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两岸第一次握手,台湾的特使是谁?

两岸第一次握手,台湾的特使是谁?

阅读量:3799828 2019-10-26





封面配图|第一次「汪辜会谈」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率领的台湾各界人士参访团时强调,大道之行、人心所向,势不可挡。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足够的能力,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定不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希望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扩大深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同胞亲情福祉,在新时代携手同心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
什么是「九二共识」?1992 年 10 月底至 12 月初, 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举行会谈,会谈后又通过数次函电往来,最终形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九二共识」的精髓是求同存异。
1993 年 4 月 27 日至 30 日,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在祖国大陆一年多来的积极推动下,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正式举行第一次「汪辜会谈」。这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在长期隔绝之后的首度正式接触,是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98 年 10 月 14 日,受海协会邀请的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赴上海、北京的「参访」活动终于成行。辜先生是近五十年来第一位踏足祖国大陆的由台湾当局正式授权的代表,祖国大陆对此次参访十分重视,并给予很高的礼遇,江泽民总书记、钱其琛副总理分别会见辜先生一行,这是海峡两岸自 1949 年以来最高级别的公开接触。10 月 15 日,辜振甫与海协会长汪道涵会面,这是两岸两会自 1995 年 6 月中断商谈以来的首次高层对话,是汪道涵先生和辜振甫先生 1993 年新加坡会谈之后的第二次握手。

第二次「汪辜会谈」
辜振甫(1917.1.6-2005.1.3),祖籍福建惠安,台湾彰化出生,知名企业家,首任「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董事长。
辜振甫的一生中,第一次遇到意想不到的情景是:20 岁刚过,1937 年 12 月,在日本治病的父亲,72 岁的辜显荣突然把他召去。病床旁,他听到父亲在昏迷中也不住念叨:经商难,经商难啊。醒来后,从枕头下摸索出一张纸,郑重交到辜振甫手中:「这可是我留给你的全部希望啊」,从此进入弥留状态,不久去世。
那张纸是他父亲清醒时亲笔写下的一份遗嘱。上面依次写明八子四女的名字,所有儿女都分享了一笔数目不菲的财产,而留给辜振甫的格外突出:一共七家产业,大多都是父亲在商场拼争中最主要的产业。辜振甫本来是想读完大学政治系然后去做研究,现在必须重新考虑——如何接受父亲的重托,打理好一大堆完全陌生的产业?
辜振甫从小就显示出聪明天性,他父亲特地请了本家私塾先生做家教,一直到十一岁。私塾先生为他起了「公亮」为字,意思是效仿三国时期英雄人物公瑾(周瑜)和诸葛亮。但他的父亲和他自己,原来都没想过,将来要他继承家业经营商业。父亲的临危决策,改变了他的人生。
他赶紧行动。先找了一位可靠能干的员工做主要企业的董事长,又找了父亲长期培养的职业经理人做企业集团的董事长,然后,放心地再赴日本,读财政和经济管理,还到日本企业打工实习,从知识和实操,全面恶补经商办企业的本领。
三年后从日本回来,辜振甫立即对「设备陈旧、效率过低」的企业现状进行改革,同时敏锐地发现了商机,新设立「大和物产」,大量开垦荒地,开发地产业务,还广为开发林业,大和物产开办的当年,以加工粮米、采集山货和出卖甘蔗等为主业,立竿见影收回了当年所投入的全部成本,而且略有盈余。第二年秋天,辜振甫的新物业盈利万金,成为高出辜显荣留给他那七家产业总利润几倍的特殊产业。

《乔家大院》|临危受命,接掌家业,颇多不易
如果不是后来的一件飞来横祸,将辜振甫打入了监狱,也许他的产业在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就足以使他发展成为台湾的商界首富。俗话说好事多磨,物极必反,也许正因为辜振甫在最初经商之路过于顺畅,所以不久他的商途上突然刮起一股足以毁灭其前程的飓风。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这时有坏人诬陷辜振甫涉嫌台独活动,被台湾警备司令部关在特别监狱。1946 年 7 月 29 日上午,军事法庭公开宣判说是「共同阴谋窃取国土」,判处辜振甫有期徒刑两年零两个月。坐牢一年零七个月之后,1947 年 2 月 19 日,差点自杀的辜振甫,在朋友们的多方周旋下,终于提前获释。
有两位女性,在辜振甫的生活中起了导师的作用。一位是他的母亲查娴。他母亲原本是辜显荣一位太太的陪嫁丫环,成为新太太后生下了辜家第五个儿子辜振甫。查氏教育辜振甫从小就刻苦求学,告诉他家族的真实历史,鼓励他成为自食其力的人。辜振甫继承父亲遗产后,母亲鼓励他一面读书一面经营好产业。辜振甫曾经根据母亲的安排,多次到香港避难,还到祖国大陆游历。后来陷入囹圄之灾,也因未听母亲的劝阻而自行其是。幸亏母亲通过各方关系帮助,才得以走出这个巨大的困境。
另一位是他的夫人严倬云。辜振甫的夫人是清末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的孙女,在上海读教育系,后来到台湾一中学教语文和历史课,与辜振甫认识后互相倾慕,1949 年结为夫妇,婚后育有三子三女。

