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公司新闻    有哪些表面处理方法可以提高基底表面清洁度?

有哪些表面处理方法可以提高基底表面清洁度?

阅读量:240 img

以下是一些能够提高基底表面清洁度的常见表面处理方法: 一、机械处理法 喷砂处理: 原理:利用高速喷射的砂粒冲击基底表面,将表面的氧化皮、铁锈、旧涂层以及污垢等杂质去除,同时还能使基底表面形成一定的粗糙度,有利于后续涂层的附着。砂粒在高压气体或水流的带动下,以较高的动能撞击基底,通过物理作用破坏杂质与基底的连接,使其脱离基底表面。 应用示例:在金属结构件(如桥梁钢梁、船舶外壳等)涂漆或涂覆其他防护涂层前,常采用喷砂处理。比如,对于钢铁桥梁的钢梁,使用石英砂通过喷砂设备以合适的压力(通常根据钢梁的材质和厚度等因素确定,一般在 0.2 - 0.6MPa 之间)进行喷砂,能够有效清除其表面长期暴露形成的铁锈和油污等杂质,并且使表面粗糙度达到 30 - 80μm 左右,为后续涂层提供良好的附着基础。 打磨处理: 原理:通过砂纸、砂轮等磨具与基底表面进行摩擦,将表面的不平整、氧化层以及杂质磨掉,使表面变得光滑、清洁。可以采用手工打磨或者机械打磨的方式,手工打磨适用于小面积、形状复杂的基底,机械打磨则效率更高,适合大面积的基底处理。 应用示例:在汽车零部件(如发动机缸体、车身外壳等)表面进行喷漆前,常用砂纸对其表面进行打磨。例如,先用粗砂纸(如 80 - 120 目)将表面的毛刺、旧漆层等去除,再用细砂纸(如 240 - 320 目)进一步细化打磨,使表面平整光滑且清洁,提高后续喷漆涂层与基底的结合力。 二、化学处理法 酸洗处理: 原理:将基底浸泡在含有酸液(如盐酸、硫酸、磷酸等)的溶液中,利用酸与基底表面的氧化物、锈蚀物等杂质发生化学反应,使其溶解在酸液中,从而达到去除杂质、清洁表面的目的。不同的基底材料和杂质类型可选用不同的酸液及相应的工艺参数。 应用示例:对于不锈钢制品(如不锈钢管道、不锈钢厨具等)在表面镀覆涂层或进行其他防护处理前,常用酸洗工艺。例如,将不锈钢管道浸泡在含有一定浓度(通常为 10% - 20%)的硝酸和氢氟酸混合酸液中,在合适的温度(一般控制在 40 - 60℃)和浸泡时间(根据管道的脏污程度等因素,多在 15 - 30 分钟)条件下,可有效去除其表面的氧化膜和一些轻微的油污,使管道表面清洁光亮,便于后续涂层的涂覆。 碱洗处理: 原理:借助碱液(如氢氧化钠、碳酸钠等)与基底表面的油污、油脂等有机物发生皂化反应或乳化作用,将这些杂质从基底表面去除。碱洗通常还会配合加热、搅拌等操作,以提高清洗效果。 应用示例:在机械加工行业,一些铝合金零件在进行阳极氧化等表面处理前,往往需要先进行碱洗。比如,将铝合金零件放入含有一定浓度(约 5% - 10%)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洗槽中,加热至 60 - 80℃,并适当搅拌,持续 10 - 20 分钟,可有效去除零件表面的切削油、油污等,为后续的氧化处理和涂层涂覆创造良好的表面条件。 三、物理化学处理法 超声波清洗: 原理:将基底置于含有清洗液的超声波清洗槽中,利用超声波在清洗液中产生的高频振动,使清洗液形成微小的空化气泡,这些气泡在生长、破裂过程中会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作用于基底表面的杂质,将其从基底上剥离下来,达到清洁表面的目的。同时,超声波的振动还能加速清洗液与杂质的化学反应,增强清洗效果。 应用示例:在电子元器件(如电路板、芯片等)表面进行涂覆三防漆等涂层前,常采用超声波清洗。例如,将电路板放入含有专用电子清洗剂的超声波清洗槽中,设置合适的超声波频率(一般在 20 - 80kHz 之间)和清洗时间(5 - 15 分钟),能够有效去除电路板表面的灰尘、助焊剂残留以及油污等杂质,确保表面清洁,提高三防漆涂层与电路板的结合力。 等离子体清洗: 原理:在真空或低压环境下,通过激发气体形成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如离子、电子、自由基等)与基底表面的杂质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将杂质去除或转化为易于挥发的小分子物质,然后通过抽气系统排出,实现基底表面的清洁。这种方法可以对各种形状、材质的基底进行处理,且能精确控制清洗的深度和范围。 应用示例:在光学镜片、半导体芯片等高精度、高要求的产品表面进行镀膜等涂层处理前,常用等离子体清洗。例如,对于光学镜片,在真空环境下通入氩气等气体形成等离子体,利用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与镜片表面的有机物、水汽等杂质进行反应,去除杂质后,镜片表面清洁度大幅提高,有利于后续光学镀膜的附着,提高镀膜质量。
室温固化聚硅氮烷,请查看  IOTA 9150, IOTA 9150K.   
高温固化聚硅氮烷,请查看  IOTA 9108IOTA 9118.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