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上海市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教委会同市卫生健康委等有关委办局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积极行动,切实推进本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商请提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进展情况的函》的工作要求,我委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共同梳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已开展的工作(一)召开专题会议
2019年6月11日,上海市政府召开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会,陈群副市长出席会议并就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宣传部、各有关委办局分管负责同志,各区分管区长,部分试点学校代表参会。会议强调要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责任,确保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科学施策,建立健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长效机制,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关于近视防控工作的批示指示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有效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健康幸福的人生。
(二)印发行动方案
2019年6月,经上海市政府同意,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新闻出版局、市广播电视局等八部门共同印发了《上海市贯彻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明确发动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同防治,按照“预防为主、分类施策、综合干预”策略,积极探索、推进和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标准与规范,努力提高综合防控效果。《行动方案》特别强调要加强考核,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三)遴选试点区
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经区申报、市级遴选上报,徐汇、闵行、松江、嘉定和金山等五个区被教育部评选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
(四)开展基线调查
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通知,由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协调组织、制定调查方案、专业指导和质量控制等工作,市教委负责协调入校现场调查、学生组织等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协调落实经费保障等工作,各区眼病防治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眼科技术力量开展调查,共同完成本市2018年基线调查工作。
(五)签订目标责任书
2019年6月,陈群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与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签署了《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责任书》。
(六)进行广泛调研
市教委为探索有效的近视防控工作措施,针对近视防控关键影响因素,组织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包括邀请两会代表委员和专家进行座谈咨询,走访标准制定单位、眼科专业医疗机构、有关区和学校、灯具制造企业等。
(七)进行标准修订
市教委在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的支持下,进行《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室照明设计规范》《中小学校电子教学设备使用卫生规范》的编制修订工作,开展课桌椅配置使用情况调查,对学校教室灯光改造、课桌椅配置等开展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
(八)坚持预防为主
自2007年起,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市、区眼防专业机构,在市教委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大力配合下,推广建立了儿童屈光发育档案,探索建立了屈光发育筛查适宜技术,制定和优化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标准和工作规范,积极探索开展近视高危风险预警服务,自2014年起该项工作被列为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推动了近视防控关口的前移。
(九)完善综合诊治服务网络
细化近视分级诊断标准,优化转诊要求与流程,建立覆盖“市-区-社区”三级医疗机构的规范有序的分级转/复诊制度。依托“上海健康信息网”和“上海健康云”平台的支撑,推动屈光发育档案、筛查服务、临床诊断与矫治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临床诊疗与近视预防、干预服务的医教协同,支持家长和学生开展视力健康自主管理。截止2018年底,累计转复诊112万人次。
(十)深化“医教结合”机制
市教委在市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共同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推动家庭和学校共同落实学生行为综合干预。依托本市第四轮“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在静安等8个区的24所小学探索实践学生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增加至2小时的近视预防、干预措施,干预学校学生近视发生率较对照学校下降近30%。
(十一)加强宣传,组织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
本市组织市、区专业防治机构和临床专家,积极探索创新宣传教育模式,提升社会面爱眼护眼健康宣教效果。自2016年起连续举办“‘目’浴阳光,预防近视”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制作并传唱全国首支《爱眼歌》,创造“大眼仔”卡通吉祥物,通过持之以恒、丰富多彩的宣教,广泛宣传近视防控核心知识,努力提高社会公众对近视防控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市眼防中心、各试点学校等,制作了健康视频、近视防控读本等。组织编制《青少年家庭学习照明环境指导手册》,用以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照明理念和方法,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照明环境。
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联合启动“爱眼日”系列宣传活动。举行全市“爱眼日”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爱眼日“前后,全市上下广泛、深入开展了的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了综合防控的良好氛围,发动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同呵护孩子的眼健康。
(十二)建立市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技术支持机构
近期,市教委指导上海市中医药大学成立了“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技术基地”,市卫生健康委指导市眼病防治中心成立“上海市视觉健康中心(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技术中心)”,依托专业力量,开展近视防控技术研究等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一)家庭对近视防控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家庭对近视危害和预防近视的重要性认识仍然相对不足,户外活动不足、电子产品使用过多、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等近视危险因素控制。有效的联动机制尚未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有待形成。
