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专访平遥县委副书记、县长石勇:助力脱贫 乡村振兴又见“平遥速度”

专访平遥县委副书记、县长石勇:助力脱贫 乡村振兴又见“平遥速度”

阅读量:3640918 2019-10-21


▲平遥县委副书记、县长石勇畅谈攻坚行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去年以来,平遥县委、县政府把激活农村资源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破题之举,紧紧围绕土地综合开发、水资源开发利用、林业扩规增效等重点任务,主动担当,大力推进,在全县掀起了一场“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的“平遥战役”。
一年来,在晋中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特别是紧紧围绕“土地开发”这个关键词,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工作任务,助力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经济发展。
▲各职能部门就“激活农村资源 促进乡村振兴”活动召开座谈会
山西晚报:平遥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一年多来,平遥的“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是如何开展的?      
石勇:“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晋中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去年以来,平遥紧紧围绕土地综合开发、水资源开发利用、林业扩规增效等重点任务,主动担当,大力推进,在全县掀起了一场“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的“平遥战役”。一是高点定位。平遥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而人均耕地仅有1.43亩,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中产田39公顷、低产田20.2公顷,占全县耕地的78%,全县无优等地,高等地仅占全县耕地的22%;地表水利用率仅为26.4%,激活农村资源,已成为平遥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小康平遥的当务之急。县委、政府把“激活农村资源”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破题之举,将三项工作纳入“三个清单”高点定位,把这项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县之力高位推进。
二是明确任务。平遥县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平遥县“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对所涉及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具体分解明确,责任到人,并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各相关乡镇和县直各有关单位也分别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建立每月一次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进度汇报会,做到任务明确、步调一致,构建了“政府抓总、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三是上下对接。与上对接方面,平遥县同晋中市土地开发公司,进行多次贷款融资交流,达成了融资合作意向。与下对接方面,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主动学习经验,组织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各项目乡镇负责人到兄弟县市学习先进经验做法,同时邀请有关专家讲政策、谈经验,为平遥县全力推进任务目标的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山西晚报:可以看到,平遥在落实“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上做了很多工作,那么您认为平遥在激活农村资源方面的“关键词”是什么?在哪项工作上做得最好?有什么工作经验可以推广?
石勇:平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项工作都在有序开展,特别是紧紧围绕“土地开发”这个关键词,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工作任务,助力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在这方面,平遥县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定目标、建机制,积极主动推进土地开发。市政府下达平遥土地占补平衡三年总任务为6000亩。针对“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总要求,平遥县拉高标杆,自我加压,提出了“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平遥县召开了全县动员大会,统一思想、分解任务、明确措施;县政府每周召开现场推进会,解决问题,确保进度,在全县营造了土地开发的浓厚氛围。
二是找资源、筹资金,倾力破解土地开发难题。针对以往土地开发整治各自为战、投入不足的问题,平遥立足实际,在全县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寻找符合条件的未利用地并逐块进行现场踏勘,特别是充分发挥乡村两级统筹组织作用,打破户与户、村与村、乡与乡的界限,通过补改结合和综合整治,使土地实现小块变大块、零散变集中、粗放变集约,真正解决了“地从哪里找”的问题。特别是在县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去年拿出近3000万元全面启动土地开发整治工程,随后出台了《平遥县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规范有序开发造地的实施方案》,引导6000余万元的民间资本实施造地工程,民间资本投入占到了总投入的70%,有力破解了土地开发“钱从哪里来”的难题。
