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古往今来】孔子——提倡美育的中国“第一人”

【古往今来】孔子——提倡美育的中国“第一人”

阅读量:3826911 2019-10-26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蓝字关注我哦~
中国古典美学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先秦两汉时期魏晋至唐中叶晚唐至明中叶明后期至戊戌变法前先秦时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发轫期包含了后世美学思想全面发展的萌芽和胚胎
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情理统一,文质彬彬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仁义”、“道德”是其思想的核心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他的“礼教”思想里包含着美育思想他的美育思想成为中国古典美育的根本精神至今仍对中国美育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古代美育——“六艺”
 
孔子把教育从国家政治生活中独立出来,创立了古代教育体系。他以“六艺”——礼、乐、书、数、射、御教授弟子。
乐,实际上就是专门的美育课。孔子结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部类发挥了他的美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美育的思想基础,并在一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中国的美育传统。

历史记载孔子主要有三位老师,相传曾 “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师襄, 春秋时期鲁国著名乐官, 孔子的老师之一,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
才德并茂——君子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礼乐素养与仁义之道的伦理品质二者兼备,才德并茂,才是君子。
美育塑造完美人格最终目的就是培养有修养的文质彬彬的君子。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和造就理想的健康的人格。因此,用美感教育来培养人的礼乐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美善统一——修养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美与善的统一,强调美育的道德教化功能。审美与人的道德情感和情操品德是联系在一起的,审美教育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和工具。完美的艺术应当是尽美尽善。 
要做到“里仁为美”,也就是把礼所规定的上下等级、尊卑老幼等的秩序变为人性内在于求,成为人们发自内心自觉的要求。 
而仁是君子修养的最高境界,人只有使自己的一切思想行为均符合于仁,把外在的强制的东西转化为内在自觉的要求的时候,这才是美。

孔子潜心从事教育,在“仁”的思想核心上,形成以 礼乐相济、美善相乐、怡情养性,追求人格、精神、境界 “合一” 等为原则的美育价值观。作为中国古典美育思想的主流,孔子的美育思想在传统美育中占据主体地位,对当今的中国教育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如今处在新的历史方位,进入了新时代。我们青年人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要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就需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用美育塑造健康的人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美育当中,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实现中国梦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文字来源:网络资源  王鹤怡
图片来源:网络资源
排版:王鹤怡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