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候,每当异族入侵时,孔子后人衍圣公总是第一个称臣
众所周知,在古代中国,由于孔子在读书人心中无比崇高的地位,孔子的后人都受到了历朝历代君主的重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唯有孔子后人世袭的“衍圣公”从未随着朝代更替断绝过。
在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那么作为孔子直系后人而世袭罔替的衍圣公们,有没有几个是“离经叛道”的呢?还别说,孔子的后人中还真有几个不争气的。
靖康之变中第四十八代衍圣公弃宗庙南逃

北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孔子第四十八代嫡孙孔端友袭封“衍圣公”。但在1128年,由于金国大举侵宋,后来的南宋高宗——当时的康王赵构南逃,孔端友以应诏书“拜谒圣天子”为名,仓皇逃离曲阜,背负孔子的弟子子贡雕刻的孔子及夫人亓官氏的楷木雕像随驾南渡,后世居衢州。于是孔端友成为孔氏南宗始祖,这一宗历经六代衍圣公,约两百年。
蒙古统治时期,第五十一代衍圣公“认贼作父”

公元1252年,第五十代衍圣公孔元措(北宗)去世,此时正是蒙古贵族统治中原时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孔子的后人们并没有带领人们“精忠报国”,而是争着向他们的新主子忽必烈谄媚。据说当时孔元措的子侄们为了能争夺到“衍圣公”的头衔,都跑到忽必烈面前争宠,而看到孔子后人们的这番丑态,忽必烈哈哈大笑回应道:“尔等皆回,务要竭力苦读,若果有才华,朕方能封官”。
满清入关时,第六十四代衍圣公上表称颂

1644年,爱新觉罗·福临在北京登基称帝,而被崇祯帝册封的第六十四代衍圣公孔衍植便立即在第二天上书顺治皇帝称臣。他还在《初进表文》中谀颂满清君主“承天御极,以德绥民”“六宇共戴神君”“八荒咸歌圣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者韩并永”,还诚惶诚恐地自称“臣等阙里坚儒,章健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庆新朝盛治,瞻学之崇隆,趋距恐后”云云。
一看孔子后人那么识抬举,于是第二天满清就下诏说:“先圣为万世道统之宗,礼当崇祀,昭朝廷尊师重道之意。本内所开个款俱应相沿,期与优渥,以成盛典。”接着摄政王多尔衮根据方大猷的奏请和吏部的题复,仍封孔衍植为衍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