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动君说
小故事里有大智慧,这里是每日商道。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事业发展比别人高,觉得这一定是件好事。可是,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前半生顺风顺水、掌声不断,渐渐却得意忘形、跌落谷底,遭到命运的反噬。
如果只看到事业顺利的现状,而忽视了道德水平的提升,那么人生过半的时候,命运就显示出它的残酷。今天,我先给你讲一个南美洲土著人赶路的故事,然后再来说说孔子眼中的三种人生禁忌。
撰稿 | 周方舟
讲述 | 张家瑞
附:文中部分资料参考于《孔子家语》,作者:孔子

— 1 —
故事
一位探险家要去南美洲的丛林里寻找古文明遗迹。他雇佣了当地土著人作为向导及挑夫。虽然背着沉重的行李,可是当地土著人捷步如飞。就这样,他们很顺利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向丛林深处前进。
就这样,三天过去了。到了第四天早上,探险家和往常一样,准备催促大家收拾行李,早点赶路。没想到土著人却说什么都不肯走了。探险家又气又急。这是怎么回事呢?
经过进一步沟通,探险家才知道,原来当地人有一个习俗,就是在赶路时,每走上三天,就必须休息一天。
探险家感到非常奇怪,就问向导:为什么每走上三天,就必须休息一天呢?
向导一脸严肃地回答说:“那是为了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疲惫的身体。”
探险家听了这句话,心中深思了许久,最后笑着对向导说:“这是他这次探险最大的收获。”

— 2 —
方法
好了,故事讲完了。你觉得探险家的收获是什么呢?也许你会说:生活需要留白,该工作工作,该放松放松。也可能你会想到: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重视学习,让脑袋里的知识跟得上社会的发展。我觉得吧,这两个角度都说得挺有道理。不过,今天还想和你分享第三个角度,叫做:企业发展势头越好,企业家的道德水平越重要,也就是“修道立德”。什么意思?
“修道立德”这个词,出自《孔子家语》,说“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这句话的意思是:身为君子,应该修养道德、确立操守,不因为窘困而改变自己的节操。简单说,就是君子应该讲道德。
那如果不讲道德会怎么样呢?孔子也说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一个人的品德如果和他的位置不匹配,那就一定会有灾祸发生。
那怎样叫做“德不配位”呢?孔子还进一步指出了三种具体的禁忌:
第一种:德薄而位尊。也就是一个人道德品行不好,你却要把他放到重要领导岗位上,那他就会滥用职权、乱施淫威、无法服众,最后连累企业发展。
第二种:智小而谋大。这就是一个年轻人自身历练不够,却偏要谋划企业发展战略、五年发展目标之类的大事,结果纸上谈兵,好高骛远,不自量力,最后摔得头破血流。第三种:力小而任重。这就好比一个人明明只背得动50斤,却非要背100斤的东西,这样不自量力、逞能逞强的结果,只会是自取其辱。
说到这里,我来给你总结一下:企业家更需要讲道德。如果品德和地位不匹配,智慧和梦想不匹配,力量和任务不匹配,那就会有灾祸发生。

— 3 —
结语
好了,今天是行动在线商学院给你讲企业管理故事的第292天,说的是“事业发展太好,会有什么烦恼”。今天我给你讲了南美洲土著人赶路的故事,还给你讲了孔子那句“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可以说世界不同民族的智慧有相通之处。
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以“君子”为题进行了一次演讲。从此,他那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为了清华的校训,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咱们每个人都在赶路,如果你觉得灵魂快追不上自己的身体了,就想想这句话:厚德才能载物。如果你觉得有收获,欢迎你把今天的音频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帮助他们修道立德。
- THE END -编辑 | 李晓鹏图片来源 | 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