群进行了清理修缮。

2、普救寺莺莺塔:位于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普救寺内,为方形十三级密檐式塔,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
该塔通高36.76米,砖砌方形塔基。一层塔身南侧辟门,门内辟方形塔室,八角形叠涩顶,顶部有洞通上层,塔内中空,二至九层砌有盘旋甬道,便于登塔,但六层不能直通七层,须下至五层方能登至七层,九层以上为实心,其余三面辟龛。二层以上塔身各层辟真假相间拱门,叠涩出檐,攒尖式塔顶。古塔形制古朴端庄,造型简洁清秀,外观高耸挺拔。结构上保存了唐塔的一些特点和风格。
普救寺莺莺塔与北京天坛回音壁、四川石琴、河南蛤蟆塔同属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以莺莺塔声学效应最为显著),又与法国巴黎钟塔、意大利比萨斜塔、摩洛哥的香塔、匈牙利的音乐塔及缅甸的摇头塔等同称“世界八大奇塔”。

3、万固寺:位于永济市西南向15华里处的条山北麓,万固寺原本也是河东名刹,有“中条第一禅林”之称。明嘉靖年的一场大地震给万固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今日遗存为万历年间重修后的产物。寺内现存建筑包括药师洞、多宝佛塔和无量殿。
多宝佛塔位于寺院的中心,在中轴线建筑药师洞和无量殿之间。塔为平面八边形十三级楼阁式砖塔,建于明万历年间。
无量殿是一座二层的砖砌无梁殿,重建于万历二十八年。由倚柱分隔为三开间,各自辟门。门上方各有“极乐世界”、“慈济无方”和“寂光圆照”的砖雕匾额。
无量殿底层室内两侧有楼梯通向二层。二层外有平台,两端为八字影壁,壁心为砖雕盘龙。各处遍布砖雕,雕刻十分细腻精致。殿内的三间顶上都是穹窿式的砖雕藻井,层层斗拱,繁简有致。仰面而观,令人目眩。
无量殿的修造者为明代高僧妙峰大师。这位高僧是一位建筑大师,留下作品无数。除了万固寺,其它最知名者还包括:五台山显通寺铜殿、太原永祚寺宣文塔和大雄宝殿、宁武县宁化万佛洞等等。

4、扁鹊庙:位于永济市虞乡镇清华村东,现有建筑:山门、东西廊房、扁鹊献殿、扁鹊正殿、药王台、扁鹊祠、观音殿、财神殿等。院内古木森森,经幡飘逸,石人肃穆,石兽威风。
慈禧太后在西逃之际,路经扁鹊庙,看到庙内香客云集,便进庙拜竭,并题有“岁岁平安,光洒人间’’两块匾额。

5、董村戏台:位于永济市卿头镇董村,戏台创建于元至治二年(1322年),清乾隆十六年(1761年)、嘉庆二十年(1819年)两次重修。戏台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下有石砌台阶,高1.3米,东西长11.4米,南北宽11.4米,台上建筑分前后台,前台宽4米,后台宽2.6米。檐下斗栱五铺作双下昂,当心间出45度斜栱。前台中央悬光绪二年“遏云楼”木匾一块。

6、东姚温牌坊:位于永济市城西街道东姚温村西200米,一座是清乾隆四十年(1775)建的砖坊,一座是明崇祯元年(1628)建的石坊,一东一西,遥相呼应,这是为两位妇女而建造的节孝坊,永济县志记载:监生孟挺之妻王氏年二十二岁夫亡于归僅二载守节四十九年,乾隆三十八年旌 出嫁仅仅两年丈夫就去世了。二十二加四十九,这位节妇活了七十一岁,被朝廷旌表后两年,她的家人为她建了这座砖坊节孝牌坊。石坊的主人是“蒲州故民卫武妻张氏”。

7、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位于永济市西约13公里处黄河之滨·蒲津渡是历史上的著名古渡口,河桥始建于春秋时期鲁昭公元年(前541年),唐开元十二年(724年)改建为铁索连舟固定式曲浮桥。1988年明确了遗址的方位,1989年出土了唐代系缆固桥的铁牛,1991年3月进行全面发掘,出土的遗物有铁人,铁山,铁墩等。
蒲州古城则是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所封中都的所在地,以后金、元、明、清各朝均有重修。唐代蒲州城(外城)周长约5700米,明代蒲州城(内城)周长约5400米。明代蒲州城砖砌城墙保存完好,东、南、西、北四座城门都保存较好。
8、解梁故城:位于永济市开张镇古城村四周,解梁古城是东周列国时期智氏最为兴盛时建造的,1984年地方考古人员考察古城遗迹,测得城墙高在13-15米左右,城周长6.45公里,共三门九口,即三个大门九个小门。墙体下宽15米、上宽5米。
智伯(?-前453),名瑶,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智伯的封地在解梁(今永济古城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