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子路戎服见于孔子,拔剑而舞之曰:「古之君子,以剑自卫乎?」孔子曰:「古之君子,忠以为质,仁以为卫,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千里之外。有不善则以忠化之,侵暴则以仁固之,何持剑乎?」子路曰:「由乃今闻此言,请摄齐以受教。」
——《孔子家语·好生第十》
【白话易解】:某日,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见到夫子后,就拔剑起舞,问:「夫子,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孔子答道:「古时的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虽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却知道千里之外的大事。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有暴乱侵扰的人,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这样,又何须持剑使用武力呢?」子路听了非常的敬佩,感慨道:「啊!我今天才听到这样的话,我愿从今以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读后感】
这一段师生对话,子路对老师的那种真心拜服,当今实不多见了。
子路跟随老师一生,他去世比老师还早一年,即使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别人问他,老师是什么样子,他竟不知道从何讲起。因为老师的德行,俯拾即是,耳濡目染多年,所以反倒很难一言几言说清楚。后来还是夫子告诉子路,有人再问就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夫子被后世人尊为「大成至圣先师」,其实也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他十五志于学,勤学不倦,终其一生倡导「仁」道。夫子忘食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都是他心中有「道」的结果。「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所以,孔夫子时时都在道中。教育学生抓住机会教育点,诲人不倦,教学相长,夫子的智慧,也在与学生的讲论中日益深厚。
这个故事是子路刚进入孔门不久发生的。老师在子路刚刚求学之始就种下了「仁」的种子,可谓慎于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治乱,不是一个人的力量,那么先要把自己的学说,传播给学生,使之遍布四方,承传不绝,而达到德行天下的效果。
在他不断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相长,学无止境——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个故事的味道在哪里呢?我们现代人相信以暴制暴,而且各种传媒(影视、网络等),甚至小朋友看的动画片也是这样表演的。学习了传统文化我们才明白,要宣德化,柔远人,要以仁化暴,教育本身的力量就在于榜样。为师者的榜样,在他的言、行,更在那颗心。因为诚于中,形于外。我们有多少老师、家长,甚至领导都是采取严厉的处罚,严格的管制,去对待学生、孩子、下属。甚至有的家庭,夫妇之间也用暴力。朋友之间因一点点的经济问题就上了法庭,当今社会还有杀父弑母这样的乱象。其实所有这些都是以暴制暴,或者以暴制暴的延伸。
————————————
三銳韻語 教善才童子
一年識遍天下字
千年經典 育博學鴻儒
萬世皆為棟梁才
微信號:sr18999973312
微信名:三鋭國學;二维码:

【教子】孔子故事-引言
【教子】孔子故事—磨难见信义1
【教子】孔子故事—磨难见信义2
【教子】孔子故事—磨难见信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