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5日至17日,由《中外管理》杂志社主办的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将在北京望京昆泰酒店举办,主题为“2020·价值回归”。在会上,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石齐平先生将带来醍醐灌顶的精彩主题演讲《香港危机折射中美博弈新格局》。好机会不容错过,抓紧时间报名占位吧!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演讲:石齐平时间:2018年10月
1
从谁是金特会的赢家说起
美国总统特朗普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特异的政治人物,他的贸易战不仅针对中国,也同样针对日本、欧洲、加拿大。与此同时,一向对俄罗斯戒心重重的美国却出现了很多不一样的言行。 韩国今年春节的时候举办平昌冬奥会,这时候朝鲜发出一个信息说可以考虑参加,并且愿意跟美国领导人会面,韩国及世界各国都感到意外。朝鲜特使跑了一趟美国,特朗普表示很愿意跟金正恩会谈,于是“金特会”在戏剧性中召开。
谁是金特会的赢家? 新加坡是小赢家。首先他只花了一两千万的坡币,相当于人民币1亿左右办成了世界瞩目的大会。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能够为世界和平起着重大作用。第二,这次会议成功举办后,促进了新加坡旅游观光业的发展。第三,朝鲜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零开发区,它发展的空间和潜力非常大,谁都希望去沾一点肥水,此次新加坡与朝鲜结缘,只会有益。 朝鲜是中赢家。西方国家信誓旦旦说必须全面核查朝鲜的核物质状况,但是会谈中金正恩一句也没提到,他没有做出任何的放弃,相反他得到了没有预料到的东西——特朗普说可能对朝鲜解除经济制裁,这让韩国和日本都感到惊讶。 美国是大赢家。从表面上看,美国该要的没有要回来,不该给的也准备给出去,应该是一个输家,但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大赢家。分两部分来看,一是大战略,即美国和全世界的大战略;二是中战略,即美国与朝鲜的关系。

2
从蜜月到冲突的中美关系
要分析当今的中美关系,我们有必要对过去的中美关系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中美建交——蜜月期。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建交后双方关系非常好。为什么当时美国对中国这么好?是因为基辛格的大战略。对于20世纪的美国,基辛格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拉拢其中一个国家对付另外一个。70、80年代美国认为最怕的不是中国,而是苏联,于是拉拢中国来对付苏联。 苏联解体——磕碰期。1991年,苏联解体,打中国牌的意义没有那么重大了。中美关系出现了变化,没有变得很差,但是有磕磕碰碰。美国一手拿胡萝卜,一手拿棍子,中美关系没有了蜜月的感觉。 小布什——警惕中国崛起。2001年,美国总统换了小布什。一个军火集团和能源集团推举的总统,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打仗。当时美国列出7个自认为“邪恶中心”的国家:伊拉克、朝鲜、伊朗、利比亚、叙利亚、俄罗斯、中国。
怎么把中国也列进去了?中国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GDP从全球排名第十五位,上升到1990年的第十位,然后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美国开始有警惕,把中国列为一个潜在的对手或者是敌人来看待。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小布什把7个国家列出来以后,接着发生911事件,于是攻打阿富汗过两年又攻打伊拉克。美国作战团队的心中都认为这两个战争杀鸡焉用宰牛刀,本想着一年不到就可以搞定,但是没有想到打了十年都没有搞定。 小布什要离任的前两个月,爆发2008年金融危机,其所产生的后遗症到现在还没有消失。2008年世界金融海啸产生金融大爆炸,美国采取量化宽松政策,欧洲、日本、中国跟进,全世界流动性泛滥成灾,理论上随时可以出现很大的危机。

奥巴马——应对中国崛起。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奥巴马上台。黑人怎么可能当美国总统呢?他的选票就是和平。奥巴马达到了所有选民的心,果然当选了。奥巴马当选了要兑现对选民的承诺,开始实行他的全球大战略。
奥巴马的全球大战略,分为三个部分来观察。第一,战略退缩。在阿富汗、伊拉克撤军,及时止损。第二,战略统战。跟各国建立更好的关系。战略退缩是保留元气,战略统战是形成合力,都是为战略进攻的服务的。战略进攻的对象是谁?从来不提,只把它叫“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 “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分经济、政治、军事三大块。奥巴马任内8年所采取的三年重返亚太,经济上搞了TPP,以美国为首拉拢日本等十个国家签订太平洋的规定,确定一些标准让中国知难而退,就是把中国排除在外的自由经济体或者是自由经济协定。
政治上就是针对中国地缘周边,从东北亚的韩国到日本,到台湾地区、菲律宾、越南、东南亚、中亚、蒙古,形成一个类似O型的地缘包围圈。军事上公开宣称,2020年之前要把美国军力,全球军力的60%部署在西太平洋,特别是第一岛链,就是把中国的门口堵上去。 我们稍微留意一下可以发现这个针对中国的O型包围圈,有一个小小的缺口:朝鲜。美国也想封,但是朝鲜那时候一直在搞核武,美国制裁朝鲜的条件不成熟。

