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林谷芳 | 传统文化在台湾, 何去何从? (下)

林谷芳 | 传统文化在台湾, 何去何从? (下)

阅读量:3814102 2019-10-26



超世纪觉醒
这是一个真·佛系的公众号
文化艺术上谈的是历史的传承,有长久的脉络,也才有它美学的积淀。
5
中华传统文化
是台湾的基底
林谷芳认为艺术文化和政治应该分开来看:「我举个例子,毕加索不一定比张大千好,从美学角度来说两者就分属不同的系统,因此在它们之间是没办法比较的,你不能因为对抗中国就说张大千的画比毕加索不好啊,这是两码子事。文化艺术上谈的是历史的传承,有长久的脉络,也才有它美学的积淀,它与一个政权或政体现时现地的行为间,要有个清楚的分际。正如你可以说两岸是不同的政治体,但你不能说两岸的汉人不是系出同源啊,它的相同面毕竟远大于它的相异面。而现在我们就是强调它的相异面,如此也就把自己逼到死胡同,我们所有同的东西都不要,但那是我们的基底啊,你就是在去自己的基底嘛,结果是让我们在当代化上也丧失了竞争力。」
他举文创产业为例说明传统的重要:「没有传统如何能够文创?哪里只是搞个小小创意就行,如果没有密宗的身语意三密加持的变身信仰,怎么会有日本现在的动漫荣景?这是皮卡丘、《火影忍者》背后的底啊。没有密宗的变身信仰,到西方就只是积木堆栈般的《变形金刚》,哪有像神奇宝贝、火影忍者『进化』得那么精彩的。你怎么可能去掉了文化的厚度在谈文化创意的未来?比如说,你要用台湾神话创造什么样的台湾当代意象?台湾神话毕竟不够丰富呀,那你创作的时候要不要用《山海经》?日本人做电玩、拍电影最重要的题材之一是《三国演义》,因为他承认受中国影响,因为他们以前都读汉文,他们晓得三国,他们把它拿来用,用得很好,现在你连这个都要排斥,不要说是不是跟它分割,你连拿来用都不敢拿来用,你的底比人家不厚,你怎么走出未来?」
面对现在文化完全服膺于政治的现象,林谷芳表示:「国府时代虽然政治干预文化,但基本上政治人也还要表达对文化的尊重,而其中许多人还多少有艺术的涵养,相形之下,现在反而更差,没艺术涵养又意识形态挂帅。蒋介石是威权,但他还一定要表现他的礼贤下士,也要宋美龄去找黄君璧学学书画啊,即便是『附庸风雅』,他却是一定要这样做的,但现在哪有这种事!如果是从执政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可恶的一点就是拿青年来作牺牲,课纲让青年以为他们现在的文化态度是对的,其实却在斩断他们未来的路,你让他们觉得找到了自己的主体性,其实是斩断他们的未来性。如果你有整个中国文化的视野,眼光就不会只局限在台湾,台湾固然是你的根,但整个大陆都会成为你想象的空间,不会像现在那样的所有人都在小确幸,这种教育让年轻人不可能有大的视野,缺乏格局、眼界,海纳百川才能大,你先把一个对你很重要、最深的关系截断,那你还能做什么?你学日本学得过日本吗?现在大家如果喜欢来台湾旅游就只因两件事,第一个台湾人情温润,这在华人地区里当然是特殊的,第二点就是便宜。我要好一点就去日本,比你更精致嘛,我要看一个气象,我到大陆去啊。不像早年,现在故宫是大陆人来看,你自己人不看,这个观念如果不转,再十年恶果恐怕就难以承受。毕竟,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只能做低阶工作。举个例子来讲,英国自己的教会是英国国教,虽是盎格鲁萨克逊人,但能不读希腊罗马吗?毕竟,许多文化艺术都从那里来的,是不是?」
当今台湾文化首长多去欧洲等地取经却从来不提中国的情况,林谷芳表示:「你去欧洲取经,这就好像欧美的文化部长不读自己希腊罗马的古典,而去读阿拉伯的古典一样,这不是高低的问题而是它跟你不同系嘛,他山之石当然可以攻错,但为何不先着力在和自己同系的文化上?欧美也都是不同的国家,但它有共同的源头也并不影响他们政治上各自的独立。唐宋元明是大家共有的嘛,如果连这个都要分的话,这样中国姓都要改了,不能这样嘛,有些历史长河的东西是超过朝代更迭、超过国别不同的。」
6
改善的
三个方法
