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天之内
两名知名高校学者先后来访
到底是什么
吸引着他们把目光聚集在这里

2019年10月18日下午,台湾大学蔡克铨教授、吴安杰研究员和钟侑津博士到访中建研究院(中建技术中心)进行学术交流,蔡克铨教授一行三人首先做《台湾大型结构工程抗震模拟试验简介》的联合报告,系统介绍了台湾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从实验室建设、相关实验软件的开发和台湾大型结构工程抗震模拟试验技术发展等相关情况的报告,引发与会者的广泛讨论,然后赴中建大型工程结构实验室进行现场技术交流。

此次交流,双方还就实验室建设、实验室运营、实验技术人才培养和相关课题联合研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双方的深入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2019年10月20日上午,同济大学罗永峰教授赴中建研究院(中建技术中心)进行学术交流。罗永峰教授作题目为《钢结构施工力学特点与施工控制技术》的专题报告,系统地介绍了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结构体系与受力特点、钢结构工程施工事故事例和钢结构施工控制技术等情况,并与参会者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双方还就联合研发方向进行了深入讨论,为双方的深入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蔡克铨教授为台湾大学土木系终身特聘教授,自1989年起在台湾大学土木系任职,1995年起在台湾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兼任组长八年,在2003至2010年兼任台湾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2003至2009年间兼任台湾地区灾害防救科技中心地震组召集人,曾担任台湾地区结构工程与地震工程学会理事长,从事地震工程学术研究近三十年,发表超过300篇的学术论文。曾获台湾地区行政院杰出科学与技术荣誉奖,台湾地区国科会杰出研究奖三次,台湾地区教育部产业界合作研发绩效卓著奖等多项奖励。现任Earthquakes and Structures国际期刊总主编。
罗永峰教授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钢结构大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钢结构金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质量安全检测鉴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集成房屋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罗永峰教授主要从事钢结构及空间结构的研究、教学以及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检测鉴定、健康监测等工作。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6年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三天之内,先后两名建筑行业知名学者来访交流,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加深了对技术的交流与探讨,同时中建研究院(中建技术中心)多项科研成果受到专家学者认可与肯定,其中工程结构试验室“万吨级多功能试验系统”的建设进展情况尤为瞩目。

万吨级多功能试验系统高23.3米,纵向长17.1米,横向宽13.6米,其最大净试验空间为9(长)米*5(宽)米*10(高)米,垂向加载空间可以实现0.5m-10m自动调整;试验系统垂向最大静态加载能力10800吨;水平纵向最大静态加载能力600吨、行程±1500mm;水平横向最大静态加载能力900吨、最大动态加载能力600吨、行程±500mm、最大加载速度±1500mm/s,是全世界加载能力最强、加载功能最全、加载最方便的土木工程试验系统:可进行巨型柱、剪力墙、复杂空间节点等结构构件和隔振支座的静、动态加载试验。
该系统作为中建集团的“大国重器”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建设投入使用。
撰 稿:田 振
编 辑:刘 欣
审 核:韩建聪
稿 源:工程结构试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