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内蒙古2018年旅游发展指数报告

内蒙古2018年旅游发展指数报告

阅读量:3841681 2019-10-27


2018年,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稳定良好,全年实现接待游客总量1.3044亿人次,同比增长12.01%,旅游业总收入4011.37亿元,人均消费达3075.26元,同比增长16.61%;其中,入境游客188.08万人次,同比增长1.72%;实现创汇12.72亿美元,同比增长2.13%,入境游增长乏力,跟全国入境游增长幅度基本持平。
 
一、全区及各盟市旅游运行情况
1、全域旅游全面推进
积极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组织对各地创建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指导。积极推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编制了呼包鄂、乌阿海满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组织举办了呼包鄂旅游一体化发展高峰论坛、乌阿海满旅游一体化推进工作会。大力实施“旅游+”战略,与交通、体育、农牧、卫生、住建、金融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研学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新亮点。成功举办首届内蒙古旅游产业博览会,集中展示了全区旅游发展成绩,推介了各地特色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制定并实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动“厕所革命”从旅游景区向全域拓展,全年新建和改扩建厕所995座。 
2、品牌景区创建力度增强
克什克腾石阵景区成功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内蒙古自治区5A级旅游景区达到5个。大力推动额济纳胡杨林景区、额尔古纳湿地景区、呼伦贝尔大草原旅游区、元上都遗址旅游区、昭君博物院、黄河大峡谷老牛湾旅游区、鄂尔多斯七星湖旅游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组织开展A级旅游景区和自治区旅游度假区评审工作,乌兰夫纪念馆等13家旅游景区获批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河谣文化旅游区等12家旅游景区获批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乌海湖旅游区获批为自治区级度假区。切实加强品牌景区管理工作,对存在严重问题的15家高A级旅游景区等级资质予以撤销,相关盟市也撤销了一批2A级旅游景区。
3、四季旅游创新发展
推动以草原旅游为主的夏季旅游提档升级,重点支持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区、乌拉盖草原旅游区建设。积极开发冬季旅游产品,培育冰雪旅游品牌,成功举办了内蒙古冰雪那达慕、阿尔山冰雪旅游节、满洲里中俄蒙三国冰雪旅游节等一批特色冰雪旅游活动,扩大了内蒙古冬季旅游影响力。充分发挥内蒙古四季分明、景观多样的优势。
4、市场监管不断加强
全面推广应用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实现了旅行社和导游相关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四个全覆盖”。加强旅游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推动文明旅游,相继开展了“优质服务、诚信经营”“文明旅游·为中国加分”主题活动。扎实推动旅游标准化建设。
5、对外开放不断升级
充分发挥“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秘书处作用,积极开展中俄蒙旅游合作。参加了第三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组团参加了中俄蒙三国五地旅游联席会议,积极开展了中俄地区交流合作年活动,组团赴俄罗斯多地举办了旅游专题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旅游展、贝加尔之旅国际旅游展、乌兰巴托旅游展等旅游展览交易活动、乌兰巴托“感知中国·内蒙古文化旅游周”活动,积极推介内蒙古旅游。开展了中俄蒙哈青少年旅游夏令营、自驾游、骑行游等跨境旅游活动。满洲里市获批为全国首批边境旅游试验区。第二批赴俄免签社获批,免签旅行社由原来22家增加到66家。积极加大入境旅游市场推广,组团参加了德国柏林、英国伦敦、加拿大、美国、巴西、韩国、日本和港澳地区的旅游交易会博览会。不断深化与周边省区旅游合作,巩固与京津冀、辽吉黑、晋陕甘宁旅游合作成果,积极与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圈开展区域性合作。 
6、乡村旅游扎实发展
制定并实施《内蒙古乡村(牧区)旅游星级接待户评定标准》,评选确定了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铭欣庄园等63家五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联合农牧厅对全区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进行了验收。积极推动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创建工作,评选确定了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吉恒太农家院等70个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召开了全区旅游扶贫推进会,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旅游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了旅游产业扶贫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对全区旅游产业扶贫情况进行了调查,举办了全区乡村旅游培训班,组织专家下基层就乡村旅游开展咨询和规划指导。据统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34,513户贫困户和86,035人有效脱贫。 
7、旅游促销更加精准
加大了电视广告投放,在央视1套和新闻频道《朝闻天下》单日并机播出“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形象广告,在内蒙古电视台卫视频道投放了旅游宣传广告片。组织在长三角、珠三角和内蒙古周边等主要旅游客源地城市广场、机场和高铁站的大型LED和灯箱、公交车移动媒体、北京地铁站灯箱以及国航、海航的机载媒体投放“亮丽内蒙古”旅游宣传广告,并同步在门户网站、旅游网站和社交新媒体推送内蒙古旅游信息。组团参加了北京国际旅游展、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天津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和北方旅游交易会、上海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全方位展示了内蒙古的旅游资源和产品。
 
