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至13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由我校影视艺术学院卢柏樵老师指导,影视艺术学院2016级动画专业刘璐、琚阳、王兰阳、贺超、王雨萌同学参与完成的“数字化文化剧演绎——传统文化儿童体验项目”成功入选。该项目是辽宁省入选的10个项目之一,这也是我校大创项目首次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项目介绍

数字化文化剧演绎——传统文化儿童体验项目主要以数字化场景再现为主,是一个结合拍摄、音频的数字化微电影形式呈现的平台。同时,以网络平台、传媒工作室加盟为终点,通过传统文化场景再现的制作推广此平台,与传媒工作室合作,网络宣传进行推广传统文化场景再现模板,最终形成与传媒工作室合作达成综合营销的商业类平台。






团队简介

卢柏樵: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师,专业方向为设计艺术——多媒体应用设计,曾完成多部城市产品宣传片制作,并参与完成多部动画作品。
琚智慧:山西省长治市电影院美术指导,长治市西影美术服务部创始人,专业方向为美术,曾完成多部电影美术指导制作。
琚阳:负责项目提出方案、市场、建模、剪辑。
刘璐:负责文案创作、建模与合成。
王兰阳:负责项目整体战略制定。
贺超:负责市场合作。
王雨萌:负责拍摄制作。


采访进行时

1. 从什么时候开始想要做这个项目?这个项目的初衷是什么?想通过这个项目向大家传递什么呢?
刘璐学姐:这个项目是我们大三做的项目,是大二的时候就有的想法。最初,我们一群艺术生闲暇的时候说起小时候学习古诗和文言文都是死记硬背,理解的东西也只局限于表面,没有很深层次去理解内涵。因为,儿童传统文化的学习不能光依靠老师、家长、儿童主动性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有了这个想法以后,我们就想帮助中小学生去理解传统文化,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2.这个项目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刘璐学姐:我们首先和牧哲教育机构合作。在项目前期,牧哲的老师先给孩子上课,学习必修内容,然后就由我们提供表演老师,给孩子们上长达五周的表演课。表演课结束以后就是拍摄工作,孩子们会在无实物纯绿幕下去表演,去切身体会传统文化。最后,由我们团队经过后期建模和合成,得到一个成片。

3.项目正式施行后,会带来怎样的效应呢?
刘璐学姐:首先是经济效应,我们团队在其中参与的表演课和最后的成片都是向学生收费的。而且后期每做过一个片子,都会形成一套模板,那么和其他教育机构合作做同一个片子的时候,就不需要再次建模,大大降低了成本。
再就是社会效应,让儿童以娱乐的方式学习课本知识,利用本产品数字模版再现传统文化场景,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 做项目的过程中面临过什么样的难题,你们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刘璐学姐: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原创的数字化场景再现在网络上发布、宣传,可能会有被盗版、侵权的风险。第二个问题就是在大多数儿童群体面前,制作出所有学生都喜欢的场景是很难的,所以我们场景再现导致了销售瓶颈。
我们的解决方法是申请知识产权,维护我们场景原创性,并在运营时加强研究管理。而且将 传统文化研究部与市场部结合,进行定期调查儿童群体对场景再现的看法和意见。

5. 项目成立至今,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呢?
刘璐学姐:其实我们也没想到项目能走这么远,从国家级大创到入选国家级年会,见识到了全国各所高校最顶尖的项目。在年会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受益匪浅,遗憾的是没有获得奖项。但这证实了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虽然我们不能继续参赛了,但还是希望学弟学妹们能走的比我们远,实现我们未能完成的目标。
采访进行时
科创榜样看这里
期待下期与你相遇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辽宁师范大学团委官方微博,
遇见不一样的师大精彩~

辽宁师范大学团委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辽宁师范大学团委
来源 | 学术科技创新部
编辑 | 孙雪
责编 | 李怡锦
审核 | 王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