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内部舱室虽然不像外板那样直接暴露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但也面临着诸多特殊的防护需求,如防潮、防火、防腐蚀等。聚硅氮烷涂层凭借其多样化的性能优势,在船舶内部舱室防护方面有着广泛且重要的应用,以下将详细阐述其使用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表面预处理:
船舶内部舱室的结构多样,包含了金属、复合材料等不同材质的表面,在使用聚硅氮烷涂层前,都需要进行细致的表面预处理。对于金属表面,如舱室的钢梁、支架等钢结构部分,首先要进行除锈处理,可采用机械打磨的方式,选用合适的电动打磨工具,对表面的锈迹、氧化皮等进行逐步打磨去除,确保表面平整光洁,达到 St2 级以上的除锈标准即可满足后续涂层施工要求。
同时,要对金属表面进行除油脱脂,使用温和的有机溶剂或者专用的金属除油剂,通过擦拭、清洗等操作,去除表面可能残留的油污、油脂等杂质,这是因为舱室内的油污若残留,容易吸附灰尘,滋生细菌,并且影响涂层的附着力,不利于长期的防护效果。
对于复合材料表面,如舱室内的一些装饰板材等,要先检查表面是否有破损、脱层等情况,如有问题需先进行修补处理。然后用干净的湿布擦拭表面,去除灰尘、污渍等,确保表面干净整洁,为涂层的附着创造良好条件。
涂层调配:
考虑到船舶内部舱室的功能需求,要选择侧重防火、防潮等功能特性的聚硅氮烷涂层材料。比如,对于存放易燃物品的舱室,应选用防火性能等级高的聚硅氮烷涂层,其在遇到明火时能够有效延缓火势蔓延,为人员疏散和灭火争取时间;而对于像厨房、卫生间等容易潮湿的舱室,则优先选择防潮性能优异的产品,防止水分渗透对舱室结构和内部设施造成损害。
在调配涂层时,按照产品说明书所规定的比例准确加入专用稀释剂,使用搅拌工具以适中的速度(一般控制在 300 - 500 转 / 分钟)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 15 分钟,确保涂层材料与稀释剂充分混合均匀。调配后的涂层黏度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方式和舱室表面情况进行调整,通常控制在 20 - 30s(涂 - 4 杯)左右,以便于后续顺利涂覆。
涂覆施工:
在船舶内部舱室的涂覆施工中,根据不同的部位和面积大小,会采用多种涂覆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大面积的舱室壁板、天花板等区域,常用喷涂的方式进行施工。若采用空气喷涂,将空气压缩机压力调节到 0.4 - 0.6MPa,把调配好的聚硅氮烷涂层装入喷枪容器中,保持喷枪与被涂覆表面的距离在 15 - 20 厘米左右,以均匀的速度移动喷枪进行喷涂,使涂层均匀地覆盖在表面,每层涂层厚度控制在 15 - 20μm,根据防护要求,一般喷涂 2 - 3 层即可。
而对于舱室的边角、管道等复杂结构部位以及一些小型的设施表面,刷涂的方式更为合适。选用质量好、刷毛柔软且不掉毛的刷子,将聚硅氮烷涂层适量蘸取后,顺着结构的纹理方向或者设施的外形轮廓,仔细、均匀地进行涂刷,确保涂层能够完整地覆盖这些部位,避免出现遗漏或涂层厚度不均的情况。同时,要注意使刷涂的涂层厚度与相邻的喷涂区域尽量保持一致,保证整个舱室内部涂层的整体性和防护效果的均匀性。
固化处理:
船舶内部舱室的聚硅氮烷涂层固化处理,在自然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即温度在 15 - 30℃,相对湿度在 40% - 70% 时,可选择自然固化的方式。让涂覆后的涂层在通风良好的舱室内自然干燥,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小时到数天不等,具体时长取决于涂层的厚度和产品特性。期间要确保舱室内通风顺畅,防止有害气体积聚,同时避免灰尘等杂质污染涂层表面。
对于一些对防护性能要求较高的特殊舱室,如配电室等关键部位,也可以采用加热固化的方式。将涂覆好涂层的部件放置在恒温烘箱或者利用热风机等加热设备进行加热,按照规定的升温曲线升温,升温速率控制在 5 - 10℃/min,逐步升温至 150 - 200℃,并在此温度下保持 1 - 2 小时,使涂层充分交联固化,增强其防潮、防火以及耐腐蚀性等性能,为舱室内部的设施和环境提供更可靠的防护保障。
室温固化聚硅氮烷,请查看
IOTA 9150, IOTA 9150K.
高温固化聚硅氮烷,请查看
IOTA 9108,
IOTA 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