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公司新闻    提高聚硅氮烷在半导体封装中粘结强度的方法

提高聚硅氮烷在半导体封装中粘结强度的方法

阅读量:227 img

一、材料表面预处理 清洁处理 对半导体芯片以及与之粘结的基板表面进行彻底清洁是基础且关键的步骤。可以采用有机溶剂擦拭、等离子体清洗等方式去除表面的油污、灰尘、氧化层等杂质。例如,使用丙酮、异丙醇等有机溶剂擦拭表面后,再用等离子体进行短时间处理,能有效活化表面,使聚硅氮烷更好地与之接触并形成化学键合,从而增强粘结强度。 表面粗糙化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适当增加芯片和基板表面的粗糙度,能够增大粘结的接触面积。物理方法如采用砂纸打磨、喷砂处理等(需注意控制力度和粒度,避免对芯片造成损伤);化学方法可利用特定的蚀刻液对表面进行微蚀刻,形成微观的凹凸结构,让聚硅氮烷在固化后能更好地嵌入其中,提高粘结的机械咬合力,进而提升粘结强度。 二、优化聚硅氮烷配方 添加偶联剂 选择合适的偶联剂添加到聚硅氮烷中,比如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分子一端能与聚硅氮烷中的硅元素等发生化学反应,另一端可以与芯片或基板表面的羟基、金属等活性基团形成化学键,起到 “桥梁” 的连接作用,有效增强聚硅氮烷与粘结界面的结合力,提高粘结强度。常见的 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在很多半导体封装应用场景中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调整填料类型与含量 添加一些功能性填料,像纳米二氧化硅、氧化铝等无机填料。这些填料可以改善聚硅氮烷的力学性能,并且部分填料表面的活性基团也能参与到粘结过程中,增加粘结的牢固程度。同时,合理控制填料的含量也很重要,含量过低可能起不到明显的增强效果,而含量过高则可能影响聚硅氮烷的流动性和涂覆均匀性,反而不利于粘结,一般需要通过多次试验来确定最佳的填料含量范围。 三、控制固化工艺 固化温度 精确控制聚硅氮烷的固化温度,不同的聚硅氮烷体系有其适宜的固化温度区间。如果固化温度过低,聚硅氮烷可能无法充分交联固化,导致粘结强度不足;而温度过高则可能引起材料分解、产生内应力等问题,影响粘结效果。例如,对于某些热固化型聚硅氮烷,合适的固化温度可能在 100℃-150℃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逐步升温并保持一定时间,有助于其充分固化,形成高强度的粘结。 固化时间 保证足够的固化时间也是关键,要让聚硅氮烷的交联反应充分进行,使分子链之间形成稳定的网络结构,以达到最佳的粘结性能。固化时间通常与固化温度、聚硅氮烷的厚度等因素相关,需要根据具体的封装工艺和材料特性进行合理设定,一般通过热分析等手段来确定最佳固化时间。 固化方式选择 除了常见的热固化,还可以考虑光固化、湿气固化等其他固化方式,或者采用复合固化的方法。例如,对于一些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器件,光固化聚硅氮烷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快速固化,减少热应力对粘结的影响,同时又能保证较高的粘结强度,而且光固化可以实现局部精准固化,在一些特殊封装结构中有独特优势。 四、优化封装工艺参数 涂覆工艺 采用合适的涂覆方法确保聚硅氮烷在芯片和基板表面均匀分布,像旋涂、喷涂、丝网印刷等方式各有特点。旋涂能获得较薄且均匀的膜层,适用于对厚度精度要求高的情况;喷涂则可用于大面积涂覆等。均匀的涂覆可以避免因局部厚度差异导致的应力集中,使粘结更均匀、牢固,提高整体的粘结强度。 施加压力 在聚硅氮烷固化过程中,适当施加一定的压力,有助于排出粘结界面处的空气、气泡等,使聚硅氮烷与芯片和基板表面能更紧密贴合,增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提升粘结强度。压力的大小和施加时间要根据具体的封装结构和材料特性合理调整,避免压力过大对芯片等造成损坏。 通过以上这些方面的综合优化,可以有效提高聚硅氮烷在半导体封装中的粘结强度,满足半导体器件对封装可靠性的要求。
室温固化聚硅氮烷,请查看  IOTA 9150, IOTA 9150K.   
高温固化聚硅氮烷,请查看  IOTA 9108IOTA 9118.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