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每日论语|悟道法师主讲 第336集2019.10.24

每日论语|悟道法师主讲 第336集2019.10.24

阅读量:3752072 2019-10-24




每日论语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三三六集)  2019/10/24  台湾  档名:WD20-037-0336
  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雪庐老人的《论语讲记》,〈子路篇〉第五章。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注解》谁讲的对,吾也不敢说,唯有孔子或记载的弟子说的可以根据,否则都不可靠。汉儒以训诂注经,毛病少、错误少。”在这章书,一开头雪庐老人讲,历代注解《论语》这章书的说法都不同。注解是谁讲的对,雪庐老人说他也不敢说,不敢说到底是谁对谁错,唯有孔子他本人,或者记载的弟子说的可以根据,否则都不可靠。再举出汉儒训诂注解经典,注解这个经文,毛病少、错误少。
  “古时治理国家,有治内与治外。治内政,平素用礼乐刑政,虽然国家乱,也讲礼乐,这是对君子。礼乐行不通才用政治,再为刑罚。总离不开礼乐,礼乐是全国的风俗、风气,百姓的事。从前没有报纸,大家唱歌说出心事,诗人将百姓所唱编成文词、编成音乐,各地方的风俗人情就知道了。国家的采诗官采去,便知哪一国的风俗好,政治能保持;哪一处不好,就要改善政治。”“《诗经》就是今天的报纸。诗人不直说,说比喻,不伤忠厚。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心生警惕。”这是古时候《诗经》,就像今天报纸。诗人不直说,用比喻,这样不伤忠厚。说的人没罪,听的人要提起警戒。“到孔子时已不采诗了”,到了孔子那个时候,国家已经不再去采取各地的诗了。“所以孔子作《春秋》,《春秋》比《诗》讲得明显,但还算温和,故云:诗亡然后《春秋》作。”没有人作诗,没有人采诗,诗没有了,然后孔子才作《春秋》。“这是内政”,内部的政治。
  “若办外交,诗就像格言。派出去办外交的人,只教他去办什么事,至于要说什么话就不谈了,为什么呢?因为说话全由办外交者做主,不能事前教,二人问答不能一定。但是若懂各国政治、格言,临时就可以变化,能说出诗来压住对方就行了。所以内政外交都不离诗。”“今日无诗,以外国诗为诗”,今天我们自己中国没有诗了,都是以外国的诗为诗。“不但没有诗,也算不上谣言,只是梦呓而已。”现在不但没有诗,也算不上谣言,好像讲梦话而已。“今日无诗,各地却很兴唱歌,这与诗相同。但是今日的歌曲,乃是淫乱风俗,亡国之道。”所以现在的歌曲,有人唱了那种淫乱歌曲,现在很多年轻人,听说也有听了那个歌就去自杀了,爱也爱不到,就去自杀了。这是淫乱风俗,亡国之道。
  ‘子曰:诵诗三百。’
  “孔子说那时只要是读书人,必得念诗。儒家学问,包括天地人。地道敏树,地要紧在长植物,五谷是植物,不能天天吃肉,更不能吃金子。天道敏时,人道敏政,人必须有政治维系人群社会。宗教不能维系群体社会,宗教只劝人为善,不讲刑罚,是另一种作用。政在礼乐上,行不通才用政,再不行才用刑”,用刑罚,“所以从前求学没有不念诗的读书人,如今日的念报纸。”
  “《诗》三百,有人说《诗》原有三千,孔子删为三百首。又有反对者,吾考查不出来。”这个说法,雪庐老人说他考查不出来,到底是不是这样。“此云诵诗三百,吾就主张诗有三百。”《论语》这里讲,诵诗三百,雪庐老人就主张,诗就是有三百首。“如今的《诗经》三百多首(三百零五篇),孔子所编定的。《诗经》不是法律、宪法,这是礼乐、风俗的原则。”
  ‘授之以政,不达。’