欠缺古代中国文化底蕴的时候,连专业圈子都变得很浅薄,可是底蕴的部分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现在大家讲求速成,事事讲求绩效,也不会花力气在那一块。林谷芳回应这个现象道:「一个社会当然有诸多层次,你要当代的年轻人有多好的传统文化积淀是不可能,但他要有机会能接触传统文化,如此,自然有人会脱颖而出,有些人更有兴趣也就会变成专家。我们建构某些美学或文化的位阶,就是要文化有一个层次性,这个层次性会很自然地筛选出一些人来。你现在不是,台面上,原该在专业上谈文化主体、美学诠释有其深度、应该显现生命格局的人,却多的是小鼻子小眼睛的,这是个大问题。」
面对目前传统文化环境凋敝、文化底蕴日浅的情况,关于改善的方法,林谷芳指出:「要有一个即刻有效的办法是困难的,因为即便今天这个局面也不是一天就走到的,时间长达30年之久,包含文化和国家认同的改变也是透过教育的改变而形成的,所以要拨乱反正还是要从教育入手,国民党执政那几年,没办法处理课纲,就表示执政者真是眼光短浅,不敢碰触当前忌讳。课纲是一定要改的,譬如说,一个人除非你就只是打屁,否则文章想写好,就不能不读文言文,谈文化的东西就是要有根,要有积淀、自然而发才不会被淘汰,这个放到产业也是,你要有这个认识,就像刚才所说的日本动漫般,日本密宗是日本最大的佛教宗派,变身信仰是普遍的信仰,日本动漫把它发挥到极致,才成为全世界唯一的,没有人比得过它。」
「首先是教育,如果官方的教育不能马上改,退而求其次,有没有相关的文化平台可以出现?譬如说,无论是电子、纸媒或者是一个像台北书院这样的空间,有没有常常有这样的议题和聚会,它必须是常态性的。第三个则是拔尖的人物有没有被认识,举个例子来讲,虽然1990年代渐渐在本土化了,当时台湾水墨最大的发现却是余承尧,有拔尖人物的出现或者被发现,别人想要用这种狭义的、政治的、社会的角度来解读他,就显得荒谬可笑。有一次倪再沁问我,他说,『我太欣赏余承尧的画,可以给他打99分,可是唯一令我感到遗憾的是,他为什么不画本土?』画本土题材在当代水墨成为一个大潮流,这本土许多人指的当然就是台湾。我一句话就让倪再沁这老朋友没话讲了,我跟他讲,『余承尧画的正是他心中永远的本土。』你如果去过福建就会知道。余承尧的艺术逻辑很单纯,他认为中国画中最精彩的就是山水,那画什么山水呢?『全世界最好的山水在中国,中国最好的山水在福建,福建最好的山水在我的家乡永春』,你去永春看就会发觉,余承尧的画真是很写实。所以说,关键是你把本土怎么看嘛,你不能只有认同台湾的叫本土,我们有原乡的本土,甚至有历史的本土,我只画历史的题材也可以;举个例子,像傅抱石这样一直画着《九歌》、屈原,那《九歌》、《楚辞》就是他的本土嘛,他超越了时间、空间跟书中的那些人在交会。而只要他画得好,很多我们执着的狭隘概念也会被他打破。要有这样的拔尖人物出现。这三个当然都有些困难,但大家总须随分而为,一个是课纲、教育的问题,一个是平台,一个是人物。」
最好的文化建设就是在生活中落实中国传统艺术,他说道:「以前林澄枝当文建会主委的时候,第二天就见了我,她很客气说,『林教授!你能不能够告诉我怎么做台湾文化,我说我讲五件事情,妳做好,台湾社会就改变了,但是妳绝对不会相信就这么简单。』她问我哪五件,我说『第一,大家来写字;第二,大家来喝茶;第三,大家来捏陶;第四,大家来插花;第五,大家来敲敲打打。』她说为什么?我说『这几个东西有一个特色,除了敲敲打打味道还不那么浓,其他四个都很生活性,进去的门坎都很低,可一旦变成大家,艺臻于道,境界要多高有多高,这是最好的文化建设。』有些艺术的门坎很高,学不好会有挫折感,你无法普及,有些门坎很低,像流行事物,也就永远在他那个层次。但这五样东西,书有书法,茶有茶道,你看历代的陶瓷作品多了不得,但你可以随意捏,感觉没门坎,很容易接近。你把这几样搞好,全民都可以参与。过去《中庸》讲『极高明而道中庸』,文化和生命的事只有到达极高明却不中庸,就没有实践的基础,有中庸却没有到高明,那就是生活中的一般事情,最好的事情是极高明而道中庸,有中庸的基础又能到达高明。」
受思想、意识形态主导与历史情境的转变,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70年来的发展几经起伏,但无法否认的是,中华传统文化是今日台湾文化的根基与核心,需积极保存不令其流失,期许更多有识之士响应林谷芳所提之改善方法,建设台湾文化环境,走出属于台湾的文化艺术之路。
祝你今天愉快,
你明天的愉快留着我明天再祝。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助您开启每日的心灵修行课堂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