二、全区节假日旅游数据分析
我们先从全年接待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游客人均消费方面对全区2018年的旅游发展开始分析:
(一)节假日旅游接待人数分析

数据来源: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
在旅游接待人数方面,全年七个法定节假日全区旅游接待人数为3968.43万人次,占到全年总旅游人数的30.42%,节假日对全区旅游的拉动效应明显。但节假日旅游接待人数变化波动幅度较大,元旦、清明和中秋节贡献度较低,国庆节黄金周游客接待优势明显,是春节假期的2.6倍。三天小长假中,五一和端午节优势明显,更多是受天气转暖的影响,大多旅游景区逐步开业经营。
(二)节假日旅游收入分析

数据来源: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
在节假日旅游收入方面,全年七个节假日全区旅游收入达289.35亿元,占到全年旅游收入的7.2%,跟旅游接待人数占比差距较大,看来节假日旅游对内蒙古旅游收入贡献较低,其原因一是七个节假日除了国庆节外,都不是内蒙古最佳旅游季节;二是全区的旅游旺季在夏季,更多游客在暑期到内蒙古几大草原避暑度假已经成为消费习惯;三是内蒙古人只有2500多万,除了呼包鄂旅游区城市人口相对集中外,其他盟市人口少而分散,旅游收入主要靠外地游客支撑。若要将节假日成为旅游消费旺季,需要增加与季节适应的旅游消费项目和特色节事活动。
元旦、春节和清明节的收入明显低于五一、端午节和中秋节三个节假日,更多原因在于气候和季节的影响。
(三)节假日旅游人均消费分析
 

数据来源:世研智库
在节假日人均消费方面,节假日人均消费跟全年人均消费形成明显差距,节假日旅游消费疲软与全国其他省市也形成明显反差。春节作为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假日,但成为内蒙古节假日旅游人均消费最低的一个节日。
 

从百度搜索指数来看,游客对内蒙古的搜索最高峰主要集中在7-8月份,次高峰主要集中在十一黄金周期间,看来全区旅游旺季仍是夏天为主,在夏天去内蒙古首选则是大草原避暑度假。阿拉善的搜索热度在十一期间,这个每年一度的阿拉善英雄会活动有直接关系,越野挑战营销活动成为阿拉善旅游的特色和最大亮点。
 