奥巴马采取这种TPP,中国是如何应对的呢? 提出RCEP,即由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针对所谓的O型包围圈中国应对的方式是什么? “一带一路”,再加上亚投行。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亚,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做了演讲,第一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习近平又出访印度尼西亚,正式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11月,中共第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把这两者合并称为“一带一路”。2014年11月,那一年正好是中国举办APCE会议,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同时加上一个非常具体的建议亚投行。“一带一路”是倡议,亚投行是具体行为,即基础建设。从中国开始,把整个亚洲、欧洲整一块大陆通过公路、铁路,各种基础建设串联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亚投行建立的时候,从11月份提出到3月份,大概有半年的时间,没有一个国家有动静,不是大家没有兴趣,而是不敢激怒美国。3月12日,美国的盟友英国要加入,其他国家看到英国加入,纷纷加入,到现在为止已经加入了87个国家。这是美国在中美博弈中一次很大的挫折,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出现了一种感觉:中国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在冲击美国的霸权地位。

美国60%的全球军力部署在所谓的西太平洋,假设把太平洋放在棋盘的中间,中国在左,美国在右,中间是太平洋。太平洋基本上是无组织洋,但是美国经过了一百多年就把它变成美国的“内海”。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无论如何要发展一种在军事上的反介入能力,来针对美国等在中国家门口肆无忌惮的威胁。中国研发新导弹,射程从一千多公里到两千公里,意思就是以后请你小心一点。中国的目的不过分,你搞你的“内海”,但是我要把我的家门口变成我的护城河。今天中美在西太平洋的博弈就是中国的护城河跟美国的内海博弈。两种力量较劲,出现摩擦,钓鱼岛摩擦,台湾摩擦,黄岩岛摩擦、南沙摩擦等。 当美国在中国的周边封住中国的时候,中国除了“一带一路”和反介入等,还出乎全世界的意料,三年不到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海三个岛建设岛礁。它比航空母舰还厉害,它可以有飞机、雷达、反导系统等。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一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将中国的南疆从中国海南岛的西沙群岛再往前推了一千甚至更长的距离。
特朗普——遏制中国崛起。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从小布什到奥巴马到特朗普,美国把中国认为是他最大的对手。这可能就是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当年讲的是,战争之所以没有办法避免就是因为一个快速崛起的雅典以及一个因此而感到恐惧的斯巴达,一个老的大国斯巴达看到一个崛起的小国,他有一点怕了,就打雅典。所以修昔底德陷阱的原话翻译成中国话就是“一山不容二虎”或是“老大与老二之间的矛盾”。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最新的一对老大和老二的关系是人类前所未有、史无前例,甚至还可能是空前绝后的,即美国和中国。有一本书花了很大功夫整理人类500年的历史,找出16对大国老大老二的关系。16对里面有12对即75%是战争,有4对即25%幸免于战争。

中国崛起的速度远远超过美国的意料,越晚越担心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特朗普遏制中国的战略分成三部分: 第一方面,提出了所谓的印太战略。奥巴马是亚太,亚洲和太平洋。但是特朗普是印太,印度洋和太平洋。国防部长马丁斯在宣布这样一个重大战略的时候,接下来有一个重大的决定,把太平洋的美军事业部改为美军印太事业部,意思是我都要管。印太战略提出到现在不到半年,未来如何发展?有待进一步观察。 第二方面,美国把所有针对中国的工具法宝一个一个都拿出来了。贸易、科技、台湾、军事、南海等等这些工具都拿出来了。美国当然知道朝鲜搞核弹的事,金正恩也知道只要他不搞长程导弹,特朗普就会给他其他东西。只要你不搞长程导弹,你搞中程和短程导弹我没有说不可以。至于朝鲜去搞那些东西,这样韩国跟日本当然是受到很大的威胁。韩国跟日本要继续看美国脸色,继续买美国武器。与此同时中国也继续在朝鲜核武的阴影之下。这样就把美国唯一的缺口朝鲜补上去了。这个是特朗普的中战略,他的中战略是为大战略服务的。
打了那么多牌,目的是什么?特朗普和美国的战略学家也很清楚,中国发展了40年到今天世界第二,中国是最大的贸易国。从前面的分析看,美国把中国当做最大的对手,如果再采取军事武装,风险就越来越大。中国古代有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美国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内部的问题给它刺破,即使不让你因此全垮,起码要让你达到延缓甚至暂时停顿。 第三方面,一个新的大形势,联俄制中。美国没有办法同时对付中国和俄罗斯,必须要拉拢一个对付另外一个。战略上是联俄对中,技术上就是如何让俄罗斯背负道德上的愧疚感。当然要给俄罗斯难以抗拒的利益。除了克里米亚外,对于俄罗斯来说心腹之患就是北约的势力越来越大,美国把北约弱化甚至让俄罗斯作为一个赢家。

