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春秋战国时代,周天子威严丧失,诸侯国风起,僭越之臣,手握重拳,弑君分国之事层出不穷。礼崩乐坏,郯子至孝,博学多才,聿修厥德。治国有方,小国不忘礼乐教化。清代的顾炎武也曾写过,学在四夷的一首诗《过苏禄东王墓》:“丰碑遥见炳奎题,尚忆先朝宠日殚。世有国人供洒扫,每勤词客驻轮蹄。九河水壮龙狐出,十二城荒向鹤栖。下马一为郯子问,中原云鸟正凄迷。”

辩物第十六——
孔子问学于郯子
【家语原文】郯(tán)子朝鲁,鲁人问曰:“少昊(hào)氏以鸟名官,何也?”对曰:“吾祖也,我知之。昔黄帝以云纪官,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以火,共工以水,大(tài)昊以龙,其义一也。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是以纪之于鸟,故为鸟师而鸟名。自颛(zhuān)顼(xū)氏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
孔子闻之,遂见郯子而学焉。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白话通解】
郯国国君朝见鲁国,叔孙昭子问道:“少昊氏用鸟来命名职官,为什么呢?”郯国国君答道:“他是我的祖先,我知道其中的缘由。古代黄帝用云记识官职,所以百官之长用云来命名。炎帝用火来命名,共工用水来命名,大昊用龙来命名,道理都是一样的。我的远祖少昊挚立国时,恰好凤鸟飞来,于是用鸟来命名职官,所以百官之长用鸟来命名。从颛顼氏以来,不能以远来的天瑞来命名,就用就近的民事来命名,于是设立百姓的长官,其职位就用民事来命名,所以就不能像过去那样记载远方的天瑞了。”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就去谒见郯国国君,向他请教。事后孔子对别人说:“我听说,‘天子那里典章阙坏,官学却还保存在诸侯小国中’。这是可以相信的。”
(未完待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比邻为美平台和文化传统平台在北京西木学堂的国学堂、书香空间、红色空间常年开设《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红色经典、《论语》《管子四篇》《坛经》《史记》等多部经典共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