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天津博物馆藏——宋代仿古玉器赏析

天津博物馆藏——宋代仿古玉器赏析

阅读量:3850422 2019-10-27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收藏史”,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经济大发展的阶段,也是我国玉器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宋朝国策抑武扬文,推崇理学,研究经学,厚古之风盛行。随着金石学的兴起,人们对古玉器更加重视,官宦学者热衷于古代礼玉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在这种厚古崇古的思想环境下,仿古之风油然而生。特此分享天津博物馆藏宋代仿古玉器给各位读者。

宋 白玉龙凤形佩
长11.2、宽3.5、厚0.4厘米。玉质温润,洁白细腻,片状双面透雕。整体采用细阴刻线雕琢。璜两端琢回首双龙,圆眼、尖耳、毛发分叉,嘴大张露细密龙齿,鼻上卷,颈部刻龙鳞纹。出廓上部雕回首双凤,下部雕勾云纹,造型灵动优美,线条舒展流畅。

战国 龙形玉璜
长13.5、宽3.7、厚0.3厘米。青玉质,龙体下透雕变体凤纹,两面纹饰一致。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战国龙形玉璜躯体较宽,身躯转折遒劲有力,眼呈杏核状,身躯满饰较细密的浮雕三联谷纹,地子琢磨规整,呈平面状,充满古朴厚重之气。宋代白玉龙凤形佩躯体较窄,相对较为流畅纤秀,饰以纤细流畅的细阴刻线云纹,同时以阴刻线琢小圆眼,在龙首和龙身分别采用打洼和隐起的雕琢手法来呈现出轻微的内凹和外鼓效果,让整器的立体感更强,也更灵动流畅,却在一定程度上少了古拙之气。

宋 白玉龙纹韘(音同射)形佩
长6.4、宽4.6厘米。白玉质,温润洁白,采用透雕技法琢制而成,正面浮雕勾连云纹,背面细阴刻云朵纹和钩云纹,器中圆孔的上部和两旁雕一夔龙,造型秀丽、工艺精美,是一件典型的仿汉代玉器作品。

西汉 玉韘形佩
长5.8、宽4.5厘米。玉呈青白色,体略扁,一面弧凸,一面内凹,作不规则的椭圆形,中央有一圆孔,一面是勾连云纹,周边镂雕龙凤各一,此器形如鸡心,俗称玉鸡心佩,是由勾弦射箭的韘演变而来,故名韘形佩。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西汉玉韘型佩造型流畅自然,从边缘到玉韘中心的弧度流畅连续,龙凤以浮雕手法独立呈现于玉韘所在平面之上,造型古拙有力、饱满生动。宋代白玉龙纹韘形佩造型呈平面状,玉韘大部分弧度较小,主体近乎平面,仅在边缘处有一定弧度,比较硬挺,夔龙也和玉韘在同一平面上,造型纤细雅致,却不似西汉玉韘型佩之饱满生动。在形态上仿佛给人些微纤弱之感。

宋 白玉双螭纹宜子孙璧
高9.7、宽7.3厘米。白玉质,通体晶莹温润。透雕阴刻线出廓璧。出廓部分雕童子骑羊,下联透空璧,孔上镂刻篆书“宜子孙”三字,两侧镂雕对称盘曲双螭。

汉 宜子孙玉璧
高9、宽7厘米。青玉质,晶莹温润,局部带褐色沁泽。主体成璧型,上面出廓,东汉时期典型出廓璧形态。通体透雕,出廓部分透雕仰身凤鸟。背面透雕一对相背游动的螭龙,廓内外透雕“宜子孙”三字。构思奇妙。

宋 白玉云纹玉杯
高11.2、口径5.1、宽7.1、足径4厘米。白玉琢成,晶莹透明,细腻滋润,平口弧腹,腹壁有一定的斜收度,高圈足成喇叭形。腹外壁从上至下分五层纹饰,第一、五层为莲瓣纹,第二、四层为卷云纹,第三层为云龙纹,底部有绳纹。外壁中部有一环形出尾柄。整件器物精细,纹饰华丽。

秦 玉杯
高14.5、口径6.4、足径4.5厘米。青玉琢成,局部呈赤褐色,直口深腹,腹壁较直,微斜收,高圈足成喇叭形。腹外壁分四层纹饰,口沿下浅浮雕云纹一周,腹部为乳钉勾连云纹,下腹部为浅浮雕几何形勾云纹。近足处为花瓣纹。圈足上部以阴刻细线分五组,每组内有交叉的S形纹饰。全器雕琢精细,构思新颖,纹饰华丽。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秦代玉杯腹壁较直,其上饰有典型时代特征的乳钉勾连云纹,杯底处转折硬朗明显,足颈处弧度较大。整器挺拔中正,充满周正庄重之感。宋代白玉云纹玉杯腹壁有一定程度的斜收,和足颈处弧度自然过渡。腹壁上的花纹也不再是古朴的勾连云纹,而是具有宋朝时代特征的莲瓣纹和卷云纹等纹饰。整器流畅典雅清新,迥异于秦代玉杯的庄重严肃。

宋 黄玉谷纹觥
高10.2、宽11.8厘米。此件作品为宋代仿古玉作品,其造型为商周时期的盛酒器觥,而纹饰却和原本的青铜器觥有很大的区别。觥本身为有着兽头形器盖的盛酒器,而此件作品的器盖在外形轮廓上已不是生动明显的兽头形象,而仅以兽头纹饰在光素器盖上描绘而成,前端饰有两柱,盖身趴卧一条螭龙。觥身饰一圈乳钉纹。

商父乙觥
高29.5厘米。觥盖前端是昂然而出的兽首,牴角、双耳凌空翘起,两目圆睁,神态肃穆。盖后端作牛角形兽面纹,双耳翘出于器表。盖的中脊浮雕一条小龙,长体卷尾,两侧是凤纹,凤的前方各有一条小蛇。觥体周身饰凤纹,主凤特大,长冠飘逸,昂首伫立,凤爪置于圈足。其余诸凤长尾逶迤,各择空间而居,因所处部位不同而各具形态。
宋朝进行汉代玉器的模仿,其特点总体上说较接近汉代玉器,但表现为纹饰上较滑软。究其原因是因为琢磨宋代仿古玉的宋代玉匠的思想和审美观终归是带有宋代的时代特征,不可能超越时代的局限而跃入所欲追仿的古代。即使如式碾琢,玉匠所仿之古,也会带有宋代的时代特征,与其所追摹的前代玉器有一定的差别。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宋代的仿古玉艺术成就没有其所追摹的前代玉器高。可以说是宋代玉匠运用自己的智慧、技巧,结合自己的审美和意趣在古玉的形制上有所发展创新。是结合了两个时代的风格的艺术瑰宝。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欢迎转发,点赞,评论!                                                                                                 
往期精彩推荐:
                                                                                                   
高古玉的鉴定:包浆土咬与次生结晶
玩好古玉:必须知道的七个要点
古玩市场:傻子买,傻子卖,只有老实人在等待
高古玉工痕已成古玉鉴定方法的主流,实际怎么操作
关于高古玉知识您了解多少?高古玉的七种鉴定方法你了解吗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