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赛前准备
跑马拉松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准备参加马拉松项目之前,应该先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健康评估,如针对性的体检。
1.对自身的心血管方面进行检查,以获得医务人员的专业意见,确认自己是否适合参加相应的马拉松项目。心脏供血长期不足,患有心血管等疾病的人是不能参加马拉松赛的。
2.过度肥胖者,也不适合进行马拉松跑,体重过大在奔跑中容易对下肢关节造成损伤,同时肥胖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高。对于这部分人可以先考虑减去多余的体重,选择游泳、自行车等强度不大的运动项日迸行锻炼。
3.平时不爱运动的人,也不要去马拉松比赛逞强。即便是健康者参加马拉松,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和适应过程。

二、长距离跑步训练
除了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之外,运动能力改善的关键是适应,只有从反复的不适应到最终的适应,才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奔跑能力。

如果从没有跑过马拉松赛,可以先考虑从10千米或半程马拉松开始,建议用12-14周的时间来训练,循序渐进,每周安排3-4次的跑步。如果要跑完全程马拉松,最好有18-20周的训练时间。针对性地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调整训练的日程,每周安排一些较长时间的训练,在正式比赛前相应安排一些全程模拟跑。但要避免出现过度疲劳的现象,在此期间,要模拟赛前、赛中的营养补充方案进行饮食调整。
三、适应自己的目标配速
配速很重要!找到自己的适当配速并不容易,需要进行目标设定和训练适应。通常用目标时间÷距离,就是你的配速。在完成一个“全马”的过程中,让你的身体适应这个目标速度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如果你的目标是3小时40分,你的身体必须适应每千米5分14秒的速度。平时训练时,尤其是长距离跑时,要以配速为准,让身体适应这个速度时的能量供应,适应身体的疲劳程度。

大家可以在表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配速
上路后,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及能源物质储备,尽快调整为自己的匀速跑速。若没有合理的配速,对自己的跑步实力不了解加上比赛时过度兴奋,在比赛或训练时就会提前体力透支,造成后段负债。尤其当在奔跑中遭遇特别的生理现象—“极点”和“第二次呼吸”时,不用惊慌,应稍微放慢运动速度,并注意加深呼吸,让身体重归平衡。如此坚持下去,运动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动作也会更加协调有力。
四、合理的营养补充
根据身高、体重、年龄以及运动训练的量,确定能量补充及三大能源物质的比例,尤其是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占60%~ 65%)。增加进餐次数和点心的比例,维持合理的体脂比例。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铁和钙。赛前、赛中和赛后补充充足的水分和电解质。
注意进餐习惯的调整,一般进餐后2-2.5小时再进行运动为宜。运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胃肠道的血液分布才会逐步恢复正常,运动后最好休息30分钟以上再进餐,大运动量后休息时间要增至45分钟以上。

碳水化合物是能量补充的重点


结语
总之,每一个跑马拉松的人最好与自己比赛,不要去和别人攀比,否则会破坏你原有的节奏。只要遵循这些原则,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训练,就会慢慢适应马拉松赛的节奏啦。

▍内容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门诊部
▍综合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商务合作电话:18082321888 微信:haqcg001
▍法律顾问:袁晓航律师 18652303690
林华东律师 18852308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