三、全区节假日旅游运行情况分析
节假日旅游成为全国各地市旅游增长的亮点和焦点,我们将全区节假日各盟市旅游消费习惯、旅游出行方式、旅游项目创新、旅游节事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元旦小长假
内蒙古自治区元旦假日共接待游客230.94万人次,同比增长13.59%,实现旅游收入22.28亿元,同比增长21.64%。
假日期间各盟市丰富了假日旅游产品供给,推出了多样的冰雪嘉年华、冰雪体育运动、文化艺术节等节庆活动,并加大了活动的宣传和报道,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假日期间全区运行的滑雪场23家,冰雪嘉年华类活动项目52个,温泉类景区19家,还有多家新建滑雪场和冰雪主题公园将在新年前面向广大游客开放。元旦假日旅游产品供给基本充足。
各地都开展了种类多样的节庆活动,如鄂尔多斯冰雪嘉年华、锡林郭勒草原冰雪那达慕、呼伦贝尔冬季旅游那达慕等,一些地区和景区还组织了元旦滑雪节、美食文化节、冰桶挑战赛等节庆活动,提高了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度。
元旦假日旅游市场总体主要是一日游游客占主要市场,内蒙古人游内蒙成为主力军,其中以家庭欢聚、休闲购物、美食体验为主的家庭游、自驾游、亲子游、都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占据了主要市场,游客需求度较高;以冬季冷资源为主的雪雕、冰雕展,滑雪滑冰、雪地摩托等冰雪旅游产品需求旺盛。呼包鄂乌旅游区域市场活跃,四地累计接待旅游者113.14万人次,旅游收入13.31亿元,分别占到全区接待旅游者和旅游收入的48.99%和57.83%,领跑全区旅游市场。
(二)春节黄金周
春节期间,全区共接待游客462.15万人次,同比增长30.16%;实现旅游收入243458.59万元,同比增长36.09%。游客出行呈现出上升趋势,全区接待游客人数和收入均呈现出高增长趋势,城市周边游和冬季冰雪旅游线路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
1、在春节民俗文化活动方面,民俗祈福、贺年游成为新春主导。春节期间,以散客和家庭为单位的民俗祈福游、贺年休闲游成为市场主流。游客多以到寺庙景区祈福为主。包头市首届“祈福鹿城文化庙会花灯艺术节”、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圣主祭祀活动、阿拉善左旗举办的“新春闹元宵情定古城梦幻灯光节”、定远营古城开展的“福禄寿喜,迎新春”祈福庙会系列活动、乌海市“年的记忆”2018年画展等成为了节日活动亮点。
2、在旅游外出方式上,自助自驾游成为今年春节出游主流。由于政策优惠、高速互通和电商平台等积极因素助推,因此更多居民选择春节探亲等旅游方式,节日期间以家庭为单位的自驾外出旅游成为主导模式。
3、在旅游消费主题和消费趋势方面,春节期间,全区各地节日氛围浓厚,一是文化节庆活动丰富。各地结合当地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推出了不同形式的节庆活动。二是城市近郊休闲游依然是今年春节黄金周重头戏。三是以冰雪、温泉、康养为特点的冬季旅游产品持续升温。
(三)清明节小长假
清明假日期间,内蒙古地区出现大面积降雪降温现象。旅游出行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旅游消费市场略有下降。小长假期间,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346.94万人次,同比下降3.88%,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9.18亿元,同比下降8.71%,出现了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同比增长双下降,天气对全区清明小长假旅游影响较为严重。
今年清明节旅游市场总体运行情况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受传统节庆以及文明祭祖的影响,清明期间家人团聚,祭祀踏青游客较多。
二是红色旅游项目较为火热,受低气温影响,全区传统景点式景区接待游客量下降,但红色旅游项目市场火热,多地红色旅游景区开展了缅怀先烈、追寻红色记忆等红色主题旅游活动,吸引了广泛群众参与。
三是以乡村体验、采摘为主的乡村旅游火热,多以一日游和家庭形式出游。
四是旅游摄影人数众多,由于清明小长假期间多地降雪,形成了桃花挂雪的春季雪景特殊气象,吸引了广大摄影爱好者和户外旅行者拍摄美景,欣赏和体验特色景致。
五是以宗教文化、历史文化体验为主的文化旅游广受欢迎,大召、成吉思汗陵、五当召等文物旅游场所接待的祈福祈愿游客较多。
(四)五一小长假
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643.23万人次,同比增长11.78%;旅游业总收入为43.71亿元,相比去年增加3.72亿元,同比增长20.11%。其中,纳入重点监测的32个旅游景区中,16个景区日均接待达到5000人以上,累计收入超350万元的重点景区达18家。
小长假期间,各盟市纷纷推出各类全域旅游、花季旅游、城市周边游、自驾游、乡村游等特色旅游产品,自助游游客占整体游客总量的89.29%。其中,敕勒川文化旅游区,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神泉生态旅游区、新增大熊猫的大青山野生动物园等景区游人如织。
随着假日期间高速路免费通行政策的继续实施,以中短途旅游为主的春季自驾群体大幅增长,周边景区自驾车营地、烧烤露营地吸引了大量游客,以年轻人为主的自助游群体成为全区五一期间主要的客源群体。
(五)端午节小长假
端午假日期间全区共接待游客694.27万人次,同比增长24.67%;实现旅游收入40.78亿元,同比增长28.68%。假日效应与丰富的旅游产品叠加,广大民众的出游计划和消费需求得到了有效释放,全区旅游市场稳定上升,游客出行呈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旅游节庆活动和城市周边游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
