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全球新材料技术竞赛的加剧,聚硅氮烷这一尖端材料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成为高端制造领域的“隐形冠军”。这种以Si-N键为主链的有机-无机杂化聚合物,凭借其耐超高温、抗氧化、耐腐蚀等特性,在航空航天、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的研发中,聚硅氮烷树脂技术成为关键突破点。上海库贝化学与上海石化联合攻克的第三代聚硅氮烷树脂,最高可耐受1200℃高温,解决了传统树脂材料在800℃以上易失效的难题。这一技术不仅助力火炬外壳实现“零碳燃烧”,更填补了我国在耐特高温特种树脂领域的空白。
在产业化方面,聚硅氮烷的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作为陶瓷前驱体,其裂解生成的Si₃N₄、SiC陶瓷材料已用于航空发动机部件;在防护涂层领域,某企业研发的聚硅氮烷涂料可使金属部件在700℃高温下保持稳定,耐腐蚀性提升10倍以上。此外,库贝化学开发的“负碳技术”通过将聚硅氮烷与二氧化碳改性,实现了废气资源化利用,为材料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新路径。
据行业分析,全球聚硅氮烷市场正以年均16.5%的速度增长,但技术长期被欧美企业垄断。不过,随着九江市硅有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机构的成立,以及库贝化学等企业的技术攻关,我国已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未来,随着储能、半导体等产业的爆发式增长,聚硅氮烷有望成为撬动万亿级市场的“战略支点”。
室温固化聚硅氮烷,请查看
IOTA 9150, IOTA 9150K.
高温固化聚硅氮烷,请查看
IOTA 9108,
IOTA 9118.