  “出来做官,治理百姓,必得博学以文,约之以礼,要会三百余首诗。百姓人人都须要学礼。给你办政治,你办不通,连礼也不懂。中国人不能忘本,先祭太庙、祖宗,然后祭天,什么缘故呢?例如祭水,先祭河,然后祭海,不忘本的缘故。因为百川汇海,河是源流、根本;海虽大,河是本。太庙是祖宗,先有祖,再祭天。”所以要先祭祖先、祖宗,再祭天。“会三百首诗,政治必须能办,这是对内”,对内政。
  ‘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若对外”,对外国,办外交,“使于四方”。“人提问题若不能对答,不能办外交”,外国的人提出问题,若不能对答,这样就不能办外交。“专对,对答有专门法,言语不能多,没有余闲时间。”所以言语不能太多,这也是有专门法,我们现在讲专业,专业的外交辞令。说太多,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讲重要的,重点。“说有说无都可以,话说好了就为国争光,话说坏了便留下国耻。”这个很关键,跟外国交往,话说好了就为国争光,为国家争光荣;话说坏了就留下国耻,国家的耻辱。“如齐臣出使楚国,楚王请齐使上三重台,齐使说:尧阶三尺,茅茨不剪。我们国的国君不忍建三重台,民为邦本,怕对不起百姓。”
  ‘虽多,亦奚以为。’
  “出来办外交,也说不出好话来,念得再多诗,有什么用处呢?如齐景公派使晏子到楚,楚王赐橘,晏子连皮吃下去,楚人大笑。晏子说:臣闻之,赐人主前者,瓜桃不削,橘柚不剖,今万乘无教,臣不敢剖,然臣非不知也。”这是齐使,齐景公派使晏子到楚国,有这段公案。
  “同学们!提起精神,既往不咎,来者犹可为也。办事最难,看器识、看见识!”办事不容易,雪庐老人鼓励同学,大家提起精神,过去错了就不追究了;来者犹可为,未来我们还可以再把它做好。办事最难,要看器识、看见识。
  好,这章书我们就学习到这里。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正體字
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三六集)  2019/10/24  台灣  檔名:WD20-037-0336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子路篇〉第五章。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注解》誰講的對,吾也不敢說,唯有孔子或記載的弟子說的可以根據,否則都不可靠。漢儒以訓詁注經,毛病少、錯誤少。」在這章書,一開頭雪廬老人講,歷代注解《論語》這章書的說法都不同。注解是誰講的對,雪廬老人說他也不敢說,不敢說到底是誰對誰錯,唯有孔子他本人,或者記載的弟子說的可以根據,否則都不可靠。再舉出漢儒訓詁注解經典,注解這個經文,毛病少、錯誤少。
  「古時治理國家,有治內與治外。治內政,平素用禮樂刑政,雖然國家亂,也講禮樂,這是對君子。禮樂行不通才用政治,再為刑罰。總離不開禮樂,禮樂是全國的風俗、風氣,百姓的事。從前沒有報紙,大家唱歌說出心事,詩人將百姓所唱編成文詞、編成音樂,各地方的風俗人情就知道了。國家的采詩官采去,便知哪一國的風俗好,政治能保持;哪一處不好,就要改善政治。」「《詩經》就是今天的報紙。詩人不直說,說比喻,不傷忠厚。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心生警惕。」這是古時候《詩經》,就像今天報紙。詩人不直說,用比喻,這樣不傷忠厚。說的人沒罪,聽的人要提起警戒。「到孔子時已不采詩了」,到了孔子那個時候,國家已經不再去採取各地的詩了。「所以孔子作《春秋》,《春秋》比《詩》講得明顯,但還算溫和,故云:詩亡然後《春秋》作。」沒有人作詩,沒有人采詩,詩沒有了,然後孔子才作《春秋》。「這是內政」,內部的政治。
