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有声连载】新泰故事(32):孔子与新泰(下)

【有声连载】新泰故事(32):孔子与新泰(下)

阅读量:3692984 2019-10-23



新泰
故事


孔子与新泰(下)
龟山,位于今新泰市西南谷里镇,《诗经》中“奄有龟蒙,遂荒大东”中的“龟”,指的就是新泰境内的龟山。其名称源起于汶泗流域以龟为图腾的轩辕氏族,龟山是其族群的地理标志。随着轩辕氏族的迁播,龟崇拜成为汉族文化的标志之一。各地多见有“龟山”,如湖北武汉、台湾高雄、安徽巢湖,但谷里龟山前载于《诗经》,后见于郦道元《水经注》,尤其是此中记载:此龟山乃孔子伤政之处,说明新泰的龟山确系典籍中记载最早者。 
19世纪末叶的中国,大清王朝已是长河落日,垂垂老矣。列强环伺,等待着华灯初上时品尝分裂中国的饕餮盛宴。自称“破屋秋风裱糊匠”的李鸿章,面对这种即将亡国灭种的惨状,发出了“弱国无外交”的哀叹。但他忘了,被他每饭称颂的圣人孔子,当年却完美地演绎了一出弱国也有外交的精彩篇章。
鲁定公十年(公元前 500年),齐鲁两国在龟山脚下举行会盟,孔子以相礼大夫的身份陪同鲁定公参加了会盟。环视着这片 89年前还属于鲁国的“龟阴田”,孔子满目悲戚。鲁成公二年(公元前 589年),齐国抢占了鲁国龟山以北大片的良田,这就是人见人羡的“龟阴田”,鲁国无力收复失地,一直耿耿于怀。现在齐、晋两国交恶,为拉拢鲁国共同抗晋,齐景公邀请鲁定公在原鲁国的腹地、现两国边境会盟,意图通过会盟,使鲁国成为自己的附庸。鲁定公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想通过会盟争取一点利益。最终,双方商定:在龟山脚下的夹谷会盟。
鲁定公决定任命孔子担任这次会盟的傧相。临行前,孔子向鲁定公建议说:“举行文事必有武备,举行武事必有文备。古代诸侯凡是远离自己的国都,一定会选取专门的文武官员跟随,请您带上专管军事的左右司马。”于是,鲁定公命令左右司马率兵随行。
会盟中,齐国果然包藏祸心:先是一群袒胸露背的莱人,手持刀枪剑戟,表演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动作,蜂拥登坛,剑指定公。遭孔子斥责后,继之一群侏儒小丑装男扮女,拥上前来淫词秽语,不堪入耳,又被孔子严词驳退。最后齐人还想劫持定公,以武力达到目的。对此,孔子镇定自若,见招拆招,一一化解。
齐国人见愚弄、劫持鲁定公的计谋都未得逞,于心不甘。在签订盟约时未经鲁国同意增加了一条:“齐国出兵征伐他国时,鲁国必须派 300辆战车跟随助战。否则,就是破坏盟约。”孔子针锋相对地提出:“如果这样的话,齐国应当归还汶水以北的郓(今东平县大部分)、酄(今肥城市、泰安郊区)、龟阴(今新泰市大部分)三处田地。否则也是破坏盟约。”齐景公考虑再三,为联鲁抗晋,只好忍痛割爱,答应了鲁国的请求。
谁说弱国没有外交?在这次会盟中,孔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沉着周旋,随机应变,有理有节地同齐国君臣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挫败了齐国的阴谋,要回了郓、.、龟阴三处田地,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开创了弱国也有外交的先河。
夹谷会盟后,孔子开始按照礼制治国理政,三个月便初见成效,鲁国一片欣欣向荣。定公十二年,孔子决定对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位公族超过标准所建设的城池予以拆除,这就是鲁国历史上有名的“堕三都”。当时鲁国有一条规定,为了防范贵族割据一方、图谋造反,设定他们的城墙不得超过 18尺。但是,三位公族却对这一规定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他们的城墙都超过了标准。
孔子在征得鲁定公允许后,令他的学生仲由带人实施强拆,触动了贵族集团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又加上齐国趁火打劫,欲乘机进犯鲁国,因而在强拆了两位权臣的城墙后,“堕三都”行动便半途而废。
当时,齐国不愿孔子当政,他们认为:如果孔子继续掌权,鲁国必然称霸,这对齐国是不利的。当齐人听说鲁国国内矛盾重重的情况后,决定实施离间之计。他们挑选了 80名能歌善舞的美女,连同有花纹的骏马 120匹,馈赠季桓子,并将女乐和纹马陈列于鲁城南门外显摆。孔子闻听此事,欲觐见鲁定公,陈明利害。但此时的鲁定公荒淫失政,怠于国事,整日闭门不听朝,一切都是季氏说了算。季桓子以鲁定公要外出巡游视察为托词,不让孔子与鲁定公见面。与此同时,季桓子换上平民服装,多次前往南门外观看,对齐人的香车宝马垂涎欲滴。最终瞒天过海,收受了齐国送来的这批“糖衣炮弹”。孔子欲谏不能,处处遭冷落、受排挤,处境十分艰难。后来,鲁国举行郊礼,当事者连祭祀所用的肉也没按常规分给孔子,这就意味着他已经彻底失宠了。孔子于是与弟子们一道,踏上了周游列国的道路。
在去齐国的路上,路过龟山,孔子想到夹谷会盟的场景,远望龟山,不禁悲从中来:“予欲望鲁兮,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 !”这就是世传的孔子《龟山操》。它借龟山喻季氏蔽鲁,抒发了想要改变政局,但又手无权柄的无可奈何的心态,表现了孔子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抒发了他怀才不遇、回天无力的悲愤。关于这首《龟山操》,有学者认为或是托名孔子的伪作,其真伪至今仍有歧义,但用它来表述孔子当时的心情,却是十分真切的。
孔子的这曲《龟山操》,开诗歌忧国伤时之先河,在后世文人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唐朝韩愈谏唐宪宗、反对迎佛骨入宫,愤而效孔子作《龟山操》:“龟之氛兮,不能云雨。龟之.兮,不中梁柱。龟之大兮,祗以奄鲁。知将隳兮,哀莫余伍。周公有鬼兮,嗟余归辅。”以孔子之无奈而自况自喻,慨然嗟叹。后世文人也多有以龟山为喻体,托山寄情的诗文,这无形中提高了龟山的地位,使这座与孔子的政治生涯息息相关的山,变成了一座沐浴儒风的文化名山。
——未完待续——
下期分享:秦始皇与新甫山
长按识别二维码
订阅有声连载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