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礼仪文化(一)

礼仪文化(一)

阅读量:3629143 2019-10-21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从本周开始,江酒将会推出每周一文,内容将囊括礼、乐、书等多个方面。这周的主题是礼,来跟着小编一起了解礼仪文化的来源吧!
 礼仪文化的萌芽 
我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发展的初期,当人们对火山、地震、电闪雷鸣等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时,就认为(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想象)这是因为天地间存在种神奇的力量,即鬼神的存在。在那个愚昧无知的年代里,人们出于对神的敬仰和对鬼的惧怕,就用物品来祭拜,而祭拜自然要讲究各种仪式,由此礼开始萌芽了,如北京的“天坛”、“地坛”就是古代国君用来祭天祭地的建筑。
 礼仪文化的发展 
中国古代礼仪形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历代以来,各朝各代都为之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做出了贡献。
尧舜时期
据记载,在尧舜时期,“五礼”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和嘉礼等一套较为完整的礼仪制度,已经形成。
夏商周
古代礼仪制度在尧舜禹时期初步形成的基础之上,后又经过夏、商、周三个奴隶制社会共1000余年的发展而日趋完善。在周朝时期,代表人物周公日,即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制礼作乐。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孔子把“礼”推向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克已复礼”,并教育他的弟子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食”。此外,为了宣扬古代礼制,他不远千里从鲁国到西岐向老子(李耳)学礼。可以说,孔子奠定了儒家学说在传统礼仪文化的核心地位,其“仁爱及人”的核心思想直影响至今。
汉代
到了汉武帝时期,“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确立后,礼仪作为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和精神支柱,其重要性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外,汉代把《周礼》、《仪礼》列为五经之一, 是读书人的必修之课。西汉人戴圣在研究前人礼书著作的基础上编纂《礼记》一书,也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仪礼》、《礼记》、《周礼》“三礼”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这三部典籍的问世,更全面直观地阐述了传统礼仪文化的内容。
  此后,还出现了《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礼说》、《礼记集解)、《礼记集说》、《礼书通故》、《礼书纲目》等大量礼学著作,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人类文明进步起着特有的作用。

中国的礼仪文化不仅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世界也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像日本大化改新,法国启蒙运动都和中国礼仪文化息息相关,而如今的“孔子热”更是可以看出中国礼仪文化依旧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
礼仪文化的历史就先介绍到这里了,剩下一部分的内容将在以后的推文中推出,请多多关注哟。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字来源:礼宗
图文编辑:江酒新媒体中心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