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一条“儿子考98分家长患抑郁症”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热搜,引发大量网友讨论。

原来,39岁的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点小学老师,儿子5岁上了小学,她对儿子的标准永远是100分。
有时孩子考了98分,秦女士都要训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为什么考不到……”
秦女士觉得自己非常失败,教得了别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却十分愚钝。
后经诊断,秦女士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这条消息引起网友的广泛讨论,众说纷纭,一些网友觉得,秦女士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98分和100分在水平上没有太大差别,没必要逼着孩子一定要考100分。
当然,也有网友觉得,秦女士患抑郁症的真正原因可能不是因为孩子的学习。
@真滴服呀:感觉这位的抑郁症一定有其他的原因,这绝对不是唯一的原因。甚至不是重要原因。
@焦糖桂圆_:抑郁在自己可以把别人的孩子教到100分自己的孩子却是98分?唉,生活中是不是还有别的压力啊?孩子的成绩只是一个宣泄口?
@桔奈盐:我倒是觉得可能先是抑郁症心理状态不好,易怒易虑,然后才会产生这些行为。
虽然这位老师患病的真正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希望这件事能给所有老师敲响警钟,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把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放在孩子身上,自然而然选择忽视自己的身心状态,但工作辛苦、压力大是很多老师的真实写照,长此以往,势必会出现问题。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老师们注定要承受多种多样的压力,有源自工作本身的压力、有源自生活方面的压力、有源自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方面的压力……
很多老师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找不到情绪的发泄口,有人闷在心里和自己较劲,有人一受挫就情绪失控,有人严重失眠,休息不够,直言“自己好累,累到快抑郁了”。这些问题看似细小,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很有可能会变成抑郁的潜在因素。如何清理内心的阴霾?怎样做才能防患于未然呢?

了解我们的压力来自哪里?
找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一张纸、一支笔,尝试梳理下自己繁杂的情绪,将自己感觉到的压力按照大小及与自己生活、工作距离远近等顺序,列出压力清单。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实则对老师觉察及管理自己的压力非常有帮助。通常情况下,无需关注太多,只需重点研究下排在最前面的3—5个压力即可。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会受到哪些压力的影响?
1.来自各个方面的期待
社会、学校、家长对老师的较高要求,使老师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工作中容易变得小心翼翼。
2.追求自身价值的落差
老师普遍责任心重,怀揣教书育人的理想,总希望尽力把事情做到最好,自我要求高但达不到的时候,难免出现心理落差。
3.辛苦付出,收获失调
当自己在工作中不被学生接受,不被他人理解时,老师的自我认同感会下降,觉得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4.应对教学之外的工作感到疲累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量大而琐碎,同时又不得不抽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应对教学以外的工作,难免身心疲惫。
5.困在狭小圈子易闭塞
教师的生活圈子比较有限,很多老师没有业余爱好,工作中的情绪缺少合适的疏解和宣泄,长期的积压会导致心态失衡。

面对压力,如何调整呢?
1.情绪表达出来
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痛哭、倾诉等方式给情绪一个宣泄的出口,来降低情绪的强度,让情绪得到缓解,可以更理性地看待事物。
2.放松训练做起来
通过腹式呼吸、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学习有意识地控制肌肉放松,同时间接松弛紧张情绪,从而达到心理轻松的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
3.音乐听起来
每当被不听话的学生或者忙碌的工作搞得焦头烂额时,放几首自己喜欢的歌曲,戴上耳机,暂时让自己沉浸在音乐中,获得治愈。
4.美食吃起来
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吃点甜食来使自己心情变好。在办公室备好一些零食,偶尔也会成为释放情绪的佳品。
5.植物养起来
办公室的桌上可以放一点绿色植物,或者用一束鲜花开启新的一周。当情绪低落时,抬头就能发现桌角那一抹美丽,心情也自然能平缓很多。
6.身体动起来
心情得不到平复的时候,让自己动起来,那种大汗淋漓后躺在草坪上的感觉真是美妙!研究表明,运动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内啡肽等有益于情绪稳定的神经递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瑜伽等,通过运动来减压,调节情绪。
7.爱好学起来
生活除了工作还有休闲娱乐,走进大自然,散步、爬山、骑行、赏景,或者培养和发展一个兴趣爱好,练字、绘画、乐器、烹饪、摄影…… 寻找适合自己的爱好,转移注意力。
8.新挑战找起来
不良的心态源自繁琐的工作或者平平淡淡的生活,每天重复着上课、批改作业、处理事务性工作,有时单调到让人提不起兴趣。你可以尝试加入一些新鲜元素,寻找新挑战,给自己设立一个新目标,去探索,并激励自己不断努力追求。
9.家人陪起来
与最爱的家人在一起,共话亲子教育、孝亲美德,排解工作中的劳累和烦恼,建立工作之外的美好心情。
10.同伴聊起来
以书会友,寻找共鸣。加入有意思的班主任团队、教学工作团队,与充满正能量的人一起,寻找共同的话题,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11.求助专业人员动起来
当通过上述方式仍不能改善自己的情绪和身体问题时,请务必寻求专业人员如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师的帮助,尽快得到专业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在校,忙碌是空想的良药,
有序是提高效率的秘方;
在家,关爱是和睦的基础,
有趣是快乐生活的源泉。
老师,您有哪些压力呢?
面对这些压力您是怎么调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