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在镇江
文/刘干

作为一个蚌埠人生活在镇江,强烈地感受到镇江人的严谨而精巧,始终传导着一种沸沸扬扬的生命热源。这个城市不大,在苏南五市中面积最小,但终究有一股烫人的力量,浩荡而勃发,一旦涉入,让人无法抵挡。
说到镇江饮食,马上就会想到镇江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煮锅盖。”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尝三怪太遗憾”之说。
镇江人嗜好饮食,见面都以一日三餐打招呼。早上见面打招呼,就会自动切换到“吃早饭没?”成为早安的代名词,中午晚上见面亦然。饮酒说成吃酒,吃酒是镇江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一日两酒,即午酒和晚酒。镇江人所说的“俅两杯”,实际上指的是上酒楼喝酒,不只是喝酒,还要吃精美的小点小菜。酒楼与饭馆的概念不同,它既供应茶水,又供应各类点心小吃,小吃中少不了一碟肴肉。
吃喝是镇江人的一种交际方式,有句口头禅叫“没有在酒桌上解决不了的问题”。镇江人聚会,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意上酒楼。一壶老酒,几碟精美小菜,三两聚在一起,边吃边谈,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谈成了一桩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朋友从合肥来镇江看我,就喜欢点肴肉、锅盖面、凤爪、烧卖等小吃,每次吃完都啧啧嘴说:“镇江小吃比合肥的小吃入口润嫩幼滑,味道美极啦,难怪镇江称润州!”临走时,总要带上几瓶镇江香醋回去,才算不虚此行。
镇江人融会八方,尤以吃为专长。“食在镇江,美到心醉”一点也不夸张。镇江人饮食的普遍性与高档性始终交织在一起,江鲜为润菜的普遍性。煲老汤是镇江人的顿顿嗜好,随便的排骨、乌鸡、江杂 鱼,配以萝卜、山药、枸杞、菌菇等佐料,温火慢炖几个时辰,既开胃又养生。润菜中的烧老鹅、白切鸡、带皮羊肉、肴肉,蘸上葱油酱、镇江香醋等佐料,品嚼一口,让你顿感如神仙眷侣一般爽气。云南米线、桂林米粉、武汉热干面、陕西羊肉泡、北京烤鸭、天津狗不理、重庆麻辣烫、日韩料理等等,这些外地外籍特色美食,在镇江街面上应有尽有。
镇江人的吃,怎么描述都不过分。在镇江人的厨房里,各种食材能衍化出不同的形态和风味,满足着不同人群须臾可得的口福,蟹虾鲍参蚝,饕餮珍馐应有尽有。
但镇江人真正青睐的是润扬菜。吃的是食材的新鲜,烹饪的精致,色香味的满足,好多店家打响润扬风味。祖先的智慧,家族的秘密,师徒的心诀,食客的领悟,美味的每一个瞬间,无不用心创造,技法很难复制。镇江一个县级市扬中,是全国著名的河豚岛,盛产河豚、鲥鱼、刀鱼、蟹、鳗等江鲜。镇江人下班约上朋友,开车 30 分钟到扬中岛吃鱼生、河豚、河蚌秧草,已是一大嗜好,实在吃火了扬中,吃发了镇江。

被誉为“江南第一面”的锅盖面,市区多达六千多家面馆,三万多名厨师,从业人员达十几万,把锅盖面做到了极致。其做法独特,味道鲜美,再配以牛排、牛筋丸、牛百叶、牛肚、牛肠、牛腩、牛鞭、牛尾、肴肉等吃食,把好多镇江人及外来人口吃成了“面痴”,店铺门前等吃的排成长龙,就是为了吃上那口美食一一锅盖面。
镇江人的生活,似乎都在舌尖上体现,要的就是吃出新鲜,吃出滋味,吃出名堂,吃出一份人生不老的时光。
憨仲总编新作邮购启事,请点击以下链接购买。
【喜讯 】本刊编辑部 ‖ 著名作家憨仲呕心之作历史文化三部曲欢迎征订【喜讯 】本刊编辑部 ‖ 著名作家憨仲呕心之作历史文化三部曲即日开始签名售书
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 问: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社 长:刘云龙
总 编:憨 仲
副 总 编:蔡永祥 毛小东
总 编 助 理:邵宝珠 冯小军
编辑部主任:白 冰
值 班 编 辑:魏玉玲
选 稿 编 辑:张 波
责 任 编 辑: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李建文 陈庆连 丁 素 路曼曼
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东方散文杂志、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
欢迎关注东方散文杂志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
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平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