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台湾4岁“神童”引争议:你努力扮演大人的样子,真的让人心酸

台湾4岁“神童”引争议:你努力扮演大人的样子,真的让人心酸

阅读量:3873571 2019-10-28


“物竞天择,是自然法则。没有追赶,你不会奔跑,没有竞争,你不会成长。”
“为钱做事,容易累,为理想做事,能够耐风寒,为兴趣做事,则永不倦怠。”
以上这些话,你觉得是出自什么人之口?
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充满智慧的长者?
不,实际上,说出这些话的,是一个叫曦曦的4岁孩子。
1
这个视频是就是最近在网上被疯传的4岁“神童”曦曦,大家看完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惊叹:快看,神童!
视频中的曦曦,坐在一个大教室的讲台上,台下全是大人,争先恐后地向他抛出各种问题:
外面竞争那么激烈,我们该怎么办呢?
外面世界这么动荡,风雨这么暴乱,我怎么找到宁静?
我每天工作都觉得好累,为什么你这么有活力?
全是充满哲理和思辨的问题,相信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回答出来,但曦曦却能不假思索地给出一个滴水不漏的答案。
台下的大人听完曦曦的回答,无一例外全都疯狂地拍手,还伴随着阵阵笑声。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这孩子莫非是穿越过来的,或者过奈何桥的时候忘了喝孟婆汤,否则怎么能这么牛?
然而,真相并非如此,曦曦或许真的很聪明,但绝对没到能当人生导师的程度。
首先,曦曦看似对每个问题都进行了回答,但都是一些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鸡汤,根本没有什么实质内容。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这叫“打太极”,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4岁孩子,说不出地怪异。
最蹊跷的是视频中,当有个女士问“遇到挫折该怎么办”的时候,曦曦懵了,转头求助爸爸,爸爸提示他:挫折,逆境,就是没有顺境。
曦曦这才像解锁了关键词,流畅地说:
顺境的人生人人会走,只是速度快慢而已,人一定要学着走逆境,而且越年轻越好,因为逆境才是真正学习成长的机会。
让人不得不怀疑,曦曦说的话,都是事先背好的。
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说出来的话真正含义是什么,只知道死记硬背在心中,然后从脑中提取一个一个的关键词,然后把对应的“话术”背出来。
你去看他的表情和回答,完全没有思考的样子,都是一套一套事先准备好的,只需要提取就行,而且还加了很多暗示的词语“这样你懂吗?”,“你应该要说,师父累了”。
有网友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很快就发现,曦曦的爸爸,果然不简单。
这个中年男人叫陈光,经营着一家培训机构,主要讲“成功学”,而“神童”曦曦,俨然已经成了该机构的“形象代言人”。
网友还扒出了一个视频,视频中有两个场景,但素材是同一套,很明显,所有的“对答如流”,都经过“事先演练”。

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小哲学家”、“天才大师”,4岁的曦曦,不过是一个被大人强行背诵,强行灌输不属于自己的语言,继而成为父母牟利工具的可怜孩子。
了解到背后的真相后,再看那些视频,我们可能就一点都笑不出来了。
四岁的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
是喜欢玩玩具,是喜欢和同龄人在一起玩耍,是可以哭闹,喜欢捣蛋,但绝不应该是小小年纪故作老成,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嘴里蹦出一些大人的话。
不可否认,曦曦是很聪明的,但父母对他的过度消费,却很有可能让他成为现实版的“方仲永”。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即使现在凭借一些噱头,父母名利双收,赚得盆满钵满,但曦曦失去的童年,该怎么补回?
现在4岁说出这样的话人们觉得惊讶,可是等到12岁再说出这样的话人们不再惊讶的时候,他又该何去何从?
孩子在他本该天真浪漫的年纪,他们应该去无所忌惮表达自我,逼迫孩子少年老成,是父母的失职,更是孩子的悲哀。
2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那个成为父母行走ATM的孩子,你可能已经忘了。
半年前,淘宝童模事件登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小女孩妞妞,在拍摄现场有点累了,刚把花篮放在地上,就被抬脚猛踹。

那个大人不是别人,正是小女孩的亲生妈妈。
这只是童模产业链的冰山一角。
在杭州闷热的三伏天,气温高达38度。孩子要套上厚厚的羽绒服,参与冬装拍摄。一件衣服200元,40件起拍,每天大概拍八九个小时,日收入就能过万。
猛踹孩子的妞妞妈妈,曾经在朋友圈晒出了孩子的成绩——

一天拍119件衣服,就算成年人也顶不住。
“中国童装之乡”,也成了童模的“噩梦之乡”。家长就是孩子的经纪人、孩子的“老板”,负责对接业务。
数以千计的儿童模特被父母带来,变成了一件件明码标价的商品。
在童模业有个潜规则:一米三生意减半,一米六直接出局。
五六岁的孩子,身高窜得很快,想保持“幼稚可爱”的样子,让孩子少吃少睡的方法,并不起效。
于是,病态心理催生家长采取一些“特殊手段”——服药抑制身高和发育。

哪怕是三无产品,400元一瓶的生长抑制剂,家长也会哄着孩子喝下去。
“孩子不能长得太快太高,否则就等于失业了。”不是孩子失业,是父母失业。人人都懂,却不挑破。
当父母成为孩子的“老板”,孩子就难免会成为那棵不许抽枝的“摇钱树”。
亲情的名义,就是可以如此荒唐。
3
所谓童年成名的梦想,多数交织着成年人的欲望。
趁着孩子还未形成自己的判断力,让他们过早进入社会,享受聚光灯下的优越感,是一件危险的事。
一些父母可能忘了,孩子的成长最需要什么。
好的父母,应该把孩子的天赋当作一件礼物去珍藏,交给时光去酝酿,而不是急不可耐地去催熟、去变现,把孩子变成一个牟利的工具。
每颗童心都是柔软的,珍贵的,做父母的,应该小心地呵护,而不是过早地把成人世界的粗糙、阴暗塞给孩子。
让孩子享受属于他们的童年吧,纵情地笑,放肆地闹,这个一生仅有一次的时段,不应该被残忍地剥夺。
愿世间再无“伤仲永”的咏叹,愿所有孩子都活成孩子自己的模样。

来源:首都教育,素材来源:根据微信公众号“ 有道词典”“ 桌子的生活观”相关文章内容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