  「若辦外交,詩就像格言。派出去辦外交的人,只教他去辦什麼事,至於要說什麼話就不談了,為什麼呢?因為說話全由辦外交者做主,不能事前教,二人問答不能一定。但是若懂各國政治、格言,臨時就可以變化,能說出詩來壓住對方就行了。所以內政外交都不離詩。」「今日無詩,以外國詩為詩」,今天我們自己中國沒有詩了,都是以外國的詩為詩。「不但沒有詩,也算不上謠言,只是夢囈而已。」現在不但沒有詩,也算不上謠言,好像講夢話而已。「今日無詩,各地卻很興唱歌,這與詩相同。但是今日的歌曲,乃是淫亂風俗,亡國之道。」所以現在的歌曲,有人唱了那種淫亂歌曲,現在很多年輕人,聽說也有聽了那個歌就去自殺了,愛也愛不到,就去自殺了。這是淫亂風俗,亡國之道。
  『子曰:誦詩三百。』
  「孔子說那時只要是讀書人,必得念詩。儒家學問,包括天地人。地道敏樹,地要緊在長植物,五穀是植物,不能天天吃肉,更不能吃金子。天道敏時,人道敏政,人必須有政治維繫人群社會。宗教不能維繫群體社會,宗教只勸人為善,不講刑罰,是另一種作用。政在禮樂上,行不通才用政,再不行才用刑」,用刑罰,「所以從前求學沒有不念詩的讀書人,如今日的念報紙。」
  「《詩》三百,有人說《詩》原有三千,孔子刪為三百首。又有反對者,吾考查不出來。」這個說法,雪廬老人說他考查不出來,到底是不是這樣。「此云誦詩三百,吾就主張詩有三百。」《論語》這裡講,誦詩三百,雪廬老人就主張,詩就是有三百首。「如今的《詩經》三百多首(三百零五篇),孔子所編定的。《詩經》不是法律、憲法,這是禮樂、風俗的原則。」
  『授之以政,不達。』
  「出來做官,治理百姓,必得博學以文,約之以禮,要會三百餘首詩。百姓人人都須要學禮。給你辦政治,你辦不通,連禮也不懂。中國人不能忘本,先祭太廟、祖宗,然後祭天,什麼緣故呢?例如祭水,先祭河,然後祭海,不忘本的緣故。因為百川匯海,河是源流、根本;海雖大,河是本。太廟是祖宗,先有祖,再祭天。」所以要先祭祖先、祖宗,再祭天。「會三百首詩,政治必須能辦,這是對內」,對內政。
  『使於四方,不能專對。』
  「若對外」,對外國,辦外交,「使於四方」。「人提問題若不能對答,不能辦外交」,外國的人提出問題,若不能對答,這樣就不能辦外交。「專對,對答有專門法,言語不能多,沒有餘閒時間。」所以言語不能太多,這也是有專門法,我們現在講專業,專業的外交辭令。說太多,沒有那麼多時間,所以講重要的,重點。「說有說無都可以,話說好了就為國爭光,話說壞了便留下國恥。」這個很關鍵,跟外國交往,話說好了就為國爭光,為國家爭光榮;話說壞了就留下國恥,國家的恥辱。「如齊臣出使楚國,楚王請齊使上三重台,齊使說:堯階三尺,茅茨不剪。我們國的國君不忍建三重台,民為邦本,怕對不起百姓。」
  『雖多,亦奚以為。』
  「出來辦外交,也說不出好話來,念得再多詩,有什麼用處呢?如齊景公派使晏子到楚,楚王賜橘,晏子連皮吃下去,楚人大笑。晏子說:臣聞之,賜人主前者,瓜桃不削,橘柚不剖,今萬乘無教,臣不敢剖,然臣非不知也。」這是齊使,齊景公派使晏子到楚國,有這段公案。
  「同學們!提起精神,既往不咎,來者猶可為也。辦事最難,看器識、看見識!」辦事不容易,雪廬老人鼓勵同學,大家提起精神,過去錯了就不追究了;來者猶可為,未來我們還可以再把它做好。辦事最難,要看器識、看見識。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每日論語》專欄
长按二维码,点选“识别二維碼”前往


淨空法師專集網:http://www.amtb.tw/
淨空法師專集鏡像站:http://www.amtb.cn/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amtbtw/
LOFTER:http://amtbtw.lofter.com/
優酷:http://i.youku.com/amtbhz
微信号:amtbhz

长按左图,点选“识别二維碼”
即可连结至专集网微信主页关注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