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脱贫攻坚进行时|吉林市以扎实举措促进扶贫产业项目规模化实体化市场化

脱贫攻坚进行时|吉林市以扎实举措促进扶贫产业项目规模化实体化市场化

阅读量:3792057 2019-10-25


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吉林市历经近四年的实践,发展建设各类扶贫产业项目537个,其中贫困村孕育孵化产业项目224个,有效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一些辐射带动性强的优质产业还让众多贫困户享受到了“飞来的红利”。

坚持扩总量,实现扶贫产业项目规模化
脱贫攻坚战初始时期,吉林市许多贫困村没有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或一片空白或有产业项目但规模小、收益少。在脱贫攻坚初期,该市把发展产业扶贫作为重点,通过脱贫攻坚“智囊团”论证、包保帮扶部门助力、扶贫资金投入等多种手段集中上项目,兴产业,解决了贫困村的产业短板,实现了扶贫产业“无中生有”,“有中变大”,“好中变强”。
开展“携手扶贫”行动,通过“企业带动”建设一批。以“龙头企业+金融+贫困村”、“富裕村+金融+贫困村”、“公司+金融+贫困户”三种模式,发挥企业带动和金融支持力量,由龙头企业带着项目入村,贫困村和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权益入股等方式“携手”上项目。活动开展两年来,已有24家企业(其中有14个龙头企业)与62个贫困村携手,携手发展项目23个。
开展“包保帮扶”行动,通过帮扶资金建设一批。在包保帮扶工作中建立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捆绑式”帮扶机制,将产业扶贫作为各级包保部门重要职责,通过发挥企事业单位的资金优势给予支持,集中规划建设了一批产业项目。
推广“党群联建扶贫田”模式,通过流转和调整建设一批。为积极探索“插花村”居住贫困户脱贫的有效途径,在磐石市创建了“党群联建扶贫田”的新模式,由村党组织牵头,通过承租土地、引进龙头企业订单合作、组织党员义务献工,带领贫困户开展特色种养殖项目。现已发展“扶贫田”750多公顷,这一模式已在全市广泛推开。
开展“百企帮百村”和“光彩行动”,通过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一批。市委统战部和市工商联积极组织开展“百企帮百村”、“光彩行动”等活动,组织民营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等通过入股、合作、帮销等形式,共为105个村指导谋划推进项目113个,落地达产24个。
鼓励群众自主创业,自主创建一批。为全面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通过创业致富培训,提升他们的创业本领和技能,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以“小买卖、小庭院、小养殖、小作坊”多途径发展自主创业项目,建设扶贫车间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目前,吉林市共发展扶贫车间4个,吸纳贫困户就业231人。

转型调结构,实现产业项目实体化
    
为了解贫困村项目规模小、产业链短、风险性高等现实问题,吉林市实施了“产业转型提升”工程,通过“五转型”促进扶贫产业项目向着可持续发展态势。
向全产业链模式转型。目前全市扶贫产业已经形成了新能源、果蔬棚膜、生态养殖、食用菌、中药材种植五类主导产业。其中,舒兰市德生牧业公司与7个贫困村合股饲养,肉鸡出栏已突破540万只,2954名贫困人口受益。企业负责产业的前期鸡雏,阶段技术和后期销售,村里负责中间的饲养,回收期,村里明确自己的产业角色定位,无风险地稳定获得收入。

向“企业+”模式转型。围绕企业提供原材料,发展产业项目,形成磐石市的辣椒、桦甸市的酸菜、永吉县的果蔬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的模式。使贫困村、贫困户的项目都围绕企业进行运转,企业让种什么就种什么,让种多少就种多少,围着企业转,跟着企业干,依托企业获得收益。
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吉林市打造了17个乡村旅游扶贫产业村,蛟河市漂河镇富江花海旅游区被评为全国“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舒兰市二合村、蛟河市庆岭村、桦甸市常山镇兴隆花海等乡村旅游品牌都与带动贫困户脱贫连接起来,不仅有了一二产,还加大发展了三产。
向“合作社+”模式转型。永吉县兴隆村建立了全省第一个以贫困户土地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使土地变股金。该项目占地面积11.2公顷,建成集中连片棚膜74栋。其中冷棚64栋,日光温室10栋。项目自建成运行以来累计收益124.5万元,其中村集体获益11万元。
向实体化转型。有产业优势的贫困村从单纯的一产种养业,向二产农产品加工业转移。龙潭区江北乡棋盘村在磐石市石嘴镇永丰村成立永丰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绿色水稻种植项目和笨榨豆油等项目。绿色水稻种植项目由永丰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统一流转永丰村土地,使用棋盘农业集团公司满族乌拉等知名品牌,开展定向种植和销售。
持续抓收益,带贫益贫成效全面提升
由于脱贫产业的持续发展,贫困村和贫困户受了益,尝到了甜头。贫困村、贫困户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促使企业受益增加,产业项目“遍地开花”,向着“规模大、收益稳、覆盖广”的目标不断进位提升。
促进了扶贫项目提质:形成一批“规模大”的项目。把零散分布的项目,与大型龙头企业“联姻”起来,通过“整县带动”模式,扩大项目规模,蛟河市依托“华兰德”冰葡项目,建设了“千亩葡萄扶贫产业园”项目;永吉县依托宇丰米业,把贫困村的水稻种植融入“万亩水稻产业园”。
形成一批“收益稳”的项目。舒兰市依托德生牧业,提倡“一只鸡挣一元”的理念,每年即使企业亏损,也会保证贫困户无风险、稳收益。
形成一批“覆盖广”项目。舒兰市光伏产业已实现了80兆瓦的跨县(市)县关联,是我省率先达到全市覆盖的地区。吉林黑毛牛集团依托黑牛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收益分红已跨区域覆盖我市多个县(市)区的贫困户,同时提供贫困户就业岗位与致富机会,目前,共有170多户贫困户得到帮扶。
促进了贫困村(户)收益增加:吉林市共有109个贫困村,贫困村收入消灭了空白村,已有11个贫困村年集体收入超过20万,个别村超过50万。
从分红角度,每户贫困户每年都能获得产业分红,全市已覆盖21213户。舒兰市80兆瓦光伏项目实施“跨县(区)关联”后,虽然有的村没有发展光伏项目,但也能接受光伏项目的收益辐射,有5998户舒兰市以外的贫困户喜获“飞来的红利”。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