花季旅游、研学游、自驾游、乡村游成为端午节小长假出游特色。以自行车骑行、沙漠越野、登山、露营、徒步等吸引了大量短途游客,成为假期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以家庭为单位的中短途自驾自助游、城市近郊休闲度假游、一日、二日短途休闲度假游、生态乡村游等假日旅游模式受到亲睐,旅游休闲消费呈现常态化发展趋势。乡村体验、采摘等多种旅游项目满足了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乡村旅游市场持续火热。
随着气温的升高,传统重点旅游景区旅游接待发力。随着景区接待和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景区承载量不断提升,假日期间游客热情高涨,重点旅游景区仍是游客首选之地。一些景区针对节假日推出了优惠旅游产品,老牛湾、内蒙古博物苑、南海湿地公园、野生动物园、九城宫旅游区、响沙湾旅游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上海庙欢乐大草原、大沙头旅游区、阿尔山-柴河旅游区、拓拔鲜卑民族文化园等景区景点都举办了各类庆端午旅游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
旅游节事活动呈现多样化。花季旅游、第十五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内蒙古味道”美食嘉年华等重大旅游活动的带动作用凸显,各地突出民族文化、地域特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吸引了国内外游客与各族群众欢度佳节。端午节也是鄂伦春族篝火节、鄂温克族瑟宾节,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开展了原生态民俗表演和民族体育竞技等活动,鄂温克旗举办了摔跤、赛马等体育赛事。通辽市奈曼旗举办了“欢乐草原˙健康内蒙古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暨内蒙古沙漠那达慕、奈曼(国际)越野群英会。
(六)中秋节小长假
中秋小长假期间全区共接待游客389.61万人次,同比增长13.3%;实现旅游收入40.82亿元,同比增长17.55%。
在旅游节事活动方面,包头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七彩大地秋季花海、花舞人间等花海景区举办了观花赏花活动;包头市博物馆和敕勒川博物馆举办了市民可以直接参与的月伴美食度中秋DIY月饼、挂饰、中秋民俗展览等活动;南海景区举办了“夜游南海湖共赏中秋月”等活动,受到游客欢迎。赤峰市依托优质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推出了金秋摄影、创意农业、乡村体验等“金秋游”系列旅游活动。
在出游形式方面,中秋团圆,家庭出游占主导。精品短线出游备受青睐,游览项目以金秋摄影、温泉康养、乡村体验、返乡团圆等为主。
假日期间,全区旅游产品供给充足,以A级景区、休闲农牧业示范点为中心,带动辐射周边乡村旅游点、农牧渔家乐等连点成线,推出了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
(七)国庆黄金周
国庆长假期间,全区旅游市场运行良好,累计接待旅游者1201.46万人次,同比增长13.11%;旅游收入98.25亿元,同比增长17.90%。
1、文旅融合受热捧。国庆期间全区各地推出形式多样的健康旅游产品,如内蒙古花季旅游之乌海葡萄季旅游系列活动开展了蒙古族民族服装服饰展演、书法艺术节、书法产业博览会、美食音乐节等吸引了大量区内外游客。
2、乡村旅游依旧火。正值秋收季节,大部分瓜果、农作物已成熟,且国庆期间,内蒙古天气晴好,各地都组织了观光采摘、垂钓、进农家(牧户)体验等活动,呼和浩特市恼包村全方位展现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农村建设成就,各地游客赞不绝口。通辽市推出了3条精准扶贫旅游线路,举办“敖包相会科尔沁色彩绚丽五角枫”,京津冀扶贫自驾游走进通辽活动,覆盖全市4个国贫县和2个区贫县,健康旅游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效果明显。
3、特色产品花样多。国庆期间,民俗风情游成为我区的又一旅游特色。锡林郭勒盟举办了“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自驾嘉年华”活动,游客不仅可以领略沿途草原深秋美景,还可以随时参与沿途牧民们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博得游客的广泛喝彩。
4、金秋草原,五彩斑斓,吸引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纷纷前来。阿拉善的胡杨林景区,赤峰克什克腾旗黄岗梁景区、乌兰布统景区,兴安盟阿尔山、科右中旗五角枫旅游区,鄂尔多斯响沙湾旅游景区、成吉思汗陵旅游区,通辽市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珠日河草原景区,乌兰察布市林胡古塞旅游区等人流如织。满洲里、二连浩特以其独特的异域城市风情融合了中俄蒙三个国家的风俗民情,吸引广大游客流连忘返。
5、智慧旅游使游客在全区旅游更便捷。随着内蒙古旅游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盟市、旗县已启动智慧旅游平台建设,不仅方便了广大游客,更极大的提高了内蒙古旅游的人气和吸引力。
在全年的七个节假日旅游运行情况中,家庭游成为所有节假日旅游的消费主体,自驾游成为游客外出旅游的主要形式,乡村旅游成为旅游新特点,节事活动成为每个节假日必有的营销活动。但各大景区在节假日旅游中未能有突出的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基本上属于正常运营接待。在旅游住宿方面,住宿体验未有明显提升,对游客住宿需求没有明显变化。在省内游客出游习惯方面以周边为主,省外游客在全区的旅游主要围绕草原避暑游为主。
 