《远大前程》|大变动之际,困难尤为考验人
此时正处于台湾社会大变动之中。国民党败退到台湾不久,就将眼睛盯住了辜振甫等有实力的地主,以各种各样的借口,让他们交出手里惨淡经营多年的土地,想以此来安抚台湾日益高涨的民众反抗。而像辜振甫这样既有地产也有商产的大商家,则是首当其冲。严倬云正是看到辜振甫处于新的困境之中,所以才决定嫁给他,以便与他共同渡过困难的时光。
1949 年时,辜氏家族拥有的土地占台湾省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如果他在这次由国民党发动的「耕者有其田」的改革中顽抗下去,他可能还会再做一回囚徒。
这时他的夫人劝道:你本来就是个商人,为什么却偏要背着一个地主的包袱放不下呢?国民党现在虽然强迫地主们将土地交出来,可是又不是无偿交,他们不是说将台湾的纸业、农林、矿藏和水泥这四种大的产业都由公营转为民营吗?这对于你将来成为台湾最大的商家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啊。你不妨设想一下,你一万多公顷的田产,能得到多少股票,作为你安身立命的本钱,谁还敢小瞧你呀?辜振甫听闻夫人一席话,豁然开朗。
辜振甫主动交出所有田产的举动,立刻在台湾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国民党高层领导人也因为辜振甫顺应潮流的明智之举,把他当成了推行这种土地政策的楷模。辜振甫不但转危为安,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荣耀。国民党当局见辜振甫一下子将万余公顷的土地全部上交,马上就任命他为「台湾农林公司总监察人」,小官帽儿虽然不太显赫,在当时很多人眼里也算殊荣。

《纵横四海》|有舍才有得,政治、经济莫不如此
1954 年,辜振甫开始以「经济部顾问」的身份,在台湾政商两界重新开始经营。10 月,受到台湾第二号人物陈诚接见,稍后当选为最大民营企业「台湾水泥」常务董事。1955 年秋天,受陈诚委派前往瑞士日内瓦参加国际劳工会议,完成了指定的议程,包括减免国民党的会费等许多国民党外交官费尽心机无法办到的事情。
1956 年除夕,辜振甫这个经商为业的人,一个被国民党一上岛就下令逮捕判刑的囚犯,现在受到了蒋介石的召见。蒋让他坐在自己与陈诚中间的那张椅子上,说希望辜振甫经商有成,还对陈诚说,「辞修,既然你说辜振甫是一个有经商才干的精英,那么你就应该放手栽培他嘛。要鼎力支持他,让他的产业越做越大,将来成为台湾最有前景的集团公司和龙头企业嘛。」1959 年,辜振甫升任台湾水泥公司董事长。到 20 世纪 60 年代,辜振甫已经跻身国民党「中委」行列。这时,台湾经济快速发展的 20 年开始了。
台湾学者黄宗昊有这样的分析:
国民党政权从 1949 年开始到 1980 年代中期展开民主化为止,在台湾进行长达 30 余年的威权统治时期。经济上运作的重心是官僚资本和国营企业,也大力扶植民营企业,国家和民营企业间逐渐形成侍从主义的政商关系。许多大型企业集团能够兴起都渊源于此时的扶植,如上海帮(远东集团)、台南帮(统一集团)、台泥的辜振甫和台塑的王永庆等,成为垄断台湾市场的主要势力。大批的中小企业兴起较晚。许多担任(工商总会、商业总会和工商协进会等统合组织)理事长的企业家会被整合进国民党担任「中常委」,反映出的是垄断体系内政治菁英与企业菁英间复杂的权力与利益网络。
1981 年,不轻易重用商人的蒋经国完成了对辜振甫的考察,采纳了俞国华等人的建议,将辜振甫列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人选。蒋经国去世的时候,刚过 70 岁的辜振甫被聘为「国策顾问」,1991 年又被聘为「资政」,时人称之为台湾「头号红顶商人」。但是他一直清高自重,保持商人本色,这也是台湾国民党高层要员们心中所敬畏的。

《当家大掌柜》|商人,也是政治家
1993 年以前,辜振甫在台湾早已遐迩闻名,然而在大陆还鲜为人知。许多关注台湾商界的人士,只知道辜振甫是一位善于经营、精于理财的企业界大亨,至于他如何成为台岛的大企业家却所知甚少。事实上,辜振甫生前亲手创办了市值超过一点二万亿台币的和信企业集团,名列台湾商界前茅。1990 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将辜振甫列为全球 181 位总资产超过千亿美元的富豪之一。辜振甫在商海搏击的同时,还担任了海峡两岸关注的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因「汪辜会谈」而成为重要的历史人物。
1990 年 11 月的一天,在辜家公馆后面的高尔夫球场上,当辜振甫听到自己被任命为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董事长的时候,心头万分激动,他甚至感到比担任「中常委」还重要。面对这份历史重任,他对夫人严倬云说,我要在人生暮年为海峡两岸做点儿好事。人生聚散无常,惟其如此,才能有今天的使命。西方人讲求秩序,但是混乱常在其中,我们东方人却讲乱中有序,也许我们要用东方人特有的方式来解决海峡两岸之间的关系。
1993 年 4 月 27 日,举世闻名的「汪辜会谈」,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海皇大厦举行签字仪式,共同签署了有关两岸关系的协议。这是海峡发展两岸关系、两岸交流秩序化的一座里程碑。
五年之后,1998 年 10 月,辜振甫终于战胜李登辉之流的分裂活动,成功访问祖国大陆。他称,「假如两岸都了解目前是在追求国家和平统一的过程中,那么两岸之间就没有什么不能谈的。」到 2005 年病逝之际,他对自己的这个宏愿一直念念不忘。
戳“阅读原文”一起来充电吧!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