(二)学生日间户外活动时间不足
本市通过“上天入地”“可移动操场”“全天候智能操场”等建设,克服了阴雨天气较多和体育场地不足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积极新增体育教师,基本落实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户外体育锻炼1小时。但根据干预项目研究数据显示,双休日、寒暑假期间有相当部分学生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到1小时。
(三)健康视觉环境仍有待加强
2011年以来,依托学校教室改造工程,本市绝大多数教室按照有关标准规范改造了灯光照明环境,配备了可调节课桌椅。仍有少数学校教室照明不符合标准,课桌椅高度未能根据身高及时调整等。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签订目标责任书
市教委和市卫生健康委将和各区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指导各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研制各区贯彻落实行动方案具体实施细则,组织落实相关防控措施。通过召开现场会、加大媒体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各区和学校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典型经验做法。
(二)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是儿童青少年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家长应当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并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将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成立市级近视防控技术研究基地,建立专家库,依托专业力量,研究近视防控的新方法新技术并加以推广,开发符合各年龄段特点的近视防控知识手册,做好科学宣传。围绕“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和“避免不良用眼行为”等近视防控核心知识,以学校、社区和医疗机构为重点场所,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社会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提升公众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意识和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户外活动
市教委一是进一步发挥学校体育在全面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做好全市小学增加1节体育课工作,并在部分试点学校开展增加课间休息时间、大课间到户外活动等对近视影响因素的研究。二是通过增加招聘体育教师数量、其他学科有特长的教师兼职、返聘退休体育教师、引进教练、购买服务等解决体育教师师资不足的现状。三是引入新技术和考评手段,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学生包括寒暑假在内的户外活动时间等进行综合记录分析,研究逐步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安全意识,应对可能增加的安全风险。
(四)改善教室视觉环境
教育部门一是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定期组织开展教室光环境、课桌椅配备、多媒体使用情况及近视相关行为的监测与调查,及时反馈并指导学校改善教学环境,控制近视危险因素。二是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室照明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标准出台后将要求学校采购和使用符合新标准的产品,并加强监督检查。三是及时掌握本市中小学教室课桌椅配置和管理情况,挖掘学校课桌椅管理工作的优秀案例,进一步提升学校课桌椅工作的水平和推进学校课桌椅常态管理机制的形成。通过在教室内张贴身高和课桌椅高度对应图,提高调整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等,培养高年级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四是指导装备中心联合市疾控中心、市眼病防治中心和市学校卫生保健协会,开展《中小学校电子教学设备使用卫生规范》编制工作,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指标要求、教学课件的设计要求、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卫生要求、学校电子设备的使用要求等。
(五)切实减轻课业负担
建立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对各区开展防近工作尽情评议考核,健全市区两级儿童近视防控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针对各区各学校“零起点”教学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区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六)加强近视监测与调查
一是加强近视监测。市卫生健康委将会同市教委优化完善本市学校卫生综合监测方案,在原有学生视力检查的基础上增加屈光发育筛查;同时,继续做好每年一次的入园、入校近视调查,全面掌握和科学评估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二是全面推进儿童屈光发育监测。将建立婴幼儿视力健康档案和在儿童入托入园时检查屈光等要求纳入本市儿童保健工作内容。在市级层面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各区继续加大人力和财力等投入,切实提高本市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监测覆盖率,力争到2020年实现每年开展一轮全覆盖监测。
(七)全面推进视力健康综合服务与管理
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上海市视觉健康中心(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技术中心),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科学研究与人员队伍培养。制定和实施本市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管理相关工作规范,针对不同年龄、屈光发育和近视发展的不同阶段,全面推动对0-18岁儿童青少年开展分级分类的视力健康综合服务与管理。在学龄前阶段,聚焦控制近视危险因素和减少近视发生,全面推进建立视力健康档案,深入开展视力屈光筛查和近视风险预警,指导学校、家长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在中小学阶段,聚焦减少近视发生、延缓近视进展和减少视力损伤,重点开展青少年近视危险行为综合干预,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推动落实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的干预措施,并全面开展科学规范的近视综合矫治。


各省(区、市)经验
●全国各省(区、市)提高政治站位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扎实推进
●北京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天津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河北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山西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吉林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辽宁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黑龙江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来源: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