四、全区12盟市旅游发展情况
除了对全区整体旅游节假日旅游数据分析之外,还针对全区12盟市的2018年的旅游经营情况和旅游发展情况进行相关分析:
(一)各盟市全年旅游接待人数情况分析
 数据来源:内蒙古12盟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在各盟市旅游接待人数方面,作为自治区首府的呼和浩特全年旅游接待人数占到全区全年旅游接待人数的33.52%,连续八年位居榜首,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作为排名第二位的阿拉善盟,以沙漠和胡杨林全国闻名,每年一届的阿拉善英雄会吸引着全国各地大批越野爱好者前往体验参与,形成具有全国性的特种旅游节事活动,也是全国沙漠越野爱好者首选目的地。呼伦贝尔大草原则是全国非常具影响力的草原旅游目的地,每年暑期也是草原旅游最旺的季节,成为全国草原旅游爱好者首选目的地。
(二)各盟市全年旅游收入情况分析
 

数据来源:内蒙古12盟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在各盟市全年旅游收入方面,包头和鄂尔多斯相对旅游接待人次排行有了明显上升。呼包鄂旅游区也是全自治区重要旅游区之一,从城市人口、城市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程度都是全自治区条件最好的城市。呼包鄂三个城市旅游收入占到全自治区的47.13%,如再加上呼伦贝尔,则占到全自治区旅游收入的三分之二,具有绝对优势,呼和浩特连续八年在旅游收入位居榜首。
(三)各盟市全年旅游人均消费分析

数据来源:内蒙古12盟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在各盟市旅游人均消费方面,全自治区2018年旅游人均消费是3075.26元,各盟市中呼伦贝尔排行居首位,呼伦贝尔主推“周末呼伦贝尔工程”,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冰雪体验旅游、边境跨境旅游、文化旅游等主题旅游线路。同时以“大草原、大雪原、大花园、大族源”为主题,通过旅游与自然生态、民族民俗、文化体育的深度融合,推动四季旅游均衡发展,激发了游客消费动力,提升游客消费客单价。
乌兰察布和阿拉善盟作为全自治区的游客人均消费最低的两个城市,起原因主要有:一是这两个城市旅游经营季节短而集中,乌兰察布主要是夏季草原度假游,阿拉善盟主要是秋季英雄会和胡杨林;二是由于经营季节较短,旅游消费相关配套项目投资建设回收期过长,很少有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所以消费项目单一,更多靠门票支撑。
(四)各盟市全年旅游接待和旅游收入同比增长情况分析
 

数据来源:内蒙古12盟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在旅游接待和旅游同比增长方面,全自治区2018年实现接待旅游人数1.3044亿人次,同比增长12.01%,旅游业总收入4011.37亿元,人均消费达3075.26元,同比增长16.61%;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盟的旅游接待人数同比增长低于全区水平,增长乏力,特别是锡林郭勒盟几乎无增长,旅游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阿拉善盟的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同比增长领头全区12盟市,上半年,全盟旅游总收入33.7亿元,累计接待游客363.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6.8%和44.6%,保持着高速增长。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近年来特别是全盟国际旅游目的地推进大会召开以来,全盟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全域旅游和四季旅游为引领,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以往单一部门、单个景区唱“独角戏”的格局,创新推动全景式规划、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全域旅游。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