三是抓质量、保收益,确保土地开发三方共赢。平遥县成立了平遥县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土地开发整治工作,依托专业化公司资金和技术优势,从工程设计初始介入,确保了工程设计科学合理;在严格招投标、监理制度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施工组织管理、施工队伍管理、施工质量管理、项目资金管理,并对全县土地开发工程实现全方位实施、全过程管理,确保了土地开发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山西晚报:在土地开发上,目前的进展情况如何?
石勇:目前,平遥县20个土地整治项目已全部开工,已经竣工验收14个项目,建设规模4568.255亩,新增耕地2991.333亩,总投资6503万元。还有6个土地整治项目正在建设当中,将完成建设规模1422.735亩,新增耕地908.4075亩,预算总投资1815万元,预计10月份全部完成竣工验收,意味着3年任务将于今年全部完成。特别是在满足各类项目用地上报完成占补平衡的基础上,平遥县还空出1800亩补地指标,去年与山西省综改试验区、今年和运城市签订了指标交易协议,收益达1.9亿元,财政净收益1.5亿元。通过土地开发整治,相关村集体取得集体经营性收益,造地企业通过土地经营获得生产效益,政府通过交易占补平衡指标增加财政收入,达到了三方共赢的目标。
山西晚报:通过您的介绍,能明显感受到平遥在土地开发工作上,用超常规举措,取得了超一流成绩,走在了全市前列。请您再介绍一下平遥在高标准农田开发、水资源开发利用、林业扩规增效上有什么进展?
石勇:高标准农田建设。这项工作对于平遥县来说是一项新工作。今年省农业农村厅下达平遥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6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任务3万亩。平遥县组织相关人员接受省农业农村厅培训后,立即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实地调查摸底工作,将任务分解到具备条件的4个乡镇、29个行政村,并按照省厅要求,由设计单位统一进行设计及设计文本制作,6月上旬已经开展了实地的勘测设计。按照整体项目进展要求,10月秋收后开工建设。
水资源开发利用。去年以来,平遥县投入2.67亿元,重点实施了水网建设、农田灌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三项工程。水网建设上,去年6月,平遥县启动了七洞水厂综合工程,目前正在办理土地手续,预计今年将完成主体建设,这项工程将大幅提升县城供水能力,预计到2030年县城供水能力达到4.5万立方米;宁杜香集中供水工程今年5月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涉及乡镇的管网铺设都已全面推开,力争达到年内通水的目标。农田灌溉上,通过东山供水源神庙灌区改造工程、段村镇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汾河堤外节水灌溉工程,截至2018年底,平遥县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达2.06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上,2018-2020年,省厅下达平遥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万亩目标任务,治理度达到69.53%。2018年治理了1.5万亩,治理度达到62.19%,完成上级任务;2019年计划治理3万亩,治理度达到64.2%,目前已完成1.5万亩,今年确保能完成任务。
林业扩规增效。平遥县2018-2020年攻坚行动计划总投资8800万元,新增干果林1.2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2.9万亩、累计新育苗0.45万亩。去年,平遥县在婴涧河流域2个乡镇的7个村新建以核桃、花椒、仁用杏为主的干果林0.6万亩;在7个乡镇的42个村实施干果提质增效综合管理1.2万亩;全县当年新育苗1500亩、苗木产量897万株、产值17940万元,当年自用、外销各类苗木189万株,圆满完成阶段任务。围绕“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具体要求,今年平遥县已把相关任务全部分解到乡、到村、到地块,正在稳步推进当中,进展顺利。平遥县有信心到今年年底,新增干果济林1.3万亩,达到3年县定目标的108%、市定目标的144%,改造低产低效林2.2万亩,达到3年计划县定目标的75.9%、市定目标的86.3%,累计新育苗0.3万亩,达到市、县既定目标的66.7%。
山西晚报:可以看到,平遥确实在“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工作上卓有成效,那么平遥将会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下一步工作?
石勇:“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主抓手,土地开发整治更是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效益工程、民心工程。平遥县将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再接再厉,再次发力,继续挖掘潜力寻找可开发资源,找准着力点、抓住关键点,实施好以“兴水、治土、增绿、治污”为重点的18项产业、基础类农业重点工程。今年平遥县又挖掘储备5000亩可开发的土地资源,计划按16个项目进行立项,继续加大土地开发力度;年内完成宁杜香集中供水工程,确保实现供水;投资8000万元推动汾河湿地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实施好万亩沙棘林栽植工程、万亩中药材标准园工程、万亩良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程。
来源:山西晚报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买牛肉!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