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上方崽崽英语,订阅本公众号
这是粉丝供稿,所以是点杀的,想看看我的“版本”。
我以前的考题讲解文章太长,认真读完的恐怕不多。费老劲写,却没人看,有点不值。今后,力求废话务去,太长就分期刊出。

【原文】
对于内蒙古自治区来说,今年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年份。70年前,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内蒙古建立。70年来,内蒙古各族人民和衷共济、砥砺奋进,取得了繁荣进步的巨大成就,谱写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灿烂篇章。
今天的内蒙古在以XXX同志为赫新的挡中秧领导下,正在展现出从未有过的崭新面貌,以自己的新名片刷新着外界的认知。
一张名片是对外开放。历史上,内蒙古的“万里茶道”就曾是亚欧贸易大动脉。如今,“一带一路”建设正在让内蒙古焕发出新的光彩。中欧班列从这里直通欧洲,中蒙博览会初露头角,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如火如荼。依托4200多公里边界线、18个对外开放口岸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内蒙古正以更加澎湃的开放活力,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大踏步地走向世界。
另一张名片是生态建设。荒漠化一直威胁着世界三分之二的国家和五分之一的人口,内蒙古也曾深受其害。但内蒙古人民几十年如一日,努力探索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推进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10年保持“双缩减”,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环境并重、治沙与减贫共赢的中国特色荒漠化防治之路,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481字)

原文经过重新分段。
***第一段***
1.1、对于内蒙古自治区来说,今年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年份。
内蒙古自治区,以及文中其他术语,假设考生都知道。我不知道,可以查网络,因为我不用参加考试。
内蒙古是主题词,反复出现,译文要换花样说:this (autonomous) region、Inner Mongolia、it等,有时候需要补出它做主语。
崽哥翻译,先句式,后词汇。
可沿用原文句式,把主要内容放在句末,制造悬念。
这个项目是个国际项目,是不是this project is an international project?
请删掉第一project。
今年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年份:也力求简洁,this year is a memorable one。也可用形容词作表语:this year is memorable。
1.2、70年前,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内蒙古建立。
主语候选人: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
你喜欢哪个?
喜欢,下一步如何行动?
1.3、70年来,内蒙古各族人民和衷共济、砥砺奋进,取得了繁荣进步的巨大成就,谱写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灿烂篇章。
谁取得成就?谁谱写篇章?谁奋进?提问三连。
答案:是人民。
它是天然的主语。
当然也可以变下,考虑用内蒙古做主语如何?
当然,也不能忘了人民。“和衷共济、砥砺奋进”有它的份。
灿烂篇章,这是修辞,直接用。
***第二段***
2.1、今天的内蒙古在以XXX同志为赫新的挡中秧领导下,正在展现出从未有过的崭新面貌,以自己的新名片刷新着外界的认知。
以某某为赫新,这个提法始于river时代,有官方说法,请采用。这个,是考生必须会的。参考译文是另种译法,虽然实质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别用。
从未有过的崭新:取一即可,删去“崭新”。从未有:unprecedented,其实还可以简单点。以前文章似乎用过。
名片,同样是修辞,可以直接用。
这么形象的,你不用也可惜。
***第三段***
3.1、一张名片是对外开放。
承接上文,第一句是topic sentence。名片:business card。