3
中国应该怎样应对?
中国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以及策略去应对当今诡谲复杂的新形势?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邓小平作为一个战略家对全球作了观察和评估,告诉大家未来二三十年,对中国有一个很好的战略机遇期,大家要抓住。邓小平不仅仅让大家放心,而且给了四个字的提醒“韬光养晦”,也就是我们要把姿态放低。我的解读是这种做法可以成立但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中国的GDP当时还是全球第15的地位,要让别人看到都不容易。小不忍则乱大谋,这过程中有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忍住,未来的发展就很难。现在更大的挑战迎面而来,怎么办?
去年十九大,有一句重要的话: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还有一句话:世界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百年未有”要树立好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今天的中国要把握国际形势,首先要从历史纵轴的角度来观察,然后从空间横轴的角度来观察,3D的观察。最重要的是要弄清在国际形势的变局中,中国的地位与作用,科学制定中国对外政策的方针。
在进一步分析之前,有必要对中国对外政策的思路略做一点整理。2012年,习近平还没有就任总书记的时候,就以国家副主席的身份受邀访问美国,第一次跟美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我相信中国已经意识到大国关系很难处理。我们千万不要掉到75%的概率当中,努力争取25%的概率。然而美国没有回应。第二年,他派外交部长王毅去访问美国。针对前一年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做了具体的补充: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美国也没有理会。 同一年,除了针对大国关系以外,习近平主席又针对周边国家提出一个思路,角度有点不一样,叫“亲诚惠容”。接下来习近平主席参加了一个在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会,他讲了一句话:“亚洲地区的安全归根到底必须是由亚洲人自己来维护”。言外之意,我们这个地区的安全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不要轻易被域外的一些国家影响和干扰。 十八大的时候,继续强调中国对全球的基本理念叫人类命运共同体。于是中国外交政策主要的三个部分就已经形成: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配合“一带一路”、亚投行。亚洲的安全,我们自己来管。周边亲诚惠容,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中国国家领导人会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部长马丁斯的时候,讲了下面几句话,每个字都很重要:“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向全世界表明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不会走霸权主义道路,不会走殖民主义道路。下一句是“祖先留下的领土我一寸不会丢”,别人的东西一分一毫我们都不要,但是我们自己的东西要坚决守护。轮廓很清楚,大国的、周边的、亚洲的、全球的,立场、方向以及坚持和不妥协。 在这样的背景下,事实上韬光养晦不提了。韬光养晦的初心和目的就是我们把姿态尽量放低,不要让别人把我们当做对手。中国现在GDP全球第二了,再过十几年可能全球第一。特朗普摆明已经指向中国了,所以没办法再韬光养晦,要有所作为。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做的一定要做,不该做的绝对不做。 中国接下来对美国不会再轻易的忍辱,该反击的时候就会反击。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尊严和立场。二是看到了一个机会。慑于美国过去长久以来的霸权,许多国家敢怒不敢言,大家很希望有一个国家给美国一点基本立场的表态。所以在适当的时候,中国有理有度声明国际规则和国际公平正义,让全世界看到不一样的中国。
今天这样的形势,中国应该担负起一个大国的责任。作为一个大国,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还是国际社会的利益,都有责任和立场表达态度和提出主张,做好大国的一个责任。 现在中国GDP已经是全球第二,没有任何国家把中国压在这个地方,中国必须要成长,也许理论上有一天真的会超过美国。于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挑战、挫折以及挑衅。所以要整理出一套理论体系,要有有足够的自信,凭借着自己的实力,该表达的时候表达,该争取的时候争取,该出手的时候出手。 进入21世纪以后,中美关系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邓小平30多年前提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告一段落。但是如果中国好好把握,就有可能赢来另一个崛起和复兴的战略机遇。
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这个坚守了28年的老牌财经会议,今年将提前“泄露”哪些经济答案,给出怎样的精准预测,搬好小板凳,占座啦!
(点击图片或阅读原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