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的政治见解,是以复古为革新的。他希望“天下”能恢复武王周公时代的旧观,他对西周盛世的一切文物典章,除了若干小节加以修正外,可以说是全盘接受的。
达到这种政治理想的第一要务,便是“正名”。他的意思是,无论贵族或平民都应安守旧分,以使名实相符:僭越的诸侯、大夫、家臣,甚至不安分的平民,都应受到制裁,以期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界。他似乎尤其厌恶僭越的氏室,对季氏和齐国的田氏,均深表不满。他认为如果不正名,一切的政事都无法上轨道。刑罚与教育也都将无法推行,结果人民将无所适从。
此外,他主张把仁扩充到政治上去,以爱民为政治的目的。靠法律来维持的政治不是最高水准的政治;必须要在法律以外,加上道德的教化。换句话说,政治不完全建立在法律之上,而主要建立在德教之上;法律只是在德教无法施行时不得已而用的东西。他认为“拿政令指导人民,拿刑法划一他们的行动,这只能使人民不敢犯法,但不能使他们知道羞耻;拿道德指导人民,拿礼节划一他们的行为,则人民不但知耻,还会越变越好”。
![]()
孔子德教的内容是什么呢?大体说来有两端:一是礼,使社会养成谦恭忍让的风气,以避免纷争。二是孝,使人民对父母能谨慎的送终,对祖先虔诚的祭祀,则他们的德行自然趋向仁厚,国家社会的基础也自然巩固。同时他认为在位者,更应首务修德,以为人民的表率。
一个国家的政治,在他看来,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即是有足够的粮食,足够的兵
和受人民信仰的政府,而第三个条件最为重要。一个政府,只要人民信仰它,即使是无兵无食,仍然可以站得住。此外,他认为国家的财富,不怕寡少,只怕不平均,人民的生活,不怕贫苦,只怕他们的生活不能安定。
对国际政治,孔子是推崇霸道的,霸道在当时并没有坏的意思。他盛赞管仲相桓公时所建的尊王攘夷事业,认为他是诸夏的救星。在他的时代,连管仲一类的人都不可得,所以他有这种想法,是很自然的。但他仍本着“正名”的原则,对管仲若干违反名分的地方,加以严厉的批评。
![]()
大体说来,孔子的政治理想,对内是整饬纪纲,对外是攘逐夷狄,把不上轨道的世界,带回西周的盛世去。
孔子的最大抱负在政治,但他的政治活动是失败的。他的最大成就在教育,在这方
面,他给予后世绝大的影响。
孔子是大量而有系统地传播贵族学术到民间来的第一人,他把贵族宗庙里的知识变换成人类社会共有共享的学术事业。在他以前,儒者是贵族的寄生者,到他首先提倡“有教无类”,不分阶级,一律施教。他的弟子现有事迹可考者,大都出身贫贱,如颜渊,闵子骞、子贡、子路、有若、原思、子张等以贵族来求学的,则只有孟懿子、南宫敬叔等少数的几位。这种教育态度,不但是后来学术平民化的开端,也是后来“布衣卿相”局面的根源。

【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感谢大家的阅读,你的阅读是对小编的鼓励,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小手轻移点一下右下角,点“ 好 看 ”,谢谢对小编的支持,小编一定每天给你们带来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