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真正拉开成绩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这5个关键词(家长必读)

真正拉开成绩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这5个关键词(家长必读)

阅读量:3826959 2019-10-26




来源:微信公众号: 超级父母(微信号:edu809)
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莫过于考试成绩。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能考高分?自家孩子要怎么做才能提分?
有的家长,张罗着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补习班;
还有的家长,轻信诱人的广告,给孩子买各种号称“提高智商”的保健品。
同一个班级、同样的老师,孩子间的差距真是由智商造成的吗?
其实,在孩子的学习道路上,真正拉开成绩距离的不是智商,而是以下5个关键词!
1
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拿到教材就开始标注生词,拿到作业就开始埋头写,拿到公式就开始背诵默写......
有学生会想:既然我学习一般,那“笨鸟先飞”总没有错吧?
首先,态度决定行动,孩子求上进、思进取是值得表扬的。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只会埋头苦干、机械输入的学习,只会让孩子越学越累、越学越差!
课前预习,不是扫描式翻书,而要找到自己看不懂、需要上课格外留意的疑点难点;
课中听讲,不是印刷式抄写,而要在思维上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有侧重地记笔记;
课后复习,不是任务式写题,而要先复习课本内容,闭卷完成作业,以便查缺补漏。
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孩子才能更高效地吸收、运用知识。
决定孩子成绩的,不是努力的时长,而是努力的方法!

2
专注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
有的学生,明明学得废寝忘食、学得夜以继日,却无奈成绩还是提不上来?
只要稍作观察便不难发现,这些孩子看似在课桌前坐了一整天,其实啥也没学进去:
学没一会儿就开始发呆走神;手头上学着,心里却想着其它的事情......
由此可见,专注力是影响孩子学习的一大关键因素,家长一定要重视:
大声朗读有很多益处,既能帮孩子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又能回顾所学知识;
比起长时间的疲劳战,适当休息、各学科交替进行会更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移除影响专注的物品,避免中途打断孩子思绪,为孩子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要想学得好,方法很重要,专注力也不能缺。
成绩好的学生,拼的不是学了多久,而是学得有多集中、有多高效!
3
自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沉迷电子游戏 vs 每天坚持读半小时课外书,哪一类孩子能学好?
拖拉磨蹭先玩后学 vs 先完成课业再做自己喜欢的事,哪一类孩子成绩高?
身边很多孩子,不是不聪明,也不是不懂方法,但就是学不好,归根结底还是“自律”二字。
人们常说,自律的程度决定人生的高度,同样地,自律也决定孩子的成绩:
孩子的自觉性和学习意识都较弱,家长、老师要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给孩子配一个手表,引导他们把“等会儿再学”的观念转换为“休息**分钟就去学”;
家长自身也要做到自律,为孩子树立榜样,而后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和监督。
自律的人生就像开了挂,自律的学生成绩乐开花。
真正拉开成绩距离的,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有无做到自律!

4
规划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这一次测验有没有进步?期末时希望达到什么目标?要怎么达到目标?
上述这些问题,能主动去思考的孩子并不多,而能真正做好规划的就更少了。
在很多孩子看来,家长和老师才是学习的规划师,而自己只是被动的执行者。
事实上,规划和自省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可持续度:
家长应协助孩子制定计划而不是包办替代,要逐渐培养孩子的自主规划能力;
不要笼统、简单地把目标定为“我要考到第*名”,规划应尽可能详细、可行;
孩子在执行过程中,要做到及时总结学习情况,适时完善学习方法,以期做到更好。
只有弄清前进方向,才能做到心无旁骛地出发。
要想孩子成绩好,学会自主规划、及时自省是必不可少的!
5
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老师常说,小学的成绩具有欺骗性,真正的差距要等到初中、高中才能显现。
那么,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什么?是阅读,是积累!
2019年新教改实施后,学生把教材看熟吃透已经成了最低要求,课外海量阅读才是考高分的必要条件。
大量阅读不仅能直接提高语文水平,更将间接影响全科成绩,孩子要从现在抓起:
家长要多陪孩子一起阅读,营造书香氛围,使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对需要精读的文章或书籍,让孩子养成摘抄好词佳句的好习惯,引导孩子进行仿写;
在积累优秀素材的同时,家长可以借助课外阅读的机会,锻炼孩子的读题、审题能力。
孩子成绩差距大,阅读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不满足于课堂40分钟,课外做到海量阅读,这样的学生才能考得高分!
方法、专注、自律、规划、阅读,真正拉开成绩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这5个关键词,家长一定要重视!


版权说明:本文首发「超级父母」(微信号:edu809)。父母成长一小步,孩子成长一大步!每天分享最好的育儿、亲子文章,让你成为超级父母!文章转载授权请联系「超级父母」(微信号:edu809)。
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zhaopin8008
往期热文推荐





点亮“在看”教育路上,我们与你同行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