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有·源|孔子家语·辩物第十六·孔子在陈

有·源|孔子家语·辩物第十六·孔子在陈

阅读量:3870963 2019-10-28


导读
孔子在陈闲游,鲁司铎火灾,殃及宗庙。周釐王庙着火,孔子引《诗》:“皇皇上天,其命不忒。天之以善,必报其德。”失德之君,必遭天谴。鲁桓公政绩平平,家事不宁,有几个好儿子,足以告慰在天之灵。鲁僖公砥砺前行,励精图治,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却养患于三桓。春秋礼崩乐坏,僭越,弑君,杀兄,杀父者不计其数。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荡然无存。故《春秋繁露·为人者天》:“传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故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之谓也。传曰:政有三端:父子不亲,则致其爱慈;大臣不和,则敬顺其礼;百姓不安,则力其孝弟。孝弟者,所以安百姓也,力者,勉行之,身以化之。天地之数,不能独以寒暑成岁,必有春夏秋冬;圣人之道,不能独以威势成政,必有教化。故曰:先之以博爱,教以仁也;难得者,君子不贵,教以义也;虽天子必有尊也,教以孝也;必有先也,教以弟也。此威势之不足独恃,而教化之功不大乎!”

 辩物第十六——
孔子在陈
【家语原文】孔子在陈,陈侯就之燕游焉。行路之人云:“鲁司铎(duó)灾,及宗庙。”以告孔子。子曰:“所及者,其桓(huán)﹑僖(xī)之庙。”陈侯曰:“何以知之?”子曰:“礼,祖有功而宗有德,故不毁其庙焉。今桓﹑僖之亲尽矣,又功德不足以存其庙,而鲁不毁,是以天灾加之。”
三日,鲁使至,问焉,则桓﹑僖也。陈侯谓子贡曰:“吾乃今知圣人之可贵。”对曰:“君之知之,可矣,未若专其道而行其化之善也。”
【白话通解】
孔子在陈国,陈侯同他一起闲游。路上的行人说:“鲁国的司铎官署发生了火灾,殃及宗庙。”陈侯将此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所殃及的恐怕是祭祀桓公和僖公的宗庙吧。”陈侯问:“凭什么知道是他们的宗庙呢?”孔子说:“按照礼制,祖宗有功德,所以不毁他们的宗庙。如今国君与桓公、僖公的宗亲关系已经终结,而他们的功德又不足以使宗庙继续保存,可是鲁国没有废毁,因此天灾加于其上。”
三日之后,鲁国的使臣来到陈国,问起这件事,火灾殃及的果然是桓公和僖公的宗庙。陈侯对子贡说道:“我今天才明白圣人值得敬重。”子贡回答:“您明白圣人值得敬重,可以了,但不如遵守他的道艺、推行他的教化更好些。”
(未完待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比邻为美平台和文化传统平台在北京西木学堂的国学堂、书香空间、红色空间常年开设《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红色经典、《论语》《管子四篇》《坛经》《史记》等多部经典共读活动。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