3.2、历史上,内蒙古的“万里茶道”就曾是亚欧贸易大动脉。
历史上,这里是同下一句的“如今”形成对比。作者有其用意的,所以
译员还是体谅下作者。
比如,可以翻译为in the past,historically等等。
万里茶道:网上搜了下,我没找到满意的说法,姑且用the Tea Road,不一定就是指这一条。
如果考场上自己编呢?
有时候不得不如此。
这时,要注意了。
汉语的数字,喜好夸张,并非实质。
比如白发三千尺。
这里,也不一定就是5000公里哟。再如那个“万里长城”。
编,编,编,编花篮。
建议用long来编,the Long Tea Road/Path/Route。
这叫用我模糊对他虚指。
大动脉:也是修辞,可以这么用,artery;顺便说下,道路和干线,也可用trunk哟。
3.3、如今,“一带一路”建设正在让内蒙古焕发出新的光彩。
这里是对比上句:时间对比(过去和现在);项目对比(茶道和B&R)。
建设一词,这里不是building,也不是construction。此处多指实施、开展,可按这个意思来翻译。
让内蒙古焕发出新的光彩,有诗意的文字,这是使动,很对应make、let、allow。其实,add也是极好的,add新的光彩to内蒙古。
3.4、中欧班列从这里直通欧洲,中蒙博览会初露头角,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如火如荼。
这句显然紧随上句,给出具体例子。不妨用个过渡词衔接下。
英语讲究衔接,你不得不照顾下它这个嗜好。
我想到了很常见的for example。
既然跟上句这么紧密,也可以翻译为一句,比如用从句等连接。思考30秒,你会如何用用从句连接。
好了,时间到。我说过我才想到的办法:
内蒙古---得到了---新光彩---从---B&R projects,which include---中欧班列 (, which connects it to欧洲),the budding中蒙博览会,and 建设得如火如荼的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
3.5、依托4200多公里边界线、18个对外开放口岸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内蒙古正以更加澎湃的开放活力,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大踏步地走向世界。
这句的主干是:内蒙古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大踏步地走:walk/move in big/long steps。
但是嘛,一个单词就可以表示:stride,它就包含了“大踏步”。
前面“依托”部分,比较直观的就是翻译为分词短语:backed/ supported/ helped/ assisted by等。
对外开放口岸,这个当属术语。更权威的说法,请查阅相关资料。
区位优势:乃指地理优势,位置优势;regional,给人感觉是局部优势,地方优势。
更加澎湃的开放活力:这个简直太形象了,换个常见的类似词。
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应该是一回事吧。
***第四段***
4.1、另一张名片是生态建设。
同样topic sentence。名片,还是business card?
就不必要了。
用card即可:another card。
因为没说只有两张名片,故没用the other card。我认为,两种都可,都不会扣分。
建设:再次出现。这个词有点无所不能。

4.2、荒漠化一直威胁着世界三分之二的国家和五分之一的人口,内蒙古也曾深受其害。
难点似乎在后半句。我首先想到的是:Inner Mongolia is no exception,非常简洁,但是要看前半句如何翻译的;前半句用被动,则可以用exception:2/3国家和1/5人口受到威胁,内蒙古也不例外(不是说内蒙古有1/5人口受威胁,而是说内蒙古也受威胁,跟前面的分数无关)。
如果还是有顾虑的话,可以用Inner Mongolia is also a victim,这时就不管前半句是主动还是被动。
4.3、但内蒙古人民几十年如一日,努力探索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推进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10年保持“双缩减”,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环境并重、治沙与减贫共赢的中国特色荒漠化防治之路,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断句可降低翻译难度。
比如: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10年保持“双缩减”,这句可以单独成句:前面说的是投入,这句说效果,下一句是高度概括(并因此获得赞誉)。
几十年如一日:就是几十年来从未中断或松懈。
荒漠化和沙化:这两个,是一个单词:desertification,本来可以回避的,怎奈后面硬生生出来个“双缩减”。那就编,sandification其实挺像英语的。我们用sanded/sandy/sand area吧,应付考试。
双缩减:就是两个面积都降低了。请按这个意思翻,因为更简单。
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环境并重:请给“走出”加上主语。
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这个,可以用定语从句,比如:which has brought home (brought Inner Mongolia) praises/commendation from UN等等。

【参考译文】
To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this year is quite a memorable one. Seven decades ago,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the first ethnic minority autonomous region in China, was founded. Over 70 years, this region, with its people of all ethnic backgrounds pooling their effort and forging ahead, has scor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society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They have indeed written a splendid chapter of regional ethnic minority autonomy!
Toda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rty Centr@l C0mmittee headed by comrade XXX, Inner Mongolia is presenting unseen images to the world, well posed to update the world's perceptions of this region with its new business cards.
One of the cards is opening up. Historically, the Tea Road, which ran through Inner Mongolia, was (played a role as) a Eurasian trade artery. These days, "Belt & Road" campaign is giving new brilliance to this autonomous region--China Railway Express connects it directly to Europe, the China-Mongolia Expo emerges brilliant and promising, and the Hulunbuir China-Russia-Mongolia Cooperative Pilot District is under full construction. Benefiting from its 4200km border line, 18 open ports, and unique geographical privileges, Inner Mongolia is striding forward (moving closer) to the world in more fields and with greater opening effort.
Another card is its (efforts at) ecological protection. Desertification threatens two-thirds of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nd one-fifth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Inner Mongolia is not spared. For decades, the Inner Mongolian people have never slackened (one day/moment) in exploring a green way of development and in promoting major ecological campaigns like the "3-North Shelter Forest Program",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and "Returning Grazing Land to Grassland". For 10 years running, both its desertification area and sanded area have been dropping.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as indeed found a Chinese way of controlling desertification, a way that values both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and combines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and poverty reduction, which has been highly recognized by the U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ies.
觉得不错的话,请点“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