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不同材质选择不同耐高温涂层产品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材质及对应的选择要点:
金属材质(如钢铁、铝合金等)
钢铁:
高温使用场景及温度范围:如果是用于普通的工业炉窑内,温度在 500℃-800℃左右,可选择以有机硅树脂为基料的耐高温涂层,这类涂层能在该温度区间较好地附着在钢铁表面,起到抗氧化、防腐蚀的作用。要是在更高温度环境,比如钢铁冶金行业中部分区域温度可达 1000℃甚至更高,那就适合采用陶瓷涂层,像以氧化铝、氧化锆等为主要成分的陶瓷涂层,其耐高温性能优异,可长时间承受高温且硬度高、耐磨,能有效保护钢铁基体。
工作环境特点:若钢铁制品处于有化学腐蚀介质(如酸碱环境)的高温环境下,除了考虑耐高温,还要注重涂层的耐化学腐蚀性。例如,磷酸盐陶瓷涂层在具备一定耐高温能力的同时,对酸碱等有较好的耐受性,适合这类复杂环境下的钢铁防护。
铝合金:
温度与热膨胀系数匹配:由于铝合金的热膨胀系数相对较大,选择耐高温涂层时要考虑涂层与之的热膨胀系数匹配性,避免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因两者膨胀或收缩差异大导致涂层剥落。有机硅铝粉漆是不错的选择,其能适应铝合金的热学特性,且在一定高温区间(如 300℃-500℃)内对铝合金有较好的防护作用,防止铝合金高温下的氧化变色等问题。
对基体性能影响:有些铝合金在航空航天等领域使用,需要保证涂层不会过度影响其本身的轻质、高强度等性能,此时一些轻质的无机涂层,如硼化物涂层等,在提供耐高温防护的同时,对铝合金基体的性能影响较小。
陶瓷材质(如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等)
氧化铝陶瓷:
提升高温性能需求:本身氧化铝陶瓷就具备较好的耐高温性能,但如果要进一步提升其在超高温(如 1500℃以上)下的抗热震性、抗侵蚀性等,可以选择在其表面涂覆稀土氧化物涂层,像氧化钇涂层等,能增强陶瓷在极端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防止热应力导致的开裂等问题。
功能拓展:若想赋予氧化铝陶瓷一定的隔热功能,可采用气凝胶涂层,气凝胶具有极低的热导率,涂覆后能使陶瓷在高温下实现良好的隔热效果,拓展其应用场景,比如在高温隔热保温领域的应用。
氮化硅陶瓷:
高温强度保持:在高温发动机等高温、高应力的应用场景下,为了保证氮化硅陶瓷在 1000℃-1400℃区间能持续保持高强度,可选用碳化硅涂层,碳化硅涂层与氮化硅陶瓷有较好的化学相容性,能强化陶瓷表面,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磨损能力,确保其在高温工作环境下的可靠性。
抗氧化保护:氮化硅陶瓷在有氧环境下高温时可能出现氧化,为避免这一情况,可施加硅硼氮涂层,该涂层能在高温下形成致密的保护膜,阻止氧气进一步接触陶瓷基体,维持其性能稳定。
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与基体结合性:这类材料的表面较为特殊,需要涂层能与之良好结合,避免在高温使用过程中出现脱层现象。例如,采用聚酰亚胺涂层,它能与碳纤维复合材料有较好的附着力,并且在 300℃-400℃的高温区间内,可保护复合材料的结构完整性,防止高温导致的基体分解等问题。
减轻重量考量:由于复合材料常用于对重量有严格要求的领域(如航空航天),选择涂层时要尽量选择轻质涂层,像一些纳米级的陶瓷涂层,在保证耐高温的同时,不会大幅增加复合材料的重量,又能满足其在高温环境下的防护需求。
总之,选择耐高温涂层要依据材质本身特性、使用的高温环境、有无特殊功能需求以及对基体性能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才能选出最适合的产品。
室温固化聚硅氮烷,请查看
IOTA 9150, IOTA 9150K.
高温固化聚硅氮烷,请查看
IOTA 9108,
IOTA 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