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讲到了桂林话的话题
“桂林人为什么喜欢说‘浪子’”
引发了很多桂林人的讨论和共鸣

示意图
诚然,方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烙印
我们应当熟记于心,不能丢弃

示意图
但也不得不说
方言毕竟不通用呀,交流不方便
要知道,除了咱们的桂林话
全国各地也都有自己的方言
有一些甚至根本听不懂

还有一些普通话夹着方言口音
沟通的过程,时而让人哭笑不得

…….
所以,大家交流起来还是得靠普通话
说到普通话
据了解,这个名字是新中国以后才有的
那么在此之前
没有普通话,古人都是怎么交流的?

示意图
比如,三国时期
如果刘备去找孙权说话
是不是还要带上一个浙江话翻译?
在没有普及普通话的那时
孙权能听懂河北话吗?
这样说来,古代是不是还有“方言翻译官”的职位?

其实吧,古代也有“普通话”
只不过不那么叫而已
据了解,几乎历朝历代都会通行某种共同语
是的,不管在什么时候
我们都需要一种在一定范围内
大多数人可以交流的语言
这就出现了所谓的“通语”,即通用的语言

示意图
普通话名称变迁:
雅言-通语-正音-雅音-官话-国语-普通话
先秦时期的通语叫“雅言”
《论语·述而第七》里说:
“子所雅言,《诗》《书》《礼》,皆雅言也。”
不过,这里所说的雅言
更多的可能是指一种书面语

孔子当时周游列国,弟子三千,来自全国各地,语言不通,如何讲学?答案就在这里——雅言授课
到了秦汉时期,多称“通语”
隋唐时期多称为“汉音”
至宋元时期,则称为“正音”或“雅音”
一直到了清朝才叫做“官话”,并且沿用至清末
1909年,清政府设立“国语编审委员会”
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就改称“普通话”

网络图
现如今,普通话已经不仅只是一种交流工具
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行业
都在多途径的推广文化传承
比如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
“中国诗词大会”地方选拔、小主持人选拔等活动
弘扬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让文字“活”起来

示意图
桂林有文化,未来兴主播
在桂林,也同样有着这样传播优秀语言文化的活动
且关注度、参与度、热议度都十分火爆
它就是由兴进·颐景城携手中国梦想金话筒
和CCTV星光影视园打造的全国性少儿主持人大赛


实拍图
本次赛事拥有权威的品牌、权威的平台
以及权威的专业评审
海选报名的信息一经发出
立即引发全城关注,参与人数更是每日暴增


实拍图
目前已进行的两场海选比拼,场场爆满
每一位参赛的小朋友都在这个舞台上闪闪发光
他们用标准的普通话自信朗诵
传递和发扬着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


实拍图
本周日(10月27日)
也将迎来本次大赛的第三场海选赛
等待他们的
是与央视芝麻哥哥同台搭档主持的机会
更是一次可以直通CCTV的机会
我们期待着接下来每一位选手的优秀表现


实拍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
家长开始愈发重视文化的熏陶
希望孩子能在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中长大
有良师指导,有益友陪伴,有更多机会实现梦想
让他们可以得到全方位的成长教育

示意图
兴进·颐景城在创建多元化教育环境的同时
深知家到学校的距离很重要
让孩子拥有耳濡目染的教育与熏陶同等重要

兴进·颐景城将自建约3450㎡机关幼儿园(规划中)
以及自建约1.3万㎡小学(规划中,将引入重点公立小学)
拥有比肩市区重点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

示意图
同时兴进·颐景城择北区水系精华段(在建)造城
伴水而居,名校群集,书香萦绕
让孩子在山水间自由成长
赋予生活更浓厚的文化气息

效果图

除了自身所处区位的人文底蕴
项目还连通着临桂新区重要的文化地标
家门口的国奥路已经通车
一方面连接学府路(在建)直达桂林中学临桂校区


桂林中学临桂校区实拍图
另一方面,从国奥路直接驶入机场路
即可快速抵达一院两馆
未来还可以直接从机场路进入景二路(规划中)
去图书馆看书,到博物馆观展更快、更近、更省时


实拍图
优厚的教育资源
与生俱来的人文气质
为孩子铺设一条兴光璀璨的成长大道

免责声明:本广告仅为参考,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涉权属争议,联系即删。所有细节以政府最后批准之法律文件及邀